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帮助其挖掘、提升积极应对生活的能力;二是帮助其整合、开发有利的社会资源。通过引入社会1:作的科学理念和专业方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和管理,逐步探索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并运用于救助管理实践,从而实现社会工作与救助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救助机构最迫切的课题。
5 a' W4 I: X" X5 y( m8 I & p4 e o# Q+ Y2 l) B+ D
" r% c% L9 v- T! f; O& l0 O
个案工作方法。大多数受助人员是因流浪乞讨进入救助机构,而实际上每位求助者各自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要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采取个别化的原则,帮助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社会支持网络,发现和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生活照顾、离站解决方式、离站后问题控制等。
# C5 [8 p3 I: Z7 t# e! i! H
$ G8 C- [/ k3 c+ { m+ M2 I9 y+ W* _/ R3 ^1 @7 [6 V
小组工作方法。受助人员有很多共性需求,可设计各种类型的开放式小组,帮助受助人员分析共同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成员互动中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达到相互关爱、共同进步、摆脱困境的目的。其中包括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和支持,建立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心,找到摆脱流浪和困境的方法,提高认知社会、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等。
' N& j) V( m7 i9 i* K6 v
: [. N0 I# T6 m! v3 d! C& b1 O9 s7 x4 P( V
社区工作方法。针对受助人员来源于社区的特点,深入社区开展宣传、预防及回归工作。其中包括延伸社区救助点功能,对存在继续流浪可能的受助人员采取社区干预,提高受助人员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回归主流社会的能力等。- m3 b% t0 r ]4 k! F/ z/ @. @4 X
3 @; N* [ p- t- R* u) E9 N% L
评估方法的运用。评估是界定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衡量服务的有效方法。救助管理工作应依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发展出一套全面的评估机制。其中包括对受助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需求的评估;对开展服务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估;对各个层面开展社会工作的绩效的评估等。评估可依托救助管理部门,也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
7 `4 s$ r$ D" f# t: J# w / y* M2 r* ~8 q) x6 g4 Q
# n+ i; X! X7 w6 z% @
沟通与建立关系技巧。救助管理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提供管理服务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态度,同时要讲求工作方法。如果救助管理部门对工作人员开展科学、系统的技巧训练,那么对于工作人员已掌握的经验来说将更是如虎添翼,救助管理工作者面对复杂多变的服务将更加游刃有余,救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更科学有效的沟通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升救助管理的水平。
9 ^( }7 `3 ^- Y% T! Y3 a2 a# G" K4 l
# T5 W7 n, Q* w& y7 ]
, `, B8 j' A& A1 F; r7 h介入与危机干预技巧。救助管理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干预介入的科学方法。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此时合理的危机干预将是关键。例如,流浪儿童不接受救助保护但又面临危险。因此,干预的合理性将取决于专业的方法。# @1 [2 f; I& V, l8 s
3 j# w4 S8 b4 D
' b1 o) B1 X. ~9 T8 H8 ?) k
! J$ s' J/ G, [8 F- g) D/ h9 t* N
动员与协调社会资源技巧。救助管理工作的福利性定位已让救助站成为资源的协调者,为受助人员动员与协调社会资源已成为救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专业化的动员与协调技巧将有助于救助管理部门向受助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N6 S# N: s+ S3 K$ T5 x
* m5 _) F9 V* |. l3 R% A, V; ^
- M* X* U" T5 F+ i) P( K2 M5 D在实际工作中,法规政策是救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尽管直接支持救助管理工作的政策看似有限,但实际上却蕴涵了社会工作的整体视角和救助管理的终极目标。(董腊梅/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