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臻:
# B- d8 V1 }6 m `4 t+ {; G 十分高兴可以在你完成这个实习后,与你分享对社会工作信念的一些看法。
% r: ~# K8 V" p2 k# O 对你来说,这次实习的确是一个十分宝贵的体验;你有机会接触一个唐氏综合征儿童及其母亲,一个有吸毒背景的刑满释放人员,和一个百病缠身的独居婆婆。过去几个月,你总是很努力地运用社区资源去帮助他们。正如中心主任和我对你的评价:以一个仍在就读社工课程的学生来说,你的表现已是超乎期望。- B. L" C+ W* X( K/ T
一直以来,你不时向我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人可以改变吗?”或许可以从你处理的个人中找到点启示。
5 _! h$ G8 O, c# {" c. P 犹记得当你初次接触有唐氏综合征的琪琪及她的父母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琪琪既然是一个智障的儿童,我们即使为她提供任何服务,也改变不了她的智商。”当你知悉琪琪家境十分富裕时,你便不断地游说她当医生的母亲放下工作,留在家中好好照顾女儿。无奈她不但不接受你的“好言相劝”,反而用了很多时间告诉你,她已为女儿找到一个十分称职的外佣照顾女儿。结果你在第二篇反思文章中写道:“为何她不能为她的女儿作出一些改变?也许,人是不愿意改变的。”
! ~9 w4 s# R! R& U# T 针对这个信念的真确性,我们讨论良久,结果你有以下结论:“倘若我们什么都不做,人一定不会改变;但是如果我们尽力协助当事人,或许人是可以有些改变的!”于是,你开始为琪琪安排参加一些训练课程,让她学习一些自理常识和技巧;同时你又细心聆听琪琪的母亲诉说她失去一个健康孩子的痛楚和失望,随后又协助她明白她和女儿可以做一些事情以帮助发展。渐渐地,她主动跟你谈到,打算腾一些时间参与家长小组及陪同琪琪进行一些群体活动,同时她也很积极地在互联网查找资料,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协助琪琪成长。诚言,琪琪接受训练后,仍然是一个智障的儿童,将来她也不能入读大学,但她会慢慢学懂如何照顾自己。4 o, @- E0 L1 S0 ^( T3 M2 F/ F$ K
那个有毒瘾并有多次案底的亚成,也曾经令你困扰多时呢!犹记得你第一次跟我讨论这个个案时,你说:“亚成有这样不良的记录,但每次都不能汲取教训,现在又用说谎这卑劣手法尝试索取资源,他一点儿也不自爱,我看他是在没有打算改变自己!是在无药可救了!”
% u6 I. P' b7 I 当时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他会落入这个境况呢?”于是,你决定先耐心地理解他的背景:他来自低下阶层,自幼父母离异,少年时不慎误入歧途,在朋辈的诱惑下吸食毒品,后来更铤而走险不断犯案,结果得到的惩罚一次比一次严重,更导致妻离子散。在了解他的背景后,你开始对他的行为多了一份包容及接纳,明白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源于他没有一技之长和适当的工作态度,也理解到他由于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无论对他人(包括他的至亲)及自己,都已信心全失。渐渐你开始发掘到他有一些优点,有一次,当你很由衷地赞赏他是个守时而负责任的人时,尽管他有点儿不好意思,但你却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以后每一次的面谈他都准时出席。另外一次,他告诉你,他打算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去面试找工作,你不但赞赏他,同时告诉他你对他蛮有信心呢!结果他找到一份正当职业,而且至今已上班差不多一个月了。亚成的进步,令我们感到欣慰不已。
4 f! F' Q+ P0 ]2 ?: l4 N( @ 还记得那独居老婆婆的个案吗?打从你第一次跟她见面,你便感到非常痛心。她百病缠身,却要每天大清早拖着十分疲惫的身躯到街上拾荒。然后把拾回来变卖东西所得来的十元八块,拿去买一些过期食品来充饥,一天三餐如是。而那些不能变卖的东西就堆进她那本来已经十分拥挤肮脏的房间,留待日后有需要时使用。你多次劝她申请综援和高龄津贴,以及清理屋内“垃圾”。她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还破口大骂你一顿。当时你对这个案的看法是:“这位老人家,为何那么固执,完全不听别人的劝告,我很相信,她是死性不改!”: |# L" l8 l. q+ h
其后我们讨论这个个案时,发现婆婆自从年轻丧偶后,便一直在工厂工作,靠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直到有一天,她因身体而在厂房晕倒后,便被解雇了。自此以后,她再也找不到一份工作。她因缺乏安全感,所以尽量要保留一些“有用”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她要不断证明她的身体很好,可以靠一双手养活自己。
! c+ B4 w: [' Q% Z# l 当你明白婆婆“固执”的原因后,你很有耐性地探访她,表示对她的关怀。依你所说,有一天,她很“神奇地”请你替她安排申请综援和豁免医疗费,同时也愿意让义工上门为她清扫房间!( A4 H# g6 X U+ l
敏臻,从你处理的三个个案中,相信你一定可以体会到:“人是可以改变的!”' [" ^( A( X; Z T
社会工作者都有这个信念和价值观,是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以及发展的潜能!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强烈的信念,我们才会对服务对象有热忱,对人、对社会有责任感。) u( S7 k# i5 g8 q
我很欣然见到你已掌握助人改变的个中真谛。琪琪案例的成功,源于你相信她有潜能,对她的母亲的经历有同理心。亚成终于脚踏实地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一份正当职业,基于你对他的接纳及不批判的态度,令你有机会去理解他犯罪背后的缘由;也由于你对他的优点和能力作出无条件的赞赏及肯定,令他重拾信心并改过自新。“顽固”的老婆婆,终于可以改变,接受综援,提高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追求,在于你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让她得到关怀,知悉本身的权利并获得适当的服务。. w% @. L) m b/ l7 v6 X9 E
我深信:只要我们在实务上坚守一些主要准则,包括“接纳他人”、“不持批判的态度”、“个别化”等,在助人的关系中表达我们的同理心、尊重、赞赏和真诚,“人是可以改变的!”
5 |4 V- Z; A5 w+ T) l* T" X 也基于这个信念,我们才能帮助具有向上、求进步潜质的服务对象成长,以促其迈向幸福美好的人生之路!
2 y( w, B# G; Z" i2 N 祝
# v- |% X+ r6 b- ?) N, u 生活愉快!! m# j5 H$ h9 y
林绮文老师 4 A' `; a7 Z( p/ D9 n7 D5 \# Y
3 ]. Q, A% \: s2 r
/ [: C, {$ `* M& h/ [ 该贴已经同步到 iwcu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