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27|回复: 1

[督导手记] 给社工学生的第一封信-《一颗关怀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思:2 c2 t6 V* ]# e3 x! {
& p. P: ]5 I  H' `+ Q5 A
    实在谢谢你,毕业多年,仍然记挂我这个“过气”老师。你一年数次的电话问候、来信和亲自探望,使我暖在心头。但我更珍惜的,就是你让我有机会分享、分担你的种种经历,以及你对工作、生活的反思。
' }$ u  q2 @! q0 \! p/ d) ^% x7 M    从最近的来信,得知你为几个较为艰难的个案四处奔波,劳心劳力,请你谨记保重身体,珍惜健康。在信中,你一再问道:“要帮助服务对象,社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社工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熟练的介入方法、及灵活地运用社会资源,才可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因此,你愈来愈质疑自己的能力,发觉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及技巧均有限,开始对自己缺乏信心。
& v( W7 L6 b& {  ^, }    你由经验总结而来的社工必备条件,全都是重要的。但我认为,有另外一项条件比它们更重要,更是我们每一个社工都要拥有的灵魂。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 ]2 }' O% X6 W9 X. N    相信你必定同意,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助人,以服务人为本位,故此拥有一颗关怀人的心其实是最基本先决的。& |9 Y3 Z% ^& W0 B1 R+ P9 w& r0 O6 g
    由关怀出发,社工才会特别留意及关注别人的需要;而这颗心亦驱使我们适时适当地伸出援手,是我们有敏锐的触觉洞察别人生活中不同的需要。你曾经处理的几个个案,特别给我深刻的印象。
- B: k9 B- H" @) [1 q    还记得几年前,你在中心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当时,你曾向我述说一个低收入家庭里三姐弟的故事。他们的父母都有工作,早出晚归,但收入微薄。中午放学后,就读高小的大姐便带弟弟、妹妹两人到中心,吃他们自备的午餐及做功课。眼见他们的午餐,一般都是面包数片,偶尔才买来一份盒饭,三个孩子一同分享,你知道几个孩子在午餐吃的的食物,只可稍填肚子,但谈不上饱足。许多次,在下午时分,你悄悄的请孩子吃点糕点,或请他们喝点豆奶。你担心孩子正值发育的重要时期,极需要补充营养。你和同事建议孩子的父母考虑申请综援以帮补家计,但他们婉拒了大家的善意,选择自食其力,你只好继续默默地为孩子送上点点可以充饥和补充少许营养的食物。, ]- m, J0 ^+ ^2 ]4 @
    你由孩子的基本温饱需要着手,并勉励他们敬爱父母,用心学业。孩子放学后到中心,得到你的照顾,让他们的父母可以较为安心地工作。从以上的经验,我感受到你不只关心服务对象的表征问题,更会全心全意的去关心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包括衣食住行、起居安全;同时亦关心到人在情感、心灵、社交、自尊等方面的需要。& ^8 W2 R6 _# L# {! V7 R( }% Y
    思思,你知道吗?这些关顾除了给予服务对象“补身”的“补品”之外,更提供了“补心”的心药。
. u5 ^8 c- Z$ q  z    我还记得你负责托管服务时,常向我提及有一个“小鬼”,每天都会溜到你身边,目的是为了跟你聊天。无论你多忙,你都会稍微停下,与他谈一会,然后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用功做功课,之后便可休息,与大伙儿玩耍。听罢,他便高高兴兴地回托管室,像充了电的电池一样。你有言与无言的支持和鼓励,让这个孩子抖擞精神,带着欢欣的心情去应付一天的功课。3 Y0 b: K4 x0 W3 ?& g
    你记挂的,不单是一份工作,更加是孩子们个别的需要。你细心阅读每个孩子的故事,关心他们日常生活中身心灵各方面的需要。你这颗关怀人的心令你从不计较对他们付出多少时间、精神和心思,更让你成为这些孩子的人生故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角色,默默地扶持他们成长。% i! R# K8 k# I& L; d
    近年,你转到中学担任学校社工,服务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及家长。我知道你面对不一样的挑战,艰难的个案,一个接一个。但纵使身心疲累,你仍然悉力以赴。你还记得吗?你曾经与我详谈一个由班主任转介给你的辅导个案。事源是一个是十三岁少年交给老师的周记中,他提到想自杀,原因是家人、亲人、老师和同学都待他不好。你与他倾谈之中,他透露了自己已选了几种自杀的方法,并且考虑过它们的优劣之处。每当他感到很不开心时,自杀的念头便在脑海中浮现。你与他越发三章,在很沮丧的时候,一定要先找你倾诉,一起想办法,暂时放下自杀的念头。% y  s4 K+ B+ a: W, ~
    这少年性情暴躁,时常骂家人、同学,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在他眼中,他总是有理的一个,而别人都是可憎的。他生长于单亲家庭,妈妈抚养他和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娘家的亲人都很疼他,但他感到母亲特别疼爱弟弟。面对一个内心充满愤怒、悲怨情绪、满脑子都是负面思想的少年人,你尝试以耐心去接近他。当他认为别人皆“错”,唯他独“对”,而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时,你会聆听他的愤怒,但你不会赞同他的言行。你尝试带他跳出负面的思想框框,你的真挚关怀支持他尝试学习加入一些较为正面的想法,帮助他从不同的观点、角度去看待人与事:将“别人”由“讨厌”变得“不太可恶”;“事情”亦由“很大件事”化为“不甚重要”。少年人很多时候情绪都会较波动,冲动多言。你与这少年面对面辅导时的感觉,犹如坐过山车似的,紧张刺激,时高时低。但你那颗关怀的心,令你真挚并乐意与少年人一同经历起伏不定的情绪,让你与他同路,给予他无限的支持与安慰。
1 Z& B' c# M; `/ _    我最欣赏你的,除了你关怀服务对象外,更会兼顾关心及支持他们的家人。当你辅导那少年时,你所关心的不仅是一位十多岁的“暴风少年”,还会加紧扶持少年的母亲,令这位母亲努力学习担当有效的母亲角色,愿意学习各种与儿子沟通,督导他的言行,拉近大家的距离。你诚意的关怀令她以不卑屈不放弃的精神,以情以理启导儿子多从正面看待人生。
% O- f0 X1 {: f! n    有数次,我们谈到你在紧急关头介入家庭冲突,及时避免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在你提及的一宗家庭冲突中,一个十多岁女学生在争执间出手打母亲、弟弟和妹妹,受惊的是弟弟和妹妹,求助的是单亲母亲。那天是假日,你刚与家人外出晚膳,还未点好菜,便接到老师来电告知这女学生在家与母亲吵得非常激烈。你心知不妙,一方面请一位住得较近的老师帮忙,先赶去调解缓冲,而你则匆匆乘的士前往。到达时,纵使老师已入屋,尝试平息女生的情绪,但她仍非常激动,怒不可遏,手里还拿小刀。虽然母亲不愿意惊动警方,但你甚为担心女学生会伤及自己、弟弟、妹妹和母亲。在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你还是决定报警。家庭中惊心动魄的一幕才告结束,女学生送院观察,由医院的心理学家跟进。
1 i' `+ D+ c2 {; L    面对繁重的工作,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危机介入”,我从没有听你抱怨过超时工作,或是失去了与家人共聚的欢乐晚上。你只庆幸家庭成员均没有受到身体伤害,你所关顾的是如何尽快开解这个家庭、女学生、母亲、弟弟和妹妹,令他们明白与家人和手足冲突所带来的心灵伤害。
+ L! b- o  Y4 X9 R# y. h    你曾与我分享,校内师兄对你十分尊重和支持,上司亦很欣赏你的表现。这几年间,对于工作中获得的赞誉及奖项,你欣然接受,但淡然处之。你与服务对象的一言一语、一动一静的交流,表达了你的诚意关注和尊重;无论年纪、性别、学历、工作和社会阶层,你尽量然服务对象感受到你对他们由衷的关心和支持。4 h1 ~1 ^5 t) |' `: Y, i
    所以,思思,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用质疑自己的能力。我相信,你那颗关怀人的心,一直会为你提供能源,加添动力。% A5 L5 N7 p& ?# c/ O1 W  F+ J1 u, E
    要牢记:理论、知识和技巧会随时间和环境变迁而变更,但一颗关怀人的心,在社工身上却需要永恒长存。没有这颗不变的心,无论我们吸收了多少崭新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也不能让我们的工作发光发热。只有多去滋养这颗关怀的心,我们才更有力量去更新自己,积极面对挑战,更投入的去实践社工的使命。
  Z/ C9 l* T9 @; E  P1 P    不过,我希望你也要留意,我们除了要有颗关怀别人的心,也要有一颗关怀自己的心。
4 W8 P" n$ z$ Z$ I5 X7 ~. S% o    当我们全情投入关顾别人之时,偏偏就会忽略了自己。精神、体力的付出,或许令我们透支了还不自知。当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心思都用于关怀服务对象之时,或许我们会歉疚自己未能抽多点时间陪伴家人至亲及与好友共聚。纵使家人好友想关心我们,表达他们的支持,我们也无闲消受。每天承受的紧张压力也只得往心里兑填、
8 _& r& B% U5 Q1 D    思思,知你最近身心疲累,也许是适当时候安排一个假期,好让自己可以放开心怀,恢复精力,好让你那颗关怀别人的心,能够继续传情送暖。
9 E  ^; q6 Z% w. L8 d

9 H, z0 J& r# k2 O1 ~$ f* ?        快乐安康!
3 y5 i( _. H6 C

& Z/ L! S! |: z6 Q$ ]
                                                                                            Miss Man
: ^4 g# Z8 Z! ?4 Y

/ h- s0 w+ s# V9 O! I
' L4 R; d6 {1 R& R/ K4 T
6 A  A2 I- `2 v1 c) h
2 B9 F- P6 ]$ O" V6 a 该贴已经同步到 iwcu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大爱无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6 06:06 , Processed in 0.07257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