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90|回复: 0

大学生社工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白新睿),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3 z' |- D: F6 c" N3 ?0 N# \
大学生社工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 o4 B+ [8 H0 Q摘要:大学生社工是我国加强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但是,实际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成都市、上海市大学生社工现状的调查,对朝阳区大学生社工现状和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了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支持社工的氛围;设计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合理体现物质保障;建立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促进大学生社工尽快成长;明确大学生社工身份;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等建议,并且提出了高校、社区联动共同培养人才的措施。' |6 f2 ?- `5 W- W5 L+ M2 Y" v& y
关键词:大学生社工;社区;社会工作;学习需求;调查4 d' n" M+ a) ~7 Q/ l' x# d) }; I
作者简介:白新睿,硕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科研处主任,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当前,全国正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提出了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那么,建设这样一支队伍,除了推出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实施职业认证制度以外,还要重点优化队伍结构。由于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点议题,大学生进社区做社工就提了出来。北京市社会工委书记、社会办主任宋贵伦说,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是“化危为机”之举——化大学生就业难之危,为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之机。大学生进社区这一历史性举措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那么,大学生社工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对大学生社工现状及培训需求开展了调查。
! c. D; W' D+ k一、大学生做社工的意义; p! o1 @& O- g2 |
(一)对“大学生社工”的理解
; d7 K7 O' m" \. f3 V- V社会工作是从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各国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价值取向基本一致。我国不同学者对社会工作的表述也有所不同。社会工作可以理解为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 _7 B7 L! [- R+ V* S7 y大学生社工与大学生社会(区)志愿者、大学生义工不同,是指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毕业后,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L" E: N. h3 u. T- K- \
(二)大学生做社工的意义
/ h0 m7 F4 j: z大学生做社工,除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外,将对社区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0 S8 N+ m  t! R6 q/ z
一是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我国现有社区工作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以北京为例:截止2009年3月,北京市社区有1.6万名专职工作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占29.2%,50岁以上的占3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9.8%,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4%;从事社区工作前,已从原工作岗位离退休的占24.1%,下岗待业人员占52.1%。[1]大学生进社区,可以改变目前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现状,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Y- s" |1 _) B
二是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水平。大学生做社工可以有效地避免专业对口学生有专业无职业,社区工作人员有职业不专业的现状。他们具有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精神活力相对充足的优势,能够有力地扩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改进社区管理方法,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高。 : M$ A- t6 t9 \9 h3 H! W( W
三是为大学生社工成长搭建平台。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可以把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先进社工服务理念运用到社区工作中,通过社区实践工作,帮助他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工作能力。8 [/ P9 F  `2 x
二、大学生社工的现状调查
- P4 w/ w0 o. y+ _2 T- ^4 q+ A$ S% m(一)北京大学生社工总体情况
3 Y8 I# Z. g1 R' d/ s" L大学生社工数量。截止2010年1月,北京市2009年招收的2000名应届大学生社工中,有300人没有到岗,有200多人离职[2],流失率达25%以上。5 |' Q5 R0 x! x
大学生社工待遇情况。大学生社工的平均年薪是3.4万元,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工资约1200多元。这些大学生社工,符合条件的可解决户口。户口将落在街道的集体户口,与街道签署三年服务协议。在2009年留下的大学生社工中,有1100多名京外户籍大学生户口落在京城。' N3 j; Y7 N3 D( \% {: ]- V
(二)对朝阳区大学生社工的现状调查
5 R, U1 x8 F/ [1.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4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为88%。访谈采取抽样,每个街道和地区办事处各抽取一人。
% V1 X  B: L# K, ?8 W2.数据处理:调查数据应用EPIDATA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变量的特点,结合样本的分类原则,统计不同变量选项的频率并进行相关分析。另有开放性题目作为调查数据的参照和补充。" v$ T: i3 X# y" u/ M
3.调查结果与分析:(1)对从事社区工作工龄的调查。69.1%的大学生社工从事社区工作的时间都集中在6-8个月,工龄在6个月以下的和8个月以上的占30.9%。从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社工并不是出了校门就进入社区岗位,而是集中参加了岗前培训。(2)对学历结构的调查。在这批大学生社工中,绝大部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所占比例达到了60%,研究生占39%,专科生仅占1%。说明大学生社工的学历层次比较高。见图1。(3)对所学专业的调查。仅8.5%的大学生社工所学专业对口,分别是社会学、社会工作、劳动保障等专业。91.5%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专业很分散。专业不对口说明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路还需进一步探索和调整。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在年龄结构、知识素质、学历结构等方面优化了社工队伍。(4)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没有人选择“很满意”;选择“比较满意”的占23.4%;选择“凑合干”和“不太满意”的占34%和34.6%;选择“很不满意”的占0.8%。从统计数字看,大学生社工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不满意度超过了满意度。这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因为这是这支队伍是否稳定的主要原因。(5)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的原因调查。有81.4%的人认为工作任务重,薪酬低;45.7%的人认为工作机制不顺,工作被动;38.3%的人认为社区工作是基层,感到没什么前途,也没有上升通道;25.5%的人认为工作没有成就感;22.9%的人认为工作太琐碎繁杂;仅有4.3%的人认为社会保障齐全,没有后顾之忧。其他原因见图2。
9 _" J1 J& Z! `% ~2 B9 d0 V2 e以上结果显示,有八成多的大学生社工对于目前的工资待遇不满,还有近4成人感到社区工作没有前途,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社区工作没有成就感。这是大学生社工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
3 i1 c; k8 X7 A4 M& j/ p0 S9 D当然,我们也看到,有26.1%的人认为对目前的工作能够胜任,压力不大。说明这部分人工作能力比较强,完全能够胜任社区工作。令人欣喜的是,有16.5%的人感到能为社区和群众服务感到快乐而有价值;有8.5%的人认为社区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感到自己能大有所为,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发生变化。如果把后两项合并的话,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能够从事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感到有价值而快乐,能够在社会工作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
9 i8 N- Y) D) M(三)对成都大学生社工的调查( |, n' b( [( q5 `
成都市青羊区、金牛区和锦江区是民政部2007年确定的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2007年,这三个区就开展了大学生进社区的工作。调查显示,大学生进社区工作,能为社区工作注入新生力量,给工作带来活力。比如,有的大学生社工开通社区论坛,开通网上生活百事通、生活全攻略、网上咨询答疑等栏目,受到居民好评。但是,同样,大学生进社区工作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居民对社工职业不了解,社工的认知度低;大学生社工经验少,居民的信任度低;大学生社工待遇低等问题。
4 E; U: d2 A' ?  @' P# U1 s(四)对上海大学生社工的调查
( |6 e9 w  R8 D, t4 i2 O: t5 C上海徐汇区探索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比较早。2004年,龙华街道招聘了40余名大学生,安排到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不同部门工作。几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大学生社工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表现在推进了信息化办公速度、更新了社区工作理念、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提升了社区干部的能力。大学生不愿意当社工的原因是对社区工作存在偏见,认为社区工作层次低,与大学生心理期望相差很远;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社工身份令人尴尬,身份不确定致使他们难有归属感。* V5 C8 d% z- j: I  g1 x# S! t
三、大学生社工学习需求调查) X" z8 }2 ]3 f8 e% C* ~
为提高大学生社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对他们加强岗位培训。笔者对大学生社工的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法、样本量和数据处理同前。9 t1 V# }6 \1 f
(一)期望获得的学习课程  F& H0 v: w- N' j9 N& B; F
在课程选项中,大学生社工选择最多的三门课程分别是:“公文写作”占57.4%、“心理健康与调适”占53.20%、“沟通技巧与语言艺术”占49.2%。反映出公文写作、心理调试、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很大,大学生社工急需在写作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急需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调试。选择“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的占40.4%,反映了大学生社工对创新工作机制有较强的愿望。选择“群众工作案例分析”的占38.8%,说明大学生社工社区工作经验不足,迫切要求学习案例,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照。选择“社工师考前辅导”的占36.2%,表明大学生社工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追求。选择“党和政府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占31.9%,反映了大学生社工对于社区建设的方向、目标有比较明确的要求。选择“领导艺术与班子建设”与“和谐团队建设”的分别为32.4%和29.8%,表明大学生社工比较看重工作氛围和团队建设。其它课程选项见图3。
9 E( I; Q0 l+ M1 m6 B  t(二)期望通过培训提升的能力
: `4 o0 v3 d" E' u选项比较多的依次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占60.1%,“提高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占52.7%,“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占38.8%。说明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选择“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的占41.%,表明大学生社工希望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选择“提高自身心理调试能力,维护身心健康”的占46.8%,同样反映了大学生社工希望提高自己心里调试的能力,维护身心健康。这个问题可能反映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社区工作压力大,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心里承受能力,维护自身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工要不断调试自己心理状态,降低期望值,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统计情况见图4。
* ?! z8 D4 T$ p) L0 |/ v(三)对培训方法的选择$ j8 I, c, a! A8 g
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社工建议培训突出实用性,选项比例达74.50%。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社工认为培训应该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选项比例为67.6%。这与跟大学生社工访谈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在访谈中,他们普遍提出,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上面讲,学生被动听,教师呆板地灌输理论知识。应该多一些社区工作的实例分析,讲一些国内外社区发展成功的经验,增强互动性,突出实用性。
1 d0 B6 z# C+ {9 J$ |四、对策建议
) C+ b; \$ {6 a(一)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支持社工的氛围
0 y3 I  Z' x4 m$ ?  w" n0 H" ?$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社工流失率非常高。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工的社会认知度低。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社工做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能有什么出息?致使一些大学生社工感到尴尬和失落。在国外,社会工作者被称为“社会的治疗师”,具有很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他们在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香港,社会工作的普及和认知程度非常高,融入到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工是受人尊敬的社会职业,社工的专业理念得到了很高的认同度,市民能够较高程度地配合社工开展工作,并参与到社工的工作中。我国首部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表明,社会认知度低,成为我国目前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传播社工理念,烘托舆论氛围,提高人们对社工的认知度,加大对社工群体发展的关注,让市民对社工工作有更好的了解,从而帮助社工广泛、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需要双向“行驶”,大学生社工也要通过自身努力,用行动去证明社会工作者存在的价值及工作的意义,让居民认可、满意。3 Z0 n" |$ W6 F; n5 j3 U

9 I4 A- }1 N2 J(二)设计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合理体现物质保障+ j; e- z7 c- J1 t6 q
造成大学生社工流失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目前大学生社工的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实际拿到手的只有1200-1500元。在北京,这样的工资在扣除房租、水电燃气费、伙食费,每月还需父母补贴生活费用。基本生活保障费用都不能满足,怎能安心工作?尽管我国社工专业已经发展了30多年了,每年社工专业毕业生近万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但是由于社会认可度低,工资薪金低,很快他们就转行了,造成实际人才培养的数量与社会需求数量的不对称。因此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是一时之需,要树立长期观念,避免短期行为。队伍建设首先要建机制、定制度,有保障才能促成长。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居民收入状况、消费结构等因素,制定稳定的工资增长制度和奖励制度,通过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留住人才,避免一项好的决策在执行中失去公信力。
4 I4 s$ q9 v1 m. i(三)建立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促进大学生社工尽快成长4 |( c, v% p8 a4 ^' e. r: M  d
上述调查显示,大学生社工经验少,公信度低。这反映了在人才培养使用上是不完善的。首先表现在岗位不明确上。目前大学生社工大多从事宣传、写稿、计算机录入以及其它杂事等辅助性工作,缺乏在组织协调、群众工作等方面的锻炼。其次表现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社工不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4 L! x" p9 m7 n! ]% n- z" l一是要明确大学生社工的岗位,提高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让更多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在适合的岗位上开展工作,做到人尽其才;让他们在社区得到务实历练,真正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老社工传帮带的作用,采取师傅带徒弟,师徒结对子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工作能力,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F8 t4 ?1 t6 A
二是要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让他们感到工作有干劲,只要努力就有奔头,从而让他们在我国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更有力的作用。9 \: l( k$ t3 o
三是要更加注重岗位培训对人才成长的引领作用。调查统计表明,大学生社工期望的学习内容正是他们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社工在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们对工作岗位有了解,知道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什么地方有欠缺。以需求为引领抓好岗位技能培训,以实践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应需式培训模式在今后岗位培训中应该强化。在培训方法上,要多增加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提升培训效果。案例要从社区中来,符合时代发展,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性。
* G' Q) m5 R) S/ _; x6 v) u% Z0 s) }四是要从社会工作专业的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社工职业素养不仅要重视岗位培训,还要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上切实提高质量。我国目前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近1万名。要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适应社区发展需求,从知识传授的源头上与实践对接,输送符合社区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
/ v5 s6 I) \5 v/ Q! e五是高校就业关口前移,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区工作。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招聘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社工所学专业与社会工作毫不相干,对社区工作不了解。真正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才知道社区工作内容和性质。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即便是有专业资质的大学生,也很难在两三年之内胜任工作。高校、街道(社区)要联动,共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高校应在社区建立专业实践基地,将就业工作的关口前移。大学生每年都要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以便早体验、早熟悉社区工作;街道要让大学生先体验,后招聘,让喜欢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社区工作,提高岗位适应性。同时,通过实践岗位的锻炼,还能平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期望值。
# V- E% E) O% R) A, ~# Z  X0 ^, q(四)明确大学生社工身份/ M7 t1 P( A0 z) ]" F- m
目前,大学生社工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既不属于慈善机构工作人员,也不属于企业管理人员,其身份、待遇模糊。很多人不理解,本科生或研究生跑到小区来“打工”,不仅待遇低,而且还没有明确的身份。尴尬的身份同样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社工的流失。虽然两年前就开始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认证考试,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后续政策措施。社会工作师在国外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还必须符合我国国情,现阶段更需要身份认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大学生社工的身份和待遇,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4 g# C( z# A+ X6 C) C6 }  |$ i( _6 {
(五)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 l3 L6 u. P  j# R调查显示,待遇低、没有前途、没有成就感是大学生社工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政府此前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例如对于非京籍生源大学生社工符合条件的解决户口;大学生社工可以作为公务员的来源;鼓励大学生社工报考资格认证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实施的现状却不能令大学生社工满意。到底是政策的效度出现了问题还是政策不完善?大学生进社区不能成为非京籍大学生留京的唯一目的指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系列相应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和保障大学生社工队伍建设。只有明确的政策引导、足够的物质保障、广阔的发展前景、务实的工作历练,才能让大学生们投身于社区工作。同时,也建议学校就业教育要与岗位实际结合,以降低大学生心里期望值,减少参加工作后的心里落差。 & W/ F, @& I8 w) j/ g
6 L' B2 K' b+ [" k8 B* o/ u
参考文献:
6 I; u$ a2 o' ?% h- w; I3 i* a" z[1]赵秀红.“大学生村官模式”从农村包围城市[N].中国教育报,2009-03-19.
9 W! P6 w0 y  Y[2]童曙泉.1100名大学生社工户口落北京[N].北京日报,2010-0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2 11:55 , Processed in 0.05524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