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37|回复: 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比率这几年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类
5 t1 t. x* J: @8 S+ P' _: n4 i     一、神经症& _) o: X) w7 D
    神经症也称心理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不健全的个性特征是此类疾病的发病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重大的心理创伤,便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在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的主要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 Q$ t; l+ K' W* [1 u

" m+ O7 c+ I+ \, Q7 ?% H9 _3 j     1、焦虑症( |2 [/ e2 P! P$ U: f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 f  s( g2 A, N7 a; e9 Q/ k0 B
    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进行心理训练,如各种自我松弛训练、气功、生物反馈疗法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D1 r2 ?- ]1 [& ~5 I) g  b5 |7 w  u
      ( a- Z. V  m! G5 W+ S) j
    2、抑郁症- f9 |; I4 `' X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大学生抑郁症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他们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想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了解得不够深刻,加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防卫机能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表现出抑郁的情绪和心境。: e* r9 n- a0 n3 L
    一般来讲,神经性抑郁症患者在病前大多能找到一些精神因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中遇到重大挫折和困难,在公共场合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等。该症的发生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卑心一向很强的人,在受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失望、自卑而发病。性格不开朗、多愁善感、好思虑、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9 \9 L. [! n# m4 U
    抑郁症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例如,倾诉、写日记、哭泣等等,都可以减少心理负荷。二是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三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3 Q$ o0 F: d6 _, g( b1 W, b/ }% ^4 F0 M
      2 e! \) d$ J. [! U$ Y: c
    3.强迫症
6 J) K2 d  I. N4 V8 W0 w5 q    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多与其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强迫症的根治是比较困难的。行为疗法对强迫动作有一定效果。向患者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9 N  B# w% L+ W8 ]$ {

* q$ n4 }: l: q    4、神经衰弱
0 i+ I8 ?/ _+ ]; Q& l0 o( H. E" \    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脑机能活动的过度紧张,使精神活动的能力减弱。有易感素质和不良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患神经衰弱。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专业思想不稳定、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对人生思虑过多,在家庭问题上、恋爱问题上犹豫徘徊等。所有这些,在患者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本身的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对神经衰弱的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作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W8 \! F; A: a8 \, {1 E3 E

( e4 w+ L$ x3 Y7 l   * r, I3 ^6 S( r# x: X

* d5 H+ z) J$ \8 s二、人格障碍
& c8 O0 N! ~1 R( Y  s1 Z& h
    人格,通俗地讲,就是人的个性。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已基本形成。但有些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着不良特质。一方面,这些不良的人格特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社会性活动,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而又无力改变时,会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应及自我否定,结果给个体的顺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 ], v0 ]; M1 _" d) p2 o
    一般说来,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人格障碍种类很多,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种:
% b5 F5 F* t3 B. d  w+ n- D! r    1、偏执型人格障碍
+ w% ?0 Z1 D6 M/ ~* R    这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我评价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又过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这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大学生。% p+ o5 G9 O5 C

. o# s1 x' j- z8 \0 X    2、情感型人格障碍
) j, _' K% K; G/ l- t    这类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它可以表现为抑郁型人格、狂躁型人格、郁躁型人格等三种形式。抑郁型人格多表现为情绪抑郁,多愁善感精神不振,少言寡语,看任何事都会从悲观的角度出发,无法体验明快的心情。狂躁型人格则与此相反,多表现为情绪高涨,急躁、热情,有很多设想,但却有始无终。终日兴高采烈,雄心勃勃,过于乐观,常常表现出无端的欣喜。郁躁型人格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周期性的起伏波动,时而情绪高涨,对一切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很是兴奋;时而情绪低沉,一落千丈,完全表现出抑郁型的特点,心情灰色,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这种波动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周期都因人而异。" U7 d8 `$ h2 j$ `9 P$ m3 Q% n

1 T2 S0 m% W% k( n    3、分裂型人格障碍3 M( e# C, u+ B1 [- k$ D( H
    分裂,主要是指这类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语怪异,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处于幻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他们回避竞争性情境,对他人漠不关心,独来独往。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在孤独的环境中,尚可适应,甚至可以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但在人多的场合,在带有合作性质的任务中,由于与其他人完全不能相容,因此,往往很难适应,从而导致极度适应不良。
# G& T4 W+ U8 f- c. r2 p, c      / e& i- n# H" ?# K/ D

& C. \  n/ G- S+ B  b三、适应障碍——失落、冷漠、自杀
6 L' L0 H$ k  t# Z. _) g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敏感而不稳定。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一系问题。如何迅速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适应眼前的现实,主动接受几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最为实际、最为紧迫的问题。适应障碍,就是指由于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它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
' x2 C1 G( h% a) l/ I    失落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某一事件前后自身感受、评价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往往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觉得迈进大学,一切如愿;然而,随着现实生活的展开,发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充满浪漫情怀。这一现实,对于思想尚存在片面、生活阅历一帆风顺,而又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未曾料到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一下子从希望的塔尖坠入失落的谷底。开始阶段,或许尚有信心奋起,但又时时感到自身力量的弱小,感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困难,因而,很可能索性放弃一切努力,而在情绪上又往往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8 L  z0 L! I0 K( M" g    大学生的冷漠感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常觉得“干什么都没兴趣”、“干什么都没劲”,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值得自己为之努力的事。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其实是对自己的存在缺乏一种自觉性,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为什么活着。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剧增,大学生往往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身在大都市中,孤独感加重了,个体丧失了与他人的感通性,因而冷漠丛生;另一方面,通过激烈竞争而升入高校的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目标,有些无所适从之感。再加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对专业不感兴趣,便会倍感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以度时日。
4 T$ A+ V. f# @5 t% h: _: P3 [    失落与冷漠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标的丧失。进入大学以前,上大学成了众多中学生们的第一大梦想。到了梦想成真,他们从狂喜中冷静下来之后,如果未能及时地树立起新的目标,或者未来的目标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就会觉得生活平淡、乏味与无奈。重新的奋起需要强大的动力,而人又往往是存在惰性的,很容易就此消沉,以对人对事的冷漠,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如果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就很可能诱发出自杀的意念甚至行动。" O: U3 A7 D) ^4 I) A
    严格地讲,自杀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人在受挫折之后的紧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毁行为。毋庸置疑,自杀与心理压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调查,大学生的自杀比例,在同龄人中是较高的。在大学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引起挫折的因素,如学习上的失败(成绩不理想、考试不及格等)、失恋、学业上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专业不理想,以及毕业分配不顺心等等。此外,由于重病或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胜任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困难,也容易产生挫折感。这些挫折是诱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由挫折产生了绝望情绪,而自杀便成了摆脱这种情绪的手段。然而,单凭这些,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学生中的自杀现象。这里还存在一个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问题。当较大的挫折落到一个挫折承受力低的人身上,特别是对于那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内向的人,自杀的悲剧更有可能发生。
# X+ m7 {+ Q( }
/ h1 T; D) W- `2 R9 i最后,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对心理障碍,尤其是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足为奇了。因此,心理疾病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主动请教专家或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办?$ v  a8 W$ b! o6 x
我也心理焦虑,) q. f9 r& E: ]- \4 j+ s
忧郁症~~~9 h0 j6 h9 N  j8 b4 r( ~) Z
强迫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yilingche 的帖子

今天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时,看到一个视频,说现在这个社会患有抑郁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原因种种,呵呵,你这种啊,属于正常,看看抑郁的解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沈锦云 的帖子

晕倒,我怎么就成正常的忧郁症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9-23 10:16 , Processed in 0.04928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