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80|回复: 0

[分享]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性主义”一辞源于19世纪法国,意指妇女运动,在近两世纪之内,因使用广泛,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而女性主义之产生是基于人们主观上感受到男女不平等或女性受到压迫,而企图以行动谋求改善。但事实上,不平等或受压迫的现象或许早已客观存在①,但若非是人们主观上感受到不公平或不愿忍受,否则其不会主动求变,且女性受到的压迫是起因于人为的、制度的、而非生物性的,才可能以人为的力量加以改变。
: y1 B. O& P% [7 y  v$ `! o: c0 H4 s; A7 r2 M/ S% r
2 I0 F9 J+ ^" T: R9 W1 {" ?! m
有关女性主义理论只要有以下四点:9 l9 e5 J7 ^  ]  y
* P) Q5 c2 C( n) l+ n! p: b

7 l* ?6 k8 Z( z. J' F& n+ h(一)描述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或女性的第二性处境
" G& S+ w, R9 U- k( k4 c8 F* m& W* M# K0 H! D

0 _. r6 F; V6 p7 Q' v(二)以女性观点其原因:虽然非女性主义学者也曾注意到两性在社会处境和心理状态的不同,但是她们往往以生物决定论或交换论来解释,而导致女性地位不需改变或无法改变的结论。相反地,女性主义者则着眼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使得变革显的可能且可欲。
3 ]% T' p+ \6 f' z* y5 {- ]- ]4 n! b* K5 E* D- v9 u

6 w2 O& l" n( z" J(三)寻求改善之道:女性主义学者根据各自对人性与社会的理解和期盼,提出改革方案,以达到两性(或多性)平等或妇女解放的目标。
* U: k) g) K6 |! C7 W
; O7 K. ?7 T0 J  Y. t! X+ W' @+ T# _, F1 T; t! O: o
(四)进而探讨如何根除宰制与附庸的权力关系,建立平等共存的新文化、新社会。
2 J! ?0 l/ x( A$ k# X$ [
, ]% d' p  t% [/ u8 v4 E+ _
- h7 A" H7 ^: J女性主义的发展有以下数种形式:修正现有的意识形态架构以反应女性经验的多样性;综合有关的思想体系;形成与女性有关的新理论;批评与女性有关的概念与传统理论。9 y/ T. j9 [: o6 k+ r

  A8 E5 `' r5 N% l2 j6 Z) U) w) Y  K2 m* o) g5 v  s9 O6 k# O
此外,在不同时代、地域、文化情境下所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而衍生了各种的流派,而各流派之间的历史脉络、分析方法、和主要观点方面固然有基本的差异,但因为目的都在批判、改造父权文化,所以差异之外多有重叠神似之处。其可分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古典马克思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多文化女性主义、全球化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综合原文内容,透过不同视角,将其概要列如下表:+ n- i) k: i9 A) k! j7 n

( |( B( i. G+ s$ G  {+ x9 W5 \4 ?4 h7 ]& `) ^, P; U  r+ o
+ f- w3 h; g3 D! D) H
& W- X, P# |# N3 K% u3 d) k
3 e) U# X( X' r9 C3 u7 P2 m
视角* d) H- `/ _/ A- \  C/ u
9 O' j1 L) N! @5 q  A/ e
理论流派# G" _8 O8 s1 m

* B' Z9 m6 _$ W7 R) N) e& g& a2 L9 g: T4 i% E
性(sex)
  V, p2 G" A% n" w' p( O4 f) e2 }4 ]$ f
保守主义
1 ~1 a9 X9 @5 Y4 b) D$ {% c+ g, h- ~* I

) T# k( x! Z6 S6 ^1 a2 H5 V# u性别(gender)
3 w2 Y" L: W# O; |1 o3 x- U* c6 \5 |1 C2 g, G2 {
自由主义1 |2 K( o. r2 ]/ P5 n

  ]" C! {2 V1 G4 y
7 g; a1 i2 p% Z4 L9 M9 x阶级  h+ g  X# G7 E, ^+ D7 B! `  `

" b/ b( w/ H8 `* j/ \% a( v古典马克思主义
; c- [! C. x% l+ J# b7 D
3 s5 _; j' [5 E+ l3 M4 H; I2 n! F' Q! V3 K- T/ \0 @. Z
性/性别、性能力(sexuality)
  f& ^/ x! m8 H* G2 S! \' K9 y- w' V5 z1 D
激进女性主义- r; P1 N! A% `, M! F

# S' w! ]; q  o' ^) C1 R! Y0 q6 A0 O) Z; B; f2 l1 Z+ U; g
性/性别、性能力(sexuality)与阶级
' e/ t. G' E( R# }: P
- e6 x* k7 C  t. i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1 s) m" O4 m% u
5 ?0 ?5 `  m0 d: H
' i% S/ ^" F6 v( n性/性别、性能力(sexuality)、阶级与种族
/ E% f% r7 B( K- s7 b6 Z/ d* G5 j4 n' l
多文化女性主义
: J  e9 j8 f7 }7 X) i6 Y4 p+ `' a+ g3 e$ `7 K& d. d
9 W% y8 q$ q5 ~' {
抗争所有男性控制的社会力量:如种族、阶级、性能力、殖民主义、贫穷、宗教与国籍6 g1 M9 r- P7 o& {0 i# F  P

% k. t& E- v2 q全球化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
5 E4 V" }$ V9 C! R9 ^) S8 w4 C
  }$ Z/ `! w( P( [% o7 A" Y- l' O! n- y' B
% q- y! s/ |7 U4 N2 ^/ r
  有关“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诸多话题,可以说是19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话语。然而,“后现代”一词相对于“现代性”概念来说,词义更为复杂,用法较多、分歧也较大,且大多缺乏综合性的社会理论基础。后现代之“后”其实是一种现代性的概念,它旨在表明自己不同于十八、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早期现代主义,并超越和克服了现代性的前提与局限,进入新时代的现代性观念,因此,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性的举动,而要对“后现代”的内涵进行界定则更是一种现代性行为。后现代总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因此,它实际上所从事的事业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而不是自己另立门户。! ]; \1 y% S2 k4 z( b% Q8 M5 Z: m

, C( s, o$ s! z) c; Y- B& ]$ ?3 d3 }: J1 M$ ^! \8 ^
与“后现代”相近的词还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后现代化”。“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者,它最初指称的是一种以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才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等人文学科,以及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如果说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对现代性的美学上的反思,它是“后工业社会”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曾指出,后现代主义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意识。
" q+ x& M9 U! g5 v; L0 m( B. p. Q
+ @* d5 X, a, G! z; r2 c- f
因此,在此想做一个有益的探讨,何为后现代社会工作?后现代社会工作其实是建立在近代和现代社会工作发展上的一种新型工作介入模式,是对现代社会工作的一个反思和批判,它的理论基础是后现代社会理论。可见,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视角有很多是后现代模式的,以下作一介绍。
- ?6 S) v( [7 P4 @- y4 `* _* f, f0 h2 e  `

" q: [4 ?7 W3 o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G$ P' Z2 y) n' N3 x6 K2 x& {

4 R  n1 O3 `% b" p% h/ o, A  u# Q5 U, `  x. U' m8 o) C5 d
1973年,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妇女委员会,以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妇女角色与地位为该委员会的任务。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研讨会形成了全球化观点,而战争与疾病破坏了许多女性与男性的生活,并造成美加的大量移民,这些难民与移民族群促使了一般助人专业与特定女性主义实务者由多文化观点去思考女性问题,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对于社会文化、种族与民族的多样性有愈来愈高的敏感性。女性社会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了。: v7 d9 K# U% l5 y3 B

" n, y# S: D2 a  l- a6 S% p( H2 p8 P$ m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是受到压迫的族群,其受尽了处于次等地位的折磨,而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案主群,虽然大部分的社会工作案主和助人者都是女性,但是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均反应了对“女性受压迫”此重要问题之认识不足,故其未能挑战父权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的操弄。* m+ T9 u/ F  w* H- l

& B7 ?# q- _) H* W1 G# i2 Q% }3 Y社会工作者必须打破主流文化规范之下的刻板化印象,帮助女性呈现她的真实经验,进而提供一个改变的历程。女性主义提供了一套对社会文化的解释与批判系统,帮助女性认可她自己的主体经验,从自身的问题与处境中释放,同时,它也帮助社会工作者察觉到性别偏见是如何地影响我们对女性经验的了解。因此,对女性意识的提升与增权是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两大目标。因此,以女性主义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在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其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角度,去探讨女性与男性的内外在环境以及权力、资源分配的关系,也影响了社会工作实施模型,包括了界定问题、建立关系、设立目标、发展策略、进行方案、追踪与评估等。由于女性经验长期不被认定,以至于女性对自己经验的自觉有困难,甚至会接受父权文化主流的标准,而扭曲了自己的经验,因此必须透过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消除因性别歧视所产生的压迫机制,使女性能获得更多自我控制的权力,以求完整的生命发展与成长。
0 w' `# ^7 K8 `4 \, Y
9 @0 p( y: u9 ^  m
! w* P; I# b2 a  e: z. v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务开始于对社会工作者尝试着去连接理论和方法、人类经验与行动之“个人的”与“政治的”面向,女性主义者挑战了传统上性别不平等模式和方法,性别差别待遇成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批判的主要焦点,并为妇女的行为、角色、和地位带来戏剧性的冲击。0 `+ e8 ?4 [) H2 R8 ]" Q; f6 j7 A
3 {% p7 G1 i) }/ b5 |& _6 m

8 d$ t* k7 m' m而女性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的批评只要有以下几点:
' A1 B! U5 |0 b% I6 S* d
# Q9 T6 Q7 O/ I6 H8 L9 g' G3 b+ Y; q1 a0 D7 g& A) j
1、 传统社会工作对女性的社会迷思和刻板化印象缺少批判;
$ l9 F" z; H7 J: O- ~
  b3 f6 O1 Q! N, K6 `- O2 z6 E% s: `
2、 传统社会工作使用男性经验为判断女性经验的标准;0 \! i6 ^3 z. g/ @- c
, F# C. ~0 \1 W% `& k3 Q; C

# I! _# T9 v5 [1 g) j3、 传统社会工作对男性行为和角色的评价高于女性;- t0 t) D+ k9 _* k- m! W
- I, U3 n% V+ V& e

" f$ u! H4 d  l' c, h4、 传统社会工作使用女性的生物特征去解释女性的情感和行为,女性主义认为应该强调文化决定因素之中心角色,远胜于对生物决定论之滥用。( F& a2 v( s6 \3 Z

& c3 b( X( S9 c
% f7 |1 G4 p$ c0 Y- i女性主义的思考可以提供另一种行动的信道,让社会工作专业去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改变为努力方向;使社会工作“个人的与政治的”观点能转化为“个人的就是政治的”,亦即,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不只是协助案主去适应环境,而是更积极地将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纳入工作的中心,支持案主重新思考个人问题与政府制度问题的因果关系,并赞同其社会行动策略。8 p6 i! E0 k* `7 a5 }1 [

- Y. L* @+ c" i1 [/ ^0 Q0 P8 U' w/ [+ u% }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不但能够发挥女性主义对宏观层面的犀利批判,亦可以强化社会工作对于微观独具的敏锐度,使得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整合宏观与微观的焦点,形成干预力量。因此,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落实在实施领域时,除了探讨、分析、甚至试图再建构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与权力分配之外,更强调女性经验的价值,并且努力结合其它受压迫的个人与团体,组织起来,以共同达到结构变迁的目标。
, o' r- ]. }# v9 c( T2 M
6 k$ H' X- d; ^, d/ r! f# f8 B3 q0 V* ?) I6 T1 k
女性主义的社会工作与治疗通常是女性帮助其它的女性,其目标是探索并去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引发的压抑结果,促使案主有较多的自由,能控制她们的生活,且有能力的追求个人发展与成长。换言之,其目标是去除因性别主义所产生的压抑。更广泛的说,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尝试避免社会工作过程中压迫或歧视女性或加强社会中男性优势的态度。
- }& A0 B' M+ o# s- `
' t9 |; B  j0 c  T) u4 a" k* ^2 @: [9 h! u
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发展指出女性主义对于所有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将会有更多的影响。女性主义让女性的声音被听见,这些声音包含了:她们个人或专业经验的多样性本质、引领个人与制度变迁的期望、甚至包含了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界的声音。
- y, u; {% T+ w  H2 v; c- x; s7 G  p
( v( Z3 S- d1 S7 [% `; T9 |4 t
) ^! u; L5 K* ~/ A; e7 Q不仅只有社会工作助人专业对女性主义观点的更加注意,其它领域也对其也多有注意,这些汇聚的力量意味着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将更快。# H% W7 I3 l' Y4 F, g& w

" R2 w2 B/ a0 A1 R% f
) y# Q5 {9 B1 y. @# p' N 三、评论
2 J" e1 o7 l+ j2 t
1 m9 h; M* L) X9 _! h
  Y/ o; [) f7 X9 N! a0 L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取向在1980年代早期受到广泛重视,且逐渐对许多女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理论取向亦提供男性社会工作者了解与同情女性案主,而对女性的性别及生活采取较新的、少批判的看法。5 N: j4 i2 Y" T' X4 P  ~+ _( L( W

1 u7 |0 ~) h3 n9 j. ]0 K+ q  r$ L8 i" ?$ O+ r
但是女性主义工作确实存在着一些限制与问题,兹说明如下:2 L; p' p" v, c: _! `

6 M1 |! U' ~0 p$ q! U* B: y% Q, K" j( Y+ c. l+ @7 `7 P2 v/ z' G9 W
1、可能使得社会工作偏离了对非种族主义和非性别主义主义与理念的关怀
% J- L. Q4 e* M; l3 R
) m: t* `. K; T6 V2 j
" d7 q" r- B, A! g  a0 c  T) O2、过分强调案主在父权制度和性别压迫这类问题的优先级,而吸纳了太多的资源与努力成果,可能会忽略她们所面临的贫穷问题与社会问题。' Y5 u/ z2 U( q. r

9 q* G" J7 m- j" ^7 j! y1 E; E
" r$ S9 w$ [4 H3、理论上而言,如何平衡对性别压抑的关注、阶级、种族压迫、及其它各种不同的烙印是有困难的。
6 ^; d3 g6 ]. j
# H. F1 V/ j/ Z% W, M6 F# S# i# L4 N( Q6 T! Y
4、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取向主要立基于顿悟的技巧,因此有时会像其它社会工作理论的缺失,无法清楚说明一旦问题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其亦假设对压迫的顿悟可导致案主采取行动,而顿悟对案主寻求协助的优先级亦是重要的。: f9 V* B" H+ i! ~

" ~5 e4 h/ I7 l9 o+ R
* p0 g. u  W. R$ D9 r( v) ^, W- o) O& A# D- i8 P# ?
①溺婴、殴妻等等史实可为证。 # h% b5 A6 g6 S% M

, e( I  ~' P" f7 ]' r  r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草根渡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23 11:40 , Processed in 0.05502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