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68|回复: 0

[新闻媒体] 【南方日报】“家服中心”将覆盖每个街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5-9 17:44 编辑

“家服中心”将覆盖每个街道
2012-05-09 12:02: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传统社区管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鲁力 摄

       释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社区管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新的社区体制加以调整。

  近5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和改进村委会、居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参与作用,发挥村(居)委会自治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去年,广东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迈开大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一系列政策为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促进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等打开了通道。

  2012年6月底前,广州市将建成14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覆盖全市每个街道。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全年安排2.64亿元购买社工服务用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如此轰轰烈烈的“家服中心”建设,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新加坡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对有求助需要的居民永不说‘不的做法在广州“为我所用”。

  社区是社会建设中最基层的单元,社区的和谐稳定直涉建设幸福广东的根本。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在社区管理改革上借鉴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经验,创造出了“粤味”十足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广州社区配备“三中心、一队伍”

  2008年5月,省委书记汪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州、深圳、珠海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当年,广州市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大胆先行先试,整合街道机构人员,稳步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改革,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按照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原则,广州首先从整合街道机构和聘用人员入手,推进街道组建“三中心、一队伍”,即:综合管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伍。广州市出台了《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各区、县级市共确定14个街道开展试点。

  “三中心、一队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对协管、聘用人员进行了有效整合,组建的综合执法队伍除履行原有的城市管理执法任务外,还承担安全生产、劳动监察、文化市场管理、出租屋管理等其他执法任务,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2010年7月,在时任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带队考察新加坡社区家庭服务中心之后,广州市出台新政,借鉴新加坡、香港经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每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工机构承接运作。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投入8000万元,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为期2年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项目设定、政府出资、机构承办”的方式,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跨专业合作团队,为居民个人和家庭、尤其是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提供专业的综合社会服务,满足社区居民个人及家庭多样化、个别化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将街道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工疗站、文化站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医院、学校、专业机构之间建立转介服务关系。

  去年4月,广州在全市推广各试点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共有54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55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投入经费7000多万元。

  厘清政府与社区的责权关系

  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创新。除广州建立“三中心一队伍”外,深圳在社区设立与居委会分离的社区工作站,实行“居站分设”,剥离居委会行政性事务,解决居委会错位问题。

  珠海厘清社区居委会职责,在街道设置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大部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在社区设置社区公共服务站,协助居委会完成协管协办工作。

  东莞试点村级体制改革,逐步把行政事务、村民自治权、集体经济组织与原村级分离,减轻村(社区)负担;推行集体经济统筹核算和公共服务统筹管理等环节,初步实现了机构、人事、管理的平稳过渡。

  此外,佛山市南海区开展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云浮市云安县组建三级理事会,惠州市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工作站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的“三位联动”社区管理格局……各地先行先试,创造了特色鲜明的社区创新管理模式。

  今年,我省将着力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厘清政府与社区的责权关系,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六个一”工程建设,有条件的社区建有一个公共服务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健康计生服务中心、一个家庭服务中心、一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一个小广场或公园。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力争今年内珠三角核心区域所有街镇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50%的社区设置公共服务站;其他地区建设200个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和100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社区服务人才建设,力争今年每个社区培育发展3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社区志愿者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7%,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有效衔接,为城乡居民就近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提升全省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报道回放

  2012年3月22日,南方日报刊登《粤购买社工服务将进入制度常态》的消息。

  近年来我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迅速,全省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达到160多家,成为吸纳社工人才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平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广州、深圳等地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经验,尝试整合社区服务设施资源,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并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以项目形式“打包”给有资质的民办社工机构。

  从今年开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本级政府应负担的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扩大社会融资渠道,按照实际需要保障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省市县各级全面推广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机制,制定并公布年度购买社工服务和管理的事项目录。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我省各地实践基础上,与财政部门、编制部门界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科学设计社会服务项目,严格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包括购买服务的内容、对象、程序等,规范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程序,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第一现场

  说到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是一个典型样本。

  新中国成立前,沙园街这片地方原名沙园荷包岗,是一个乱葬小山岗。新中国成立后,荷包岗被广州重型机器厂征用,于1954年建成288间前苏联式平房职工住宅,后来宿舍区不断扩大。

  社区居民、广重退休职工江锦松说:“我从16岁就来沙园住,在广重干了44年,亲眼看到了社区的变化。以前,这里一片破烂,工厂的足球场是唯一可以娱乐的地方。现在社区不仅环境改造得非常好,而且服务也很周到,很多卖了房子搬走的老同事回来一看感觉很后悔。”

  “原来企业忙生产经营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搞社区服务?宿舍区以往长期由广重家委会管,当企业改革不再承担社会职能后,我们全部归社区管理了,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一开始很多人都担心没人理我们,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江锦松说。

  沙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志超介绍,街道提出了“老沙园、新社区;老工人、新生活”的社区发展理念,整合社区资源,在广州市最早一批构建“三中心一执法队”,即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家庭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为核心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

  杨志超说,广重社区的一位女士,因长期无法与婆婆相处以致患有轻微的忧郁症,资深社工在全面评估她的情况后进行个案辅导,改善她面临的困境。

  方 法 论

二00七年之后,随着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手法的引入,广东省社区服务创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广州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民办社工机构出现“一夜梨花开”的景象,这对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区别于传统的社区服务中心,广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并由民办专业社工机构负责运营,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优质服务。具有社区化、项目化、市场化、专业化等特点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广州社区服务新模式。党委政府重视,构建了一个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结合的框架,这是家服中心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前提。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教授刘静林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东莞清流的微博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3 21:03 , Processed in 0.05292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