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29|回复: 2

07年度苏州市平江区桃花坞街道工疗站精防工作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江区桃花坞街道工疗站精防工作调查报告

(一)
背 景

桃花坞工疗站是于2002年9月在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金门、桃坞两个工疗站合并组建。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原先的两个站都为政府率先创办的有30年工作历史的老站。都是在上级推动下取得过不俗成绩被市政府授予“示范单位”称号的工疗站,靠上级政府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走过了一条不很曲折却很艰辛的发展道路。
谈到30年前创办工疗站,不能不谈到当初的市精防办主任冯金大同志为筹措经费、落实房屋、医生等基本条件四处奔走。最初工疗站实行有偿服务,旨在解决单位及家庭的后顾之忧,病人也寥寥无几,工作经费除了微薄的民政补贴绝大多数要靠自筹解决。因此组织病人开展生产劳动既是解决工作经费的途径,同时帮助病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锻炼技能。尽管环境设施简陋,但氛围温馨愉悦,一些经常复发住院的病人,进站后明显稳定极少住院。工作劳动对于治疗精神疾病具有的特殊意义在这里得到充分验证。工疗站对维护社会、家庭安定起到的作用,也得到政府、企业、病家的认同。其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
随着基层防治组织的完善,上级对工疗站的职能要求和考核标准延伸到社区防治管理。工疗站除了自身的业务外,更多的是社区协调服务工作。在长期以来的实践中全市精防工作人员用集体智慧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台帐报表、档案资料。然而,工疗站的环境设施、物质条件始终没有改善,这种反差曾引起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及企业单位的高度关注,以各种形式给于支持帮助。特别是企业改制后,大量的病人推向社会,我们责无旁贷的又为企业背起额外负担。如今工疗站不仅是收治康复病人的服务单位,还成为政府下属的管理部门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精防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04年,我市也率先在全国推行国家《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五”实施方案》与国家标准接轨。05年“工疗站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06年《精神卫生日间康复站》建设再次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当前上级下达苏精办(07)9号文件,开展精防调研,无疑是项正确、必要的举措,有利于总结过去,着眼未来,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二)
现 状

一、组织设置:桃花坞街道设立精防领导小组,组长徐本(街道办事处主任)、副组长黄晓青(桃花坞派出所所长)、盛盘荣(街道政法书记)、王良玉(工疗站长),成员18人,由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社区主任组成。辖区内建立以居委会为单位的防治监护小组12个,组长为社区分管主任、成员由社区骨干、志愿者、监护人等组成,承担各自范围内的精防工作和在册病人的管理服务。工疗站在街道领导下负责精防日常事务。整个组织架构在市、区精防部门逐级领导下,形成三级网络,按工作职能、职责、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服务。

二、病人现状:桃花坞街道辖区内居民总数68074人,在册精神病患者总数 428人,其中经鉴定为残疾的总数320人。在全部病人中按精神病学分类,分裂症336人、癫痫伴精障17人、双相情感障碍27人、精神发育迟滞39人、其他9人。社会保障情况,应参保的330人已全部参保,有98名属于贫困户的患者享受最底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救助。在册病人中住院56人,其中广济29人、普济16人、安康6人,福利院及老年公寓5名。有2名住院病人按政策享受费用全免待遇。
工疗站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包括上级派驻的1名专业医护人员。站内收治康复病人42名,其中男性23名,女性19名:有业22名,无业20名:最大67岁,最小25岁。原来受单位委托管理的有业病人,经过企业改制后都进入社保系统。把“包袱”推给了社会。工疗站已经成为无偿服务的“慈善机构”,并按照上级要求和社会需要继续动员吸纳新病人,提供免费治疗无偿服务。
三、动态管理:桃花坞街道人口密度大、贫困户多,是发病肇事的高发区之一。从病人总数上和2000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年龄结构上趋于低龄化。近两年进站的李燕、丁达平都才二十多岁,去年发现的在校生王某,才10岁。05年新增病员9人,复发病频次也比往要高,主要体现在新增的病人。05年我们协助处置发病31起,送进医院23人,避免肇事肇祸可能引发的伤亡事故8起。由于05年贯彻了长达半年的“压降肇事肇祸”专项行动,06年情况有所改善,仍新发现4名病人,处置发病22起。但肇事肇祸明显减少到2起。
具有典型的案例是去年发现的在校生王金,年龄才10岁,有着独生子女共有的性格和环境特征,父母缺少精神卫生的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当孩子出现多动、烦躁等早期症状时,又不以为然,等到发病确诊,才后悔不已。曾杀人判死缓的刑释人员钟伟,刑期内患精神病提前释放,这样重大的隐情,监狱居然不向地方通报,出狱才10天,因发病要行凶才查明病史,由于及时干预,经上级批准送安康医院长期收治。政法机构的精防意识尚且如此,可见提高全民防治意识的任重道远。目前有类似6名重病员在该院长年治疗。28岁女病人丁达平,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为照顾发病女儿无法工作,因付不出住院费用,病情越发越重,是个因病致贫,病贫交加的案例。社区防治小组发现后,工疗站垫付费用,派出所提供警车,医院特事特办让丁达平住进医院。病情稳定后,进工疗站康复治疗。
近几年来,发病呈低龄化态势,而且受世俗观念、社会环境及就业、婚姻等各种原因影响,能隐瞒的大都隐瞒不报。目前社区病人检出率和专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有很大差距,原因也在于此。我们认为造成目前发病率上升的原因,除了经济改革后的意识行为变化,教育、就业压力重,独身子女教育等客观原因之外,在过去一个阶段整个社会对精神病防治和宣教工作认识不够,少数人抓,多数人看。历史上的“欠债”,也是今天问题的原因。随着政府和全社会对防治工作的重视支持,发病率、复发率上升趋势,会得到逆转。
四、工作状况:社区精防工作长期以来按照市精办的组织形式和规程制度,分为平时防治管理和阶段性突击控制两部分。
平时防治管理工作由街道负责、工疗站牵头、网络小组实施。社区病人的监护、服药、帮困助残、信息记录通报是监护小组的日常工作。工疗站按照“底数清、情况明、不失控”的要求负责管理基础工作,参与对社区工作的检查指导,每月组织一次例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开展防治知识宣传,为病人服药、治疗、住院及其他困难提供帮助指导,汇报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街道向上级精防部门负责,包括计划制订、组织建设、检查考核、推行长效管理。
阶段性突击控制工作是指重大活动、敏感时期、节庆长假及特殊时段,由市精办下达的突击性防治工作,一般要求建立临时组织、制定方案预案、上报“重点病人名单”、落实防范措施,进行书面总结汇报,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机制优势,汇合派出所、街道、居民的力量,确保任务完成。
04年,推行国家《十五实施方案》,我们之所以能短期内接轨,就因为我们的组织和工作系统与方案十分相似,长期实践形成的基础工作比较完备扎实。过去每隔一两年开展一次的“摸底调查”工作和《方案》的“问卷调查”性质相仿。可以说,推行《方案》是对我市精防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长期努力的成果进行检验。30年来艰苦磨砺积累的经验也成为今天工作的宝贵财富。
(三)
问 题

回顾过去特别是近几年来精防工作的整体情况,从基层角度进行思考,我们也有一些看法、想法,限于认识水平,难免失之偏颇,供领导参考。
首先从目前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过去精防工作由市精办主抓,其他部门基本不管。现在精防办、残联、卫生、民政、公安等都在指挥、安排着基层精防工作,按理说这种“齐抓共管”的局面,是社区工作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比如推行国家《精神病康复“十五”实施方案》通过培训、试点、铺开后,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台帐报表,最近,残联也下达报表填报工作,也安排填表培训,也要求社区建立台帐,内容相同只是表式不同。去年,残联、精防办都安排过业务培训。年度考核标准又不统一。长期以来的经费问题,该管的没钱,有钱的又不管。上面机构相互隔立,政出多门,叫下面无所适从,既浪费了资源,又挫伤工作积极性。
其次对于社区精神残疾群体的特殊性给予的特殊政策优抚问题,近年来虽有体现,仍显不够和滞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除了其对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还有自身维权意识差、因病致贫的特点,其痛苦不如其他残疾群体善于表达,容易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同情。多年来,精神病普查工作搞过无数次,涉及到病理问题多,涉及到生活、医疗保障问题少。推行医保改革,精神病竟不列入大病范围享受两千元医疗费补贴,还是在精防部门呼吁下,感动人大代表靠提案得以解决。当然,目前政府助残工作的资金投入,除了建盲道,搞无障碍设施等侧重于肢、盲、聋、等残疾群体外,也开始向精神残疾方面投入,服药、住院等问题也在解决。但力度还显不够。
还有工疗站建设问题,从职能上工疗站既承担着站内、站外的康复医护工作,又担当街道精防工作的参谋、助手角色。承担社区上传下达,横向协调,管理服务等职责。既要管病人的医疗问题,又要管生活和监护具体问题。每个街道只有一个工疗站,但地位竟不及居委会。人员配置,工资待遇,经费来源都没有统一标准和保证,长期靠街道补助弥补缺口。政府下决心投巨资解决了基本设施问题。06年建立日间康复站,又增添大批医疗器具、病床和淋浴房。这样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但是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问题还没落实。
对于日间康复站的建立,我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深刻理解。从感觉上过去上级侧重组织管理和社区防治问题,推行康复站侧重于治疗康复的专业技术问题和站内医疗功能提升问题。其中,康复站作为家庭与医院之间的所谓“双向服务平台”的功能,还缺乏技术经验储备和政策权限支持,工作上还处于被动局面。对发展方向不够明了。
(四) 建 议

上面谈到的问题和疑虑,有些是涉及政府部门管理体制、行政决策的深层次问题,有些是历史上重复过的老问题,说起来容易;解决起来难。从精防基层组织的角度,提些片面的希望:
首先我们希望政府各职能机构乃至全社会都参与和支持精防事业。同时也希望对精防工作负有管理服务职能的领导部门之间,从制度上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权限,整合资源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精简高效的领导和帮助基层精防组织,解决具体问题,实实在在的为基层组织和广大精神残疾人服务。
其次希望劳动社保、财政、工商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的职能管理部门,对精神病人的劳动、生活、医疗、保障等现状和需求,也应进行深入的普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让政府的优抚政策措施更贴近残疾群体的实际需求。关爱精神残疾人,包括医疗生活保障和回归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政府对精神残疾人的关爱所颁发的政策措施,建议将过去特别是近几年有关精神病人生活、福利、医疗、保障等相关政策法规措施,汇编成册。过去市精办下发的《苏州市精神病防治管理科普知识》,其内容除了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措施,还包括了精防工作的组织形式、制度、流程等管理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至今仍起着工作手册和宣传提纲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是否可以再版并与政策法规合并,作为社区精防工作手册。
还有工疗站在处置突发病人特别是必须住院的贫困病人时,往往为费用问题,处于两难境地。靠打招呼、借钱款来临时解决。过后为费用问题,麻烦扯皮不断。除非在特定的时段,由上级提供“绿色通道”先解决住院,后统一处理。希望上级对此有个具体的“操作规程”,或将突击阶段的措施,常态化、制度化;或制订可供操作的、量化的“操作规程”,让各部门、医院、病家,共同配合执行。
最后,不得不提醒上级政府对工疗站基本困难问题,予以关注,维护精防队伍的稳定性,调动精防人员的积极性。


桃花坞街道工疗站
2007年5月16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就出来了?那么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飘飘风 的帖子

又不是我写的,是工疗站的报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3 11:23 , Processed in 0.06878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