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A1 _1 O, o2 Y
社会组织理论 # T0 U: X+ r8 p4 h) \ r
早期的组织理论大体分为 3个学派:①管理学派,又分为古典管理学派和科学管理学派;②人际关系学派;③结构学派。它们都着重研究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组织活动效率等,但是探讨的方向各异。组织社会学是在结构学派的基础上,吸收另外两个学派的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 6 H0 Y$ ]5 ?* u$ p7 P5 E* I% [! T6 G" T* S
" H& s% K' ^1 D) P; T. j. z6 ]( s
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H.法约尔。他认为,各种社会组织尽管目标不同,遇到的情况各异,但存在着结构与程序上的共同性。从这些共性中可以发现一些适用于各种组织的普遍的管理原则。法约尔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其中特别强调命令统一原则。命令统一原则是从公司的最高主管到工人之间,只采用单一的、直接的命令系统。与这种管理系统相对应的是直线式组织结构。设计这样的组织结构,必须考虑管理跨度和层次的问题。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发明家、工程师F.W.泰勒。他探索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职能化组织原理。管理者专司管理职能,其活动要以科学为基础,受规章制度的制约。管理的实施必须以职能式组织结构为基础。9 J; ?2 t% L! |
( y- z G3 E6 C V) M 人际关系学派源于早期的工业心理学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G.E.梅奥。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通过试验,认识到组织成员的心理状态受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心理状态又影响人的行为,影响劳动生产率。他们发现,在社会组织中除了有目的地设计和建立的正式关系体系外,还存在着以感情、个人的实际作用等为基础的非正式关系体系。“霍桑试验”引起了研究者和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人、人际关系、非正式结构的关注。 3 t; Z0 ]: I( _' q # a6 { ?6 n% b) g" p) y 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首推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韦伯于188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中世纪企业组织对历史的贡献》是第一部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社会组织的论著。他对组织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官僚制组织的分析。他在分析导致复杂的社会组织产生的历史因素的基础上,用“理想型”的方式叙述官僚制组织的特征。他首先区分了权威的三种类型,描述了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认为“合理—合法的权威”存在于官僚制组织中。官僚制组织是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威类型和组织形态。( J5 b4 }4 q7 U+ l. }9 B4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