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背景 在个案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长期治疗由于目标过分远大而显示出效率的低下。1972年,雷行和爱泼斯坦在他们的《任务中心个案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任务中心介入模式。就是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案主自己选择的、明确及有限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任务中心模式所持的短期治疗的观念,在时间短的压力下,对问题的解决采用较快见效的调适方法。
: A, t; e8 ?2 R' v' s+ f 任务中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之外,这一模式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所以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有相当的特殊性,即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的一个框架,而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没有具体规定,而是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
4 O7 b( e( y* e, ]2 d2 M
v9 K. e5 ?7 w, M0 [! R8 i! F二、基本假设与概念9 O6 A# A( M# R1 y8 k% J
+ L Q- E! [& S1、人性观任务中心模式相信案主有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与潜能,所以这一模式强调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案主在界定问题与处理问题上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可以决定是否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同时案主在任务的执行上必须相当投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 S! v& |2 G2 H' y# R
. I3 V9 U7 b. h% a/ O8 m0 R2、有限的目标任务中心模式所确立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外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性的内在目标,它的目标是案主的问题,而非案主的个人成长。- x% d7 m" V2 U8 R
这一点,使其目标更具达成的可能性。在这一任务达成过程中,案主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他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案主自我功能的增强。: E! u0 Z) y3 M8 m5 q
$ C* r! D- w% i5 l! s( E0 T
3、问题的原因
6 k- v5 x3 Y7 i6 [" i) w( k8 \: K人的生活与成长可以看成一个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当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问题。而个案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协助案主界定任务,指导并鼓励案主达成任务,从而帮助案主处理某些生活上的任务。问题是工作的目标,而任务则是案主为解决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是达成解决问题的手段。7 M N: Y+ N+ e1 G, `+ M
三、方法与技巧
4 d* v5 i! t/ ]7 Q3 v. s7 F' z7 ]- q1、如何界定问题$ z7 P+ u4 ^: c3 u: Y
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 Y( P5 e' S7 }( X8 H" u
! b$ J" P# n6 m! _⑴案主知道这问题存在;7 i# X1 X' D* m4 [' k2 L/ k
+ W& J) |& Z1 Y& m! {, T⑵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
* T0 y5 X2 F$ X1 r) {* V7 W2 G7 Y; ]6 l( _' `* p7 B9 g+ `
⑶案主愿意处理这问题;$ Y: C/ [4 Y! `& h
- u# r' H! @ U( K& e0 x⑷案主有能力处理此问题。4 k6 t+ o' D/ T
8 i4 A/ n0 M5 x; I4 m同时,从形式上看,任务中心介入模式所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G# ?8 ]* g! v3 B8 V& \⑴此问题必须是有限度及清楚明确的;: v& v- k: V3 A9 F5 n* [- S
! y9 E/ [# W# `
⑵此问题是可以用行为形式表达的。" U+ ]. n8 e+ A* d/ B. d" O
1 U: o7 f# S* X+ D. K8 C具体地讲,里德与爱泼斯坦把任务中心介入模式适合处理的问题分为七大类:1 n, u/ X3 l& k2 E2 L: d; E4 g1 n
) F2 @1 T- U/ r$ M& x# D; G⑴人际冲突;) h7 ^* h, s( i) r/ n
. d4 d, p) }. j4 y# P- q⑵不良社会性关系;
' h6 z$ I2 {3 ]% ~* l J
- k1 V( b$ ]+ `7 a$ q⑶与正式组织互动中产生的问题;; O" k% h6 h- q; r( M7 f$ {% a& t
4 i0 K9 }- u. z: c- n) B⑷角色扮演上的困难;( I& O7 A( t, o- T4 n
6 O6 d @3 a' B8 z$ [) G4 X& Z⑸社会性变适所带来的问题;
/ X6 _2 H1 L& U4 i) e! V' o+ h
⑹反应性情绪困扰;6 U& N6 _# ?1 C2 ?) B
2 n1 f3 z8 D+ }! S$ B7 e
⑺社会资源不足。
) H. S* `7 v9 |' n5 w' {2 }6 a. y, C1 e, u% c' u
2、如何界定案主
; C2 s+ T ~: x' x- \9 P此模式中这案主必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如果案主处于心智极其混乱、自我功能几近丧失的状况中,则不适宜这一模式。6 S% K2 v( j8 b! t# q! i" m
7 a. a) H8 F( g, l2 ~( ]3、如何界定任务
2 k6 V, S& _, q8 N% z, t在任务的制订过程中必须兼顾案主的问题、案主解决问题的愿望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其中特别应该注意案主的能力。
" _. v% J) h" w3 M& J# u7 m+ I# a# P- \8 x- _
4、介入程序
- H+ Q& ~) N3 P/ }+ r3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可以划分为一系列阶段,这些阶段包括:+ |7 v: z6 M" k& E E9 M- W
$ P( H& S ?( O$ A% _- [⑴工作者与案主找到目标问题;! s+ x' Z: N+ T9 ~! D# T
) Q" Y2 B$ k1 y+ D
⑵工作者与案主就目标问题、服务时间用服务安排达成协议;
; a2 X5 I9 [6 g- O: Q9 H
: O W- J5 D C⑶根据案主对各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次序;
7 F! o* B, N4 x% E$ K
. M5 D4 q. {2 j) Y/ W0 S6 F⑷双方就有关问题选择及确定任务,同时分配这些任务给案主及工作者;% f/ ^7 a* V9 F5 L
3 Z/ }, N3 E3 j: K0 T; X⑸案主与工作者完成有关任务;
# n- h( N2 ~' J9 u& j3 u2 ~' g# f1 G$ j6 X( e/ S0 z
⑹检验成绩并计划案主在辅导结束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7 F" g+ y1 M7 P: f
; j& O; i v y' v在上述六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所以雷德与爱泼斯坦在1975年提出了一套“履行任务程序”,以促使案主完成其任务。这程序包括五个连贯的步骤:* C! B6 j1 K1 G1 A. n. p
⑴提高案主承担任务的积极性;8 s7 M" Y+ u! [3 y
y1 p/ N* L3 N. T6 t4 ^/ ^8 o
⑵确定执行此任务的各种细节与步骤;
* o0 [3 A! {! z. t8 B3 @* U- n8 r' O1 k/ w
⑶估计可能出现的阻力;
% Q+ D6 `+ b3 M3 B3 [. \: X" g6 R
⑷模拟及预习发行此任务的行为;
" h3 E/ k4 Q) V' V! ~% t; J
8 u' G7 o) a' F" k, Y⑸总结并不断给案主鼓励,同时对案主的成功持乐观期望的态度。
9 h( H* t/ ~/ I* ^& @/ c* h
9 P8 @$ T& J6 ~* ~4 Q( J" Q5 R* [5、技巧/ h/ D* q! z# ]# S
此一模式不太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但非常强调沟通的作用。沟通主要用于五类情况。
! Q+ }) W" m% x8 Y7 N+ q% h' M' o( x1 ]
⑴探讨;
; ^. z9 H9 {0 q! r" }$ u2 X6 _4 R {. h
⑵组织;! U7 B/ A- {5 M
2 B0 n" z' D4 N9 N8 H! r8 c) J
⑶提高案主的意识;
/ x% y2 i3 C0 C5 e( j/ }) C, i9 [5 V7 O$ V
⑷鼓励;
% k: I2 c% b7 }# ~0 f7 }! _
% l$ v% m0 b* Q% p6 [" K: X3 T⑸提供方向。
& x0 C+ B& ?) d% H- U案例分析:根据下述个案的基本资料,对该个案进行资料分析,并以任务中心介入模式为其制订工作计划。7 V- z" f& s) K( A6 l R# A
一、基本资料
6 C5 j$ Z4 F( T# c* f2 e 张某,男,198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
4 D' y3 X; |$ L6 J. g' Z. [) F
: e! D+ q( `- A o f2 i3 u5 h9 E 二、背景资料 Q! J5 ?, @( \ a1 L7 Q
家庭背景。小张的父亲目前下岗在家,母亲也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依靠每月房屋租金1000多元维持生活。父母对小张非常疼爱,但小张因为自己相貌原因怨恨父母,对父母态度冷淡。另一方面,父母知道在物质上满足儿子,却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
& t+ g4 j1 {9 k* v" |* o* w5 V* h2 x2 W2 h
生活经历。小张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学校,所以就呆在家里。其间父母也曾让他去读过夜高中,但因学习基础太差,读了一段时间,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就退学了。当他年满十八岁以后,他就出去寻找工作,但找了十几家工作单位,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受他。小张认为是外貌影响了就业。一来他身高只有1.6米多,二来他的脸长得有点古怪,眼距很宽,脸型跟弱智者很相似。几次三番遭受挫折,他也灰心了,他开始怨恨父母为何生下这么难看的他。) f; w9 ?& \2 Y) H
6 H U9 |5 V }+ s- H% D 目前,他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沟通,整天在家上网打游戏。% @) Z4 g. I0 ]' R2 @$ J# g* ^
& | f. G2 C& J# I4 Z 三、主要问题
! G7 Q' B* r1 V& T 思想观念。小张在就业过程中的屡屡受挫使他非常灰心。他将失败原因归咎为外貌,产生了严重自卑感,通过打游戏逃避现实,而这又使他越来越胖,外形更加差,使他更感自卑。" I5 X! r, W5 ?) T/ E
- E5 I4 X d7 d0 y! _ 社会交往。小张基本没有朋友可以交往,与父母的语言交流也很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差。6 t+ b7 A, U& g3 s
1 l4 \. ]7 X( N2 Y 就业技能。小张的学历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确很难找到工作。
7 Y. m) Y: i* P: t! J9 Y( m {# v+ u7 l
家庭关系。小张因为外貌问题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家庭关系较紧张。父母因为内疚对孩子百依百顺,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孩子能振作精神。 v* T& S% g, N
( s5 h# j. \6 e: R! ?$ a' Y4 b
! R) U& c# i8 [8 S: b* I4 O4 x
! y& ?4 [: b* ?. s) R6 U参考答案:
2 y3 U% B, [3 k7 ?* H0 K9 d四、问题分析 小张目前最突出问题是就业,外貌的影响加上学识、技能有限使小张在求职过程中不断受挫,加重了他的自卑情绪。小张采用了“外归因”方式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貌,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的不足,使他缺乏应对问题的正确方式,而只能采取逃避现实和怨恨父母的形式掩盖自己的自卑情绪。
5 ?1 q: K F. g, s+ Q. j! W8 J5 I
x! X) |2 U7 l+ _6 X 工作员认为,小张的诸多问题(如,自卑情绪、家庭关系紧张、社会交往缺乏等)都是由于就业问题引发的,只有协助舒缓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Q6 \2 g' ]! w% U# o9 } H
4 [0 G! q2 T/ v: n5 z 五、服务模式:任务中心模式) k# O: S; E0 E# o# s
任务中心模式解决的是心理与社会的问题,即问题的存在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该模式关心的是案主明确承认、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并且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案主可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 N3 Y4 C& V. e* a; W
& Y! ?9 L6 ]- j' P. G7 ~2 |% `* g
该模式认为,问题产生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缺损。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挖掘或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能够面对今后发生的问题。该模式强调兼容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其他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v- F7 b' I' X* i, J* Y, q7 `8 _. r
3 J' y2 R& B- [" r- `0 G; ]* i3 k
六、工作计划 H5 j2 `5 @9 {" g/ e D! T
主要目标:协助案主学习一技之长,增强他的求职竞争力。
8 ^) |! b; a; y6 D7 z. ]$ E3 ]: Q
; T# Q% W X# a1 o$ \ 次要目标:鼓励案主进行社会交往,改善案主的家庭关系,提高案主的自信度。
" T6 b- s3 c' K$ N- L; w4 g' \( d7 f
# l* b$ ]0 O5 _工作计划:' [" [" v# L5 N7 n7 c( z
Z; }; V+ _9 }: q$ W
(一)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工作关系。( M5 a8 v/ Q. M2 |# V: k- l: A
# c4 @2 m3 P3 o2 y. T/ U
(二)讨论并分析案主的就业问题,找出问题原因。
! a0 x; { {2 H, y
5 z' V6 x% @ z(三)与案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订出总目标和小目标,确定一个具体的、短期的工作任务。5 K7 p& u2 Z+ _. U2 W8 i
8 | ~8 w5 } H% J- Q. Z(四)在这个过程中对案主进行鼓励和奖励,当案主遇到困难时与案主一起分析解决。# F' T" x _* W/ }6 j
+ p& }$ Z. D) b(五)若任务顺利完成,案主的自信度得到提高,对父母的怨恨减轻,可尝试引导案主重新思考对父母的态度,推动家庭关系的改善。( ]/ g% F B: S. x k: p: z
7 ^5 n7 S/ P. n, F (六)回顾整个案过程,对案主进行鼓励,制定未来的计划。
! E* E% u1 K: y9 r; ?* R" f: C2 X. O% z9 w h
七、服务过程 第一节:由于小张整日不与外界社会接触,对外人有抵触情绪。所以,一开始社工与小张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困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会谈中,小张表现得相当紧张和拘谨,回答问题时很“木”,亦很少与社工目光直接接触。
7 E+ q) m; P( S5 D# {" {, u6 K7 l! ]7 q
在第一次会谈时,小张的父母一直在旁插话,小张表现出厌烦情绪。第二次会谈时,社工特意支开了他的父母,与小张进行单独会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会谈气氛活跃了一些,社工引导小张谈以前的成功经历,尽量避免直接谈缺点和问题。
; }' k7 o2 l. G) N) ?0 F3 P+ |2 J0 s2 l9 U6 j
经过三次的会谈,社工与小张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小张表示,乐意就自己在就业和家庭、社会交往以及生活上的问题与社工进行交流。+ T) w% [0 s9 u% Y4 I
4 B; J b" ?( |! F1 h, i 第二节:社工与小张对其就业困难问题进行了讨论。社工运用当面质问技巧协助小张对自己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使小张认识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如今单位招聘保安都要求有学历;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今社会上技术工作供不应求,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使小张产生改变的动力。
8 a7 b$ n# j" W# l- y3 i6 r1 {7 D
) q( g- q: |, K; Y+ u 第三节:社工鼓励他参加免费职能培训,以掌握一技之长。小张表示愿意进行考虑。过了几天,小张主动来找社工,表示他愿意报名参加职能培训,小张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为了系统掌握电脑知识,他选择了首先参加电脑初级班培训。2 W7 u/ Z2 ]) E( N, [0 h
2 v+ m; e7 V! a% \7 T 第四节:社工了解到小张在班上电脑学得很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有的同学戏称他为“小张老师”。社工对此及时给予了他表扬,并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一段时间下来,小张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其自我形象也得到提高,他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父母反映他也不再睡懒觉了,每天早上到小区里进行身体锻炼,人也变得开朗和精神了。
2 a# ]# v e6 |1 s. Y+ T; _( A, o# L: y9 l; E6 } Z; _
第五节:当小张整个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都有改观后,社工开始要求他正视与父母的关系,并就此与小张进行了深谈。在会谈中,社工聆听了小张对他与父母关系的描述,了解他的看法和感受。小张表示,从内心来说,觉得父母对他是关心的,付出了无私的爱。社工劝说他多体谅父母,主动关心父母,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 M3 F% v* y& f% @% D2 ?3 @
- h: ~* T+ r$ x- f 社工协助小张制定了一个改善与家人关系的计划。计划包括:每次出门时主动向父母告别;主动关心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对父母的关心表示感谢;主动与父母开展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并能听取父母的意见。
/ F: N2 \' d( w4 Z. H- M. R
2 O. I+ Y0 e& B( S2 R& j 第六节:在小张实施这个计划的同时,社工与小张的父母进行了接触,了解其想法,同时向他们介绍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小张的父母认识到过去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表示要与小张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父母对小张最近发生的转变非常欣喜,非常愿意配合社工与小张一起共同努力改善家庭关系。7 z# q9 ?8 r0 o8 K, i
0 e7 D+ g& V7 o1 a0 X; q* e
第七节:一段时间后,社工对小张及小张的父母做了回访。小张已能与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有时还与同学相约,一起出去游玩。小张的家庭关系已有明显改善,小张有什么想法都会征求父母的意见,而父母也会注意关系小张的心理和人际交往,而不像过去那样仅仅从物质上满足孩子。
* w& ]& ~, ]5 O1 \, } t
% X d) n2 _0 N" } 八、成效评估 服务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小张通过职能培训,既掌握了一技之长,又提高了自信。而自信心的提高使小张的社会交往大大增加,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 {$ t9 j: D6 h3 m) T. G. p. ?2 F
九、个案反思
5 O" i+ B1 _% J9 O 通过这个个案,工作员发现,案主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找出核心问题并加以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好办了。1 _1 i9 T v* g+ B4 r4 X" k
$ ^/ c5 \) @& s) \4 m: H. x0 a: P
要找出核心问题不难,但要解决却不易。在本案例中,工作员通过鼓励案主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了案主的自信心。但是,获得初级证书是否能帮助案主找到工作呢?如果找不到工作,是否会回到自暴自弃的状态中去呢,甚至,会不会加重案主的挫折感呢?5 a& j* k( ~! I7 t0 ~, V- U% o
- m2 H& D; f0 \9 v. C. m# Z
- d1 e, P, s* a- Z. I! ~& [6 j- R2 n0 P1 m) L" u* k, K* [1 z
: n E% ]% T1 a0 ^1 n
) L8 b2 \: o, n9 L L 0 }) G* J, c- I% |% u5 W
9 ?' Z2 p3 e; `1 ]% i' G
: f- \% ~9 k# N; o7 d) k
' \* N2 [: `0 b+ \' b6 V
2 Z1 t8 I$ e# y& j6 a Z1 ]( H
+ } k- o# Q0 n$ h8 f
1 f+ @5 i7 O/ y/ K2 C J 该贴已经同步到 王双666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