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0-11-15 20:04 编辑 / s' G! I+ w& t" t
4 r- ]. Q! R% E p0 _$ [
Ⅰ0 M# `7 m; U% c, f6 T4 l
4 v. W! {. Y: {% X"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 A2 b% T! p0 h! A ( X! L, E4 \3 ~, r# }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2 B7 l2 Z9 R% q! `8 E* u" B$ e; M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2 E1 q3 S& ~3 X* v: @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6 i! S" S# t9 t. P- U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 \; O) Q9 y+ f4 g: [- a. T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 R# E4 O% X% I9 I+ H2 B$ U
8 G9 p" Q* k, R" B7 ~* ~( N" V◤心理点评◢: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4 J9 o; r' [: V6 S; y+ f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 g! L$ E3 J- \7 g- j( j3 x- J2 l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1 q: N) u3 E2 X' d, h$ ^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2 I! A8 B/ ?& M. }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 z$ a: ~ q( x8 l0 W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5 U7 s; v7 J t; O1 P1 Y- r0 I$ @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 ^, Y$ v$ l- b( I# i3 _) a0 s5 ~: H5 w% K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 B+ D7 ]8 l& E. c# s4 x% k; P- `: u- Z6 y$ N3 F
3 K3 h3 {+ F% }3 `3 n
6 _$ s* [9 A0 ]2 z3 d' S8 ]3 s- n. F; I; D
1 R) c( a+ k" J2 I
Ⅱ- \4 U; a3 N" M
$ G/ [% g2 x3 `" G6 c9 y; ^/ O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4 z0 i/ N8 L- a5 x% p, M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3 A2 v: A0 W( p& O" A# y$ U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 u. H) _/ W' T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 U, c! `0 h( Z9 T5 T- i: ?$ X2 p! I$ v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 Q0 A+ p( T3 ?4 s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1 [; `' ?1 W# [4 r; ]4 f
' e) q9 u0 G; X& S' Z* Q
◤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 / Z: p$ Q2 R$ x; ]3 d) c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 s' D4 e% y, {. P& `6 T* M2 j9 @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 v( ]# j |7 R, m! U" s7 T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 H r5 q i) L3 ?" L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3 J1 W' k0 S4 ]8 y* B/ S" S5 U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 I2 G' ^0 B3 a- I# o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9 K4 l9 C3 d+ o1 Y) G4 G9 p3 p
4 P5 P+ d- l5 Y/ y: S$ T5 C: A; \) u( G8 S9 u. h
" U0 H# d" s. j2 I4 m
& M/ }4 `& D0 m5 I. k/ C% iⅢ
0 a, B+ U# D: X$ Z7 e6 P4 v% I# f8 l+ d. V; Y0 ~0 f
▏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 ~* ^( | _9 u( }2 w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Q: _' O7 K7 g4 q) o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1 h$ M, j6 g8 E! Y* f2 h
6 _; a: X8 Y8 {! f◤心理点评◢
5 f0 \7 D! v& X' C, H7 h( l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5 g. K9 Y. V3 p! g- \- w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9 W" T. p0 S3 W% D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 N: T1 T3 j, V- P; U" o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2 p4 e5 [7 M; l7 n& w% V2 ^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 @0 X$ p' P9 ?: d5 {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 d- F6 u% t3 [ j' j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 y7 f3 ?. Z8 Z# p* _4 ] ?" h* S# h. r* ^1 s. u c. ^* y
" k" O9 l, H. z5 @3 {+ V% `6 H* o r
' j2 U2 w/ p! ^5 j0 f3 ]Ⅳ
$ D: G$ g0 h$ `: m; R5 K: T7 m5 j
( i6 A. v* ^" M; z7 j▏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3 l4 n7 x W2 o7 k- l o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0 c: W; r; w- p% J+ i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 Q) H* M* V: X- H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 G e9 T5 s t0 S9 V4 _4 H- f# k6 i8 P7 v
◤心理点评◢* ?2 u$ u6 m8 h9 K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4 L, z& x, Y0 d2 @2 A0 ]* W# `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 T4 \$ U) W9 l) t2 y1 S- x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8 V. {: c, D. U% @; g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 l- `% s" |! U# G& z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 X% d+ r, o! h7 W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 c: Q& h3 ?' V5 [% r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 w% ]6 [6 ?% n, T: |' k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 {/ ]! J+ Q! t- N5 ?/ e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 M$ X a; |% `9 Q" h2 }: Y$ S2 J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 \6 J* i" g" G' o! o' H" ]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4 y& ?+ B* I, N+ S3 J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8 M$ t" c: ^, ^, b0 h$ N) _8 J" r2 U8 P5 f2 D
% S0 T7 I g4 j5 J. Y0 S$ b$ Z
& g2 t- ]1 r! J: Z0 f
; B, ^0 B, Q, N9 l9 h: s; O
* H x* u; X! xⅤ3 M' d C! e2 T, I
5 _5 ~, l. f7 a▏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5 k1 x6 ?# @, ?) J1 O9 X7 ?/ p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1 M1 L/ y ^/ ^# S2 g7 K* z4 s0 _; e; K
◤心理点评◢
! w v2 S( r9 J8 B/ k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C+ w# p% V' I p- m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 V! R9 ?$ z7 P$ U- M7 }- L: k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 i8 i- X, F+ W9 `# V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 ^' ^2 |0 k7 _+ n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 ]: U; C+ F) W1 n5 C% [8 T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 h- v$ D4 r8 q( ^8 K1 h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 w4 S: {( s5 r! D# E4 E
切记: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6 x- T3 f: w3 ?1 U' s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8 V/ o& ^* U/ X1 b. n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 o0 ^8 t$ v9 I( c! d$ x: T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 D: G j* s6 d
- \' B0 _ s. J; P# q
4 C$ T3 z t; ?7 M, J
$ N Q; s9 w8 W8 R4 ]+ A% A
8 H2 F; D, s2 ~* q9 `Ⅵ
9 J4 d0 U! ~- e: }, b, l: M" K% w$ N# e" e
▏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7 b* h/ r! d4 j" R& E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 ?) G4 T+ }8 s) D4 }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 q n5 A3 R7 L& U& e8 B/ f$ T/ F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 K' v G, P" @( G4 |* k/ }
6 c& q* ]+ [! I+ {- Q# K J◤心理点评◢
# V; V9 M# V. Q: r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6 i$ ^3 `1 ]) A& u1 J! e1 G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2 i2 _) T2 w3 o4 K6 P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 @$ {8 Q5 F8 E1 `( L, \# J- A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 I6 Y& G" K. F6 R! j/ q! ?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2 ?* Q k* w+ E/ q: {: j) \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 L+ H+ j5 A1 f8 H) a) Q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 P6 I& ] X1 h8 n& t6 x4 i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 O- X+ m: N6 x% E切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9 s* m5 A0 Q* ]' k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 A) z+ F, J; q& r, T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3 O: J9 V* c/ ^, X/ u! N( J8 k/ W+ S$ R# S( P# x
* F5 |9 k8 ~/ X" L7 U
" W `9 ~9 _* I& H9 l8 }0 f% N/ A6 I! U3 @- D
) N F5 P6 n; O* wⅦ
+ ?5 i7 O. C$ ~; K! @
3 R8 O. h3 z+ s6 O7 M/ R▏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3 H+ t+ t+ h; r8 f& ?+ e; s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 G" J) m2 v8 v- @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 }* l4 s% ?7 B1 w o( o$ a' n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0 f% \$ K# L( B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 V; m" F1 C0 k$ g$ d! [6 ~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i3 A0 I+ ~4 r c0 }* m
f; t; J2 C- U2 o
◤心理点评◢
2 A2 A6 q( M5 O! e3 Z/ Z5 @0 \' ]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1 G3 K, L+ L; d" R, n5 n. F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1 Q* o8 ^+ Y( [. W( a& d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 n3 B" p0 v9 q2 u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 N' I I2 P$ _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玮龄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 @# a( G3 Q/ P. h4 e. z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 y( N: `; Y, q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成人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 \8 m" d s$ e" p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 ( p0 e$ t5 Y! n0 x3 g+ X1 U
切记: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5 ~) m/ b/ D7 k, g4 `+ ]9 u( N, N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