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仓慈善基金会总干事段德峰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09-08-24 通常,人们从概念的角度过于区分了NGO和企业的不同。但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时候,NGO与企业面对的情形和局面是相似的。那么,必然存在二者互相借鉴、学习的问题。今天我想重点提出的是,NGO能向大企业学到什么? 在个别时候,不单NGO与企业面对同样的环境,甚至二者为社会提供的产品都是一样的——比如道路建设(可能稍有不同的是,在两种情形下,付费的人与接受服务的人有所差异罢了,接受NGO服务的人和付费的人——通常是捐款人——是分离的)。同样的,NGO管理的资金和企业一样也是“钱”,也一样的需要通过团队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命。它们更一样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这是NGO向企业学习的基础和可能性。 人们很清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是有可能失去和忽视一些原则性的底线和善的方向的。比如很多建筑业为地震灾区捐献了不少钱,但是为这些建筑公司工作的农民工,得到的却可能是极不公正的收入和社会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很多大公司宣称自己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如何尽职的时候,我是深表怀疑的。而,有一些NGO当他们宣传自己为社会提供了多么大量的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些质疑的。 NGO 不是政府当然没有公权力,NGO也不是公司,不能自己创造利润。因此,NGO要得到发展和生存,必须依赖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信任,有信任才可能有支持。这种信任不仅仅在财务透明或不腐败这个层次,还必须要考验NGO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不少本土NGO的运作效率不够高,市场能力不足,而且很明显的是,和今天的上市公司相比,NGO的透明度也远远不够。 NGO作为一个使用公众捐款的机构,透明度无疑堪称生命线。而透明的缺乏直接后果就是公信力的匮乏,公信力匮乏的后果就是失去捐款人的信任。 就基金会类组织而言,国内有一些大的公募基金会,在汶川地震之前,主要还是面向企业筹款。向企业筹款的好处在于,一次筹款的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可能一次性会给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是,经验表明,一家公募基金会很难从同一个企业连续获得这样的捐助,除非中间有特别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关系。另外,由于许多基金会并不面向公众,导致公众对基金会的信任度长期未能建立起来。而由于捐款来源的数量有限,基金会的善款来源会很不稳定。因此,基金会甚至无法有效预测未来的一年会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这就会出现一个连串的问题——无法做出一个有效的计划和战略方向,无法招聘更为专业的人才、不敢确定项目的目标、也不敢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工作人员的培训。 许多人目前对慈善事业的看法还没有能从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角度来看,对慈善机构的从业人员也没有能从专业的职业化的角度来看。事实上,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的那些慈善机构,是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加入,才能获得持续和有效率的运作结果。 坦率说,国内目前为数众多的NGO中,即使不论规模和经费限制,在透明度建设方面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多数NGO缺少有效的财务透明机制,这是它们需向优秀上市公司学习的地方之一。 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战略,这也是NGO特别需要向成功大企业学习的第二个方面。事实上,目前中国国内不少慈善机构的自身战略非常模糊。有些基金会,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清晰和可执行”的战略框架。这其中部分的原因,就是筹款的预期不确定,部分原因也由于人力资源不足。 在筹款及机构战略之外,对于每一个民间公益机构而言,最为紧要的问题可能还在于“政府关系”——请注意,这不是NGO才有的问题。政府关系对许多中国的大公司或者说全世界的大公司来说,同样至关重要。我认识一些在政府关系方面处理的非常不错的民间人士独立创建的NGO,他们现在在某些公益领域做得很出色,也得到了包括政府、捐款人和受益群体等多方面的肯定与支持。 其中最宝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与政府的关系良好,而丧失了“底线”,也没有出现“独立性”丧失之类的问题。 所以,对中国为数众多的NGO领导人来说,可能未来不仅要学会怎么找到钱,更需学会与政府做好沟通(想想看,假如不是不重视的话,到底有多少NGO领导人花了恰当的时间去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呢?)。这种沟通,可能是战略层面上,也可能是项目合作,当然还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假如我们都承认仅仅抱怨是无济于事的话,那么这种有妥协的合作就是必须的。据我所知,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许多成功的NGO领导人都会把与政府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事实上,NGO目前的许多问题,多少有点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界的情况。“市场”还没有放开,法律与政策还有诸多的不清晰,待完善的细节也很多,而争论在决策的不同层面上依然存在。但是,有一些信息却是明确和清晰的,公益组织作为提供有效社会服务的第三部门的作用,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与接受。因此,我很愿意将这个进程与过去的30年中我们这个国家所经历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类比。 正是在不断的挫折与争论中,民间市场力量(民企、外企、个体户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被逐步认识。因此,对于那些从事实际工作的NGO领导人和同事来说,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核心竞争力的公益组织,以及如何找到恰当的方式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开展有效沟通,可能将是未来很多年里非常重要的事情。 (海仓慈善基金会是一家由民政部批准,于2008年12月正式登记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其重点是资助城乡孤寡老人、残疾人及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