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女人在家里和公共场合的地位 " b& B1 u. q- P' e; [
------家庭婚姻科学的方法与道德观念的思考
: `+ @3 m' i+ Q8 P o) `* H
8 o$ k0 e9 X) T印度妇女如次等国民。然而随著基於男女平等,妇女开始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愈来愈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表现不输男性,使得印度妇女逐渐阴暗迎向光明。# v3 ]& A, b- Z/ c' b2 Y
10月间路经孟买,汽车进入市区的途中,被一个车队阻断了去路。当地的马哈塔省Maharashtra正选举议员,这个挂满旗帜的车队,显然是一列竞选队伍,为首车上站著一位中年妇女,英姿飒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她就是率领国大党赢得5月国会选举的桑尼雅◎甘地Sonia Gandhi,9月6日富比世Forbes杂志推崇她为全球最影响力的十位女性之一,在亚洲排名第二,世界第三。 : y+ z2 \' g2 j; B5 T; m
一名形容枯槁的少女,怀抱著瘦弱的婴儿,敲著街上汽车的车窗,用手指著她的嘴巴,再指一指怀中的婴儿。她是印度街头随处可见的女乞丐。
7 {5 E- M/ b5 k' g( [6 q0 h. a$ _ `3 w印度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塔塔社会研究所Tata Instutute of Social Sciences所长S. Parasuraman说,女性在印度神话及传说中备受礼赞,印度教中象徵力量的Durga便是女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却饱尝艰辛,属於次等国民,桑尼雅只是特例。 ! }. }- z8 w* H; a4 k5 y, @1 T
3 `6 f, L: g6 C, o
J# N( U8 c0 ?& W
在世界大战中推广的人权运动:历史最终赐予了人类女性的新命运.
" W3 o, b) H$ l: N$ {$ O利用非暴力抗争领导印度独立的甘地,是最早唤醒妇女意识的印度领袖之一,1919年说:「如果非暴力是我们存在的法则,那麼未来要靠妇女。」 47年印度宪法第15条禁止性别歧视,规定男女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免费提供女童就学的制服与定额津贴。但印度全国识字率仍只有59.5 %,女性48.3%,男性70.2%。
, h9 R$ S/ p/ z/ J: D6 s. | Q知识就是力量,它帮助妇女就业,解放思想,改变命运。还可以影响她们未来的家庭与子女,是对抗贫穷的利器。在城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婚前便有工作可以分担家计,男性的徵婚启事中常有「职业妇女优先」的注记,她们需要准备的嫁妆也较少。
1 B. J/ a5 ?7 s, H) |2 z. G- o许多受过教育的妇女投身社会的法律道德观念与制度的改变中,像家庭暴力,酗酒,强暴,验孕,性骚扰,环境保护等。- r' H$ D' }( M. @ Q% |
改变似乎并非一帆风顺,1975年MadhyaPradesh 省Indore地区一名62岁的回教妇女Shah Bano,在结婚45年后被丈夫离弃,1978年她要求法院强制丈夫按月支付赡养费,法院鉴於她的丈夫是一位收入优渥的律师,判令他每月支付赡养费18美元。虽然按照回教的法律,丈夫对下堂妻子的赡养义务,以离异之后3次经期为限也就是相当於3个月左右。这项判决在1985年获得最高法院确定,立刻引起回教基本教义派抗议。当时的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担心这项判决会引起回教徒骚动,下令予以撤销,同时为了安抚回教徒在1986年经由国会通过了一项回教妇女法,禁止回教妇女援引保障一般妇女的世俗法律。年轻的回教部长Arif Mohammad Khan,为此愤而辞职。/ {% }5 H- `9 x3 i$ c- l
: z/ T$ `0 H1 F9 E& d$ @( c
3 _+ x( M5 A! |& R8 P ?
; D6 j8 L7 b: M( H* R) g3 q* w: R/ \1 Q3 r1 U2 i; E9 L+ B
0 a1 P# S) K- y) ~( I7 d
/ j" j6 ]4 r/ s, U$ D8 h. p宗教(传统巫术)和传统文化:回教因信奉回教的蒙兀尔帝国统治印度而盛极一时从此被定为印度国教,直到1858年被列强侵略而退位。
& k; L! f1 F5 P5 D' r [0 Z3 l+ f6 o
女人小人贵人---女人喜欢恋家的“牢笼”" Y8 c% C8 Q9 C6 [% t
客观上说,除了主要是因为社会竞争组织之外(现代化经济组织几近拽出了女性生产力,本文不述),还因为女性相对狭隘无法可靠的同性关系,和性别歧视等教育。还有是来自于女性生育期间的需要。9 l1 E( Z+ x- F0 ^
原始宗教的家庭制度:按性别标志进行原始分工的一刀切。4 M0 h% \, r& N) B1 e* R; r c' ~4 F6 F
据印度教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750BC写成的印度教经典Padma Purana规定--女子在世间第一个神--不是任何阶层或理想--就是她们的丈夫,不论他有任何缺陷,她们服务首先就是顺服讨丈夫欢心。
" D! }5 Q, ^- J/ q& W/ z回教家庭中女孩的继承权仅为男孩一半,理由是男人将来要养妻子,而女人可仰赖丈夫。$ e1 W4 Q( ]6 I0 w/ | |
旧印度女性是某个男子的女儿,妻子,「儿子的娘」或祖母,没有自己的身份。很少机会受教育,难独立谋生。回教严男女之防,生活形同受到禁闭。女性不得与近亲之外的男子接触,外出必戴面纱。
" Q4 y4 h4 U* i% }6 w2 L二次投胎的婚嫁:遵从“传统经典”规律的女人不是幸福的。
7 F( F' R4 E9 ~! w古印度盛行嫁妆,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相亲不论因她外貌平庸,或她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女方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男方条件好,嫁妆就要多些;反之女方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些。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婚后多年夫家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
9 I7 h5 I, l9 u X9 k如今大部分回教男子只有一位妻子,但回教法律他可以娶四个妻子,而随时随地可以休妻,只要大声说三遍「talaq」(我休了你)。不论是在盛怒之下或是经过仔细考虑。女子不能多婚,离婚要经过法院宣判。
" f7 a; R) T& R6 |0 @$ H据《新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沙哈拉报》《觉醒日报》等不完全报道,仅2000年11月-2001年2月印度新德里及其周边,共发生烧死小媳妇案件8起。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统计 1996、97、98年全国分别有5513、6006、6917名妇女因嫁妆被烧死、掐死、毒死、刺死。自杀不算。分别有35246、36592、41318名妇女因陪嫁遭残酷折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4 V( K9 W( e" C, v$ g3 E r5 f9 \4 E+ t5 A3 c
( F1 I6 H$ [, g H' A4 J; |
9 p3 l7 _# a( I, \+ T
单身老女人 和 出身女婴是最远离男“性”的一种“女人”观---囚牢外的井8 ?! u9 i$ `; s3 d: x" D
轮回观把妇女丧夫视为前世作孽的一种惩罚(中国智慧之源《周易◎说辞》中的“阴”相对与“阳”是一刀切地负向的),童婚制度下的童年寡妇,尤其不祥,在里闾之间最受排斥。( ?# [6 }' a$ Q& m
在印度南部的婆罗门阶级,寡妇必须著粗服,两周剃发一次,终身不得参加家庭宴饮。她们的生命既无希望也无乐趣,一片空洞。印度教还有一种寡妇跃入丈夫火葬柴堆中殉葬的习俗。1987年9月ajasthan省Deorala地区一位18岁妇女RoopKanwar因殉葬而震惊全国。然而许多地方政治人物竟然赞扬她为贞节烈妇。事后有人发现Roop Kanwar不愿殉葬,但是夫家亲属用药把她迷倒,拖进火堆。这些亲属均被法院起诉。
* H7 ?& ~2 B7 n4 j0 g& Z( O* Q4 z" q" q' B; L
传统价值观养成溺杀女婴的习俗,毒死或饿死时有所闻。在印度北部靠近沙漠的Rajasthan,有个叫作女娃岗的小山丘,是当地人掩埋女婴的地点。这种习俗也在南部的Madurai发现。在城市则是验孕被迫堕胎。正常的社会,女性略多,否则就表示女性的地位低落。1947年印度独立时男女比率1000比987,2001为1000比933。* `* r& Z k& a7 @9 x
德蕾莎修女成立的仁爱修道会,在加尔各达开办育幼院,门口摆设摇篮,供人留置弃婴,其中90%是女婴。
: R( r w" N1 j% F9 L
~4 i) j1 B: O* ^ b- U与此同时婴儿死亡率反过来又强化了尤其是乡村妇女无法自身解决的自身困境,2002年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68名死亡,同年在美国是6.9名,与印度经济发展情况相当的中国是27名,墨西哥25名。婴儿死亡率高,而家庭又重视男婴,妇女生育困境无法不影响她们的健康,平民妇女在妊娠及授乳期间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分娩的每10000人中有540人死亡,在世界上与尼泊尔并列第19。平均只有42%的妇女在分娩时,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协助。原因是印度政府的公共医疗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毛额的0.9%,在全世界175个有统计资料国家中,名列171,(巴基斯坦1%,尼泊尔1.5% 孟加拉1.6%)。
& l- W1 V* B2 ?2 U, y3 A
# @$ F. A! M; ]7 Z) o* F受诅咒的单身女人---囚牢外偶尔放风的荒野,形单影只。/ i8 ~ r/ [4 Q* S! Y4 ^
单身女性在印度被视为不正常。乡村妇女单身多半是寡妇弃妇。她们须独力家计抚育子女。受过良好教育,有正当工作的单身妇女不能受到和男性相同待遇,她们在办公室裏常成为话题,租房子时要忍受房东无礼诘问:「你晚上什麼时候回来?你会在这里接待男性朋友吗?你不能有客人留宿。」7 L l+ c6 s* _! O
) Z7 L1 ?0 ?& f& T4 A' g* E/ x
- g' {' z1 H7 R4 Y! s
3 K: {/ u5 G' P$ r, 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草根渡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