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G0 o8 ^( B6 k+ _
◇朱希峰 # ]# U: [6 E B: {) N 1 s- P$ `0 N3 @3 t/ w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社会服务(物质的、文化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的需求也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逐步向追求精神福利和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因此,多元化、多层次社会服务的提供和以社区为诉求平台的居民需求的满足,将成为今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的扎根社区、面向家庭、服务居民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将会不断涌现,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多领域、全覆盖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形成以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为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是今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展的主要方向。( I9 `. Z* U$ Q# t2 D: P/ k+ w8 U
; c2 {1 E8 m: b6 D- Y$ s 而要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必须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法制创新之路,因此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和居民的多方参与、积极互动,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这些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I! D' F, ~, V
& b9 m/ E! v! a' J$ x; w (一)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工作的管理体制,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党委负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发育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推进合力。二是设立社区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在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部门(或社会工作的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社区内社会工作发展行使宏观规划、管理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能。三是培育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成立社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 }# Y( X/ Z/ _6 @, `& E$ E1 t( E+ z' S3 n
(二)在社会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社区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要改革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在街道(乡镇)一级政府开展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现有的财政预算项目中增设购买社会服务的科目,并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来购买社会服务,催生民间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二是培育民间社会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项目转让等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以社区为服务的辐射范围,为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人性化的社会服务,真正在社区内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是建立社会服务评估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和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培育独立于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民间组织的服务结果和效率。四是强化社工服务督导机制。聘请包括港澳台等地区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专家,对社区社会工作者进行督导,强化社会工作理念,提升实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h4 @6 p& M Y5 r6 U
9 g, B- x2 b* g( |! T3 _ …………. ^8 H8 F8 y( [2 O&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