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blog.163.com/xiaokuan1@126/blog/static/1595599520101051418986/3 b7 u; A6 T& U2 d, ^
+ z# g( t3 j' U$ [! v- ^0 `5 X. ^这是一次期望已久的探访,作为社工学生,我第一次有了机会可以亲历社工工作的第一线,看看我学了一个多月的这项“技能”到底在社会上是做什么的,同时也解答我内心有关的很多疑问。鉴于这样的背景,我和组员们踏上了这次机构探访之旅——启创青年地带赤岗社工站。)
! |7 n# [# D3 f. z; p/ L( m T T% Z" {2 E
在“前辈”的带领下,参观了她们工作的地方(一个很小的房间),与她们讨论了相关的很多问题,我受益匪浅。
# R: c, q) ~8 o5 S一、对社工概念的认识. A% |" x w" l4 g6 y* p" ~3 f) m
赤岗社工站是一个面向青少年的站点,它主要为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提供一个课外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会整合社区资源帮助一些“问题少年”以及解决社区问题(如组织与老年人的互动交流活动)。听了很多傅miss,黎miss(她们的会员这样叫她们,是一种十分亲切而又自然的称谓)对社工站组织活动的介绍,如与孩子们做游戏、办兴趣班、组织歌唱会、生日会等等,我内心不禁泛起了一个疑问:这样的社工工作,与托管、社区文化站有什么区别呢?社工不是为了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吗?做这样“简单”的工作对社工有什么意义呢?* k) J/ i! H1 C) D/ x
她们的回答让我释疑了:社工并不只是帮助弱势群体。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为防止居民的越轨行为开展一些有效的措施,为整个社会的安定及居民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等等,都是社工的职责。同时,我们之前所认为的“弱势群体”将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化,社工所服务的应该是广义的弱势群体,包括形形色色的需要帮助的人。
; o. F5 g7 y( _& ?8 n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为了防止他们走上歧途,至少社工站比外界要安全、要可靠。他们去社工站,就是社工站的成就,至少他们放下了去网吧、在外游荡等不良的选择。
. T3 |; V" j/ F0 g9 m二、对社工内部分工专业化的困惑3 W$ D8 L6 z6 o2 ?" X* m! J3 \
了解到赤岗站主要是做青少年工作,而附近又没有面向其他阶层社工站点,考虑到社会问题不仅产生于青少年之中,更多地在中年(如家庭问题),老年(如空巢问题)等等。不仅担忧起来,该如何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工服务体系?社会工作者的内部专业分工如何更有效的为社会、社区、居民服务?
( A0 ?' J/ I% B! |在我们的讨论中,答案渐渐地显现:赤岗站是海珠区政府从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来的一个项目,另外还有两个:华洲街和海幢街。现在只是在试点阶段,由于资金、专业人员、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出很大、很全面的项目。$ D8 C0 T$ A5 t0 c0 B
同时,傅miss她们在组织活动和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对街道社区各阶层的人士的服务。在一些外展活动中,社工同僚们会走进社区,与老人们交谈,和他们一起活动;同样,也有组织一些对教师的培训、与学校的交流活动,以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开展。+ r3 \5 b$ K( X4 t @" t% h! i
可以看到,社工的起步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但每个社工都应该拥有一颗助人自助、坚持不懈的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一定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当然,这离不开我们的辛勤劳动。另外,要发挥“被助者”的力量,让被助者去感染整个社区、感染其他人、服务社区居民,让“社工2.0”使社工的精神传扬下去,增强社工工作的影响力。- V" |, N7 t+ l8 h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及效果
# r7 j: i. F; Y3 h5 f4 h每天放学后,孩子们在社工站写作业、玩游戏、与同工们谈心,十分欢愉。寒暑假,同工们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兴趣班,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来社工站的有常客,他们有时签个到就走了,好像是上班一样;有新面孔,与苏miss她们一起游戏;有些会呆到九点钟,和她们一起下班。如此祥和美好的景象,但却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样做的意义在什么地方?难道就没有其他具体点的典型的个案?我看不到社工在这些活动中起到的专业价值。0 I" {! D* a& J8 H$ X
是苏miss提到的一个小事打消了我的顾虑:曾经有一个来社工站的孩子,满口脏话,每个人都受不了。但是,同工们接受了他,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不要说,鼓励他改掉这个习惯。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好了很多,可能以前说一句话带十句粗口,现在只有五句了…虽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的的确确是个进步。“也是我们的成就啊!”苏miss说。' G& @# e5 } ~0 H' T
我在考虑,是否将社工的付出所要求的回报看得太重、要求的太急?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社工做的许多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特殊人群:小孩、老人、残障人士,他们的改变往往会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去欣赏案主的一点点改变并给予无限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案主的福祉为本”。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就会降低他们走入歧途的概率,为社会、家庭、个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往往是种很隐性的效果,需要我们静心去体味。社工的价值体现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过程,作为社工本身,并不应过于追求太多的表面效果,而是要以达到案主的福祉为我们的价值体现!, u, X7 J8 O! K. U6 @( I8 ^
四、社工发展的境况和前景的考虑
X; t& j3 J. @- ~* {鉴于社会对社工的认识程度较浅,整体的公民素质及价值取向不高,社工社会发展环境不是很理想等客观因素,结合了赤岗站的一些情况:来社工站的人数仍然较少;有家长不理解社工站,认为孩子在社工站浪费时间;专业社工人数较少等等,我有了这样的困惑:我们社工该如何为自己的发展做出努力?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知度及认同感是我们进行工作的基础,赤岗的同工在这些方面有做过什么努力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 f: s2 c, X3 K8 {2 M+ W6 i由于社工站建立不久,而且人员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暂时未进行较正式的开展。经过我们的讨论,觉得对社工的宣传,让社工走进社区,多开展外展活动,提高社工“知名度”,使社区居民对我们的认知度和认同感都大大提升,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要的。当居民们认识社工,相信社工,与社工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和联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我认为在社工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各种配套设施、制度并不完整完全的社会、社区时,各种宣传和绩效工作是由必要的,它们必定为社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社区居民,他们的认同是一切工作开展必不可缺的一步。
3 R4 V1 [* @" B& K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社工的蓬勃发展,这又使我想起了“拾海星”的故事。
7 ^7 L% y, t4 H" t8 N& u) E2 x) U7 H, O: h. E* [- l1 j
' G. R0 v, \6 x! o" G& u, J“前辈们”还和我们讨论了许多关于赤岗站会员与社工工作的问题,分享了赤岗社工站发展的历程、社工目前的待遇、活动的乐趣……
- p, k8 j6 X# p" _% M5 c6 w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讨论分享,使我对赤岗社工站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社工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十分喜欢这样的活动。但十分可惜的是没有看到她们如何进行工作的,少了对具体工作的直观感受,甚是遗憾,希望下次探访能更有收获。
; ~) h* a; O# h; k! K, {$ u/ F最后,看了孩子们的“密密针”(悄悄话),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小家”带给他们的温暖,记几句与大家分享:‘苏miss、傅miss好得意(可爱)!’ ‘真是好喜欢这里!’ ‘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中考成功!’ ‘ I lov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