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08|回复: 0

动物凶猛,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家,建筑师,文化偶像?
' j4 U# L' ?- B) U8 W) q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艾未未的形象总是充满力量同时隐约模糊。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令人惊讶的知名度,他是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他制作过许多奇奇怪怪东西,同时是个直言无忌的批评者……
% x5 Z! z- e4 r《此时此地》封面的作者介绍这样写道:“艺术家、建筑设计师,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居留与工作。”如此简单。而事实上,他的身份、所做的事,远不止于此。
( y* @! _% x) Z% S. {作为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并不怎么欣赏他父亲,“但有句话我是记着,他说,活着的人就好好活着吧,不要指望世界会留下什么记忆。我们要面对现实,要主动表现生命力,这就行了。”
- X- N+ h, d$ K1984年,他觉得在中国呆不下去了,到美国混了十二年,干过各种活,是个没有签证的“黑户口”,“生活挺惨淡的,但是精神上是极度自由和愉快的。”1993年,他回国,“腻歪了,当时的理由是,家里老头儿病重了,你是不是应该回去看一眼,十二年没有回去了。”
/ e  K7 R% P, l  [回到北京,几年的时间里,做了《黑皮书》等几本作品,“是为了提供一个可能,留下一些文献,即通过文字和图片,使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得到一个表达的平台”;1998年,做了艺术文化仓库,是最早真正的当代艺术空间。8 T; ~2 w5 {$ \, B9 ]% u  {5 V% X
后来,他红了。作为艺术家,他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当代最权威的艺术杂志英国《艺术评论》的年度“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一百大人物榜”,共有三名华人入选,他列三人之首。2007 年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他通过网络召集了1001个普通中国人,把他们带到格林童话的故乡卡塞尔,构建出名为《童话》的作品;作为建筑师,他是2008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项目顾问。& o0 d  c/ l2 O6 x( {
$ u8 R8 W9 X: N3 {
一个还活着的,仍然能发出声音的,衰老的雄性# Q- V7 e6 H& P5 ~6 d1 y9 J
很多媒体采访艾未未,在艺术家、建筑师、公共知识分子等身份中,哪个最适合他?这些身份在艾未未那是失效的,用他的话说,狗屁不是,只是一直在玩,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对别人他也“目中无人”,“我没有职业,没有行业约束,做任何事情都是很自然的事。”他调侃自己是“一个还活着的,仍然能发出声音的,衰老的雄性”;如果在墓碑上刻一行字,应该写的是“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者,他代表了那个时候的所有缺陷”。
8 V! m7 G& B: j  {$ U  R/ l4 z" D% H陈丹青说,蔡国强与艾未未是他最佩服的两个极端,“当一个知识系统太成熟以后,破局的人通常是非知识分子化的”。蔡国强说,艺术可以乱搞,艺术家不让知识摧毁他的动物属性。蔡国强的话,用在艾未未身上也最合适不过了,艾未未的极端是一目了然的狂澜,或者,他更像是在艺术上面玩冲浪,玩得不回“家”的孩子。家,是由传统艺术和世俗观念筑建起来的小屋。他破的是一个人格分裂的自己,而成陈丹青所说的“破局”这个既定事实,“对我来说,作品根本不重要,人怎样去生活,怎样去看待自己的历史和这个社会,才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东西。”艾未未说。4 S9 T$ m: W  w
0 w6 X! D1 U6 i& Z
让所有的矛盾和多样性得到展示& L& k. @3 e: Z- G) z$ O
此次出版的《此时此地》,所收文章全部选自他曾经的博客,选取内容是博客文字与艺术、建筑、摄影相关的文章和一部分他对艺术家所做的访谈及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的序言,以及一部分他的被访谈的整理。
& ^3 U: }3 E7 r% ^, u  O) p在艾未未看来,中国现在缺少真正的讨论,缺少自我意识,没有理论或美学上的探讨。谈及当下的城市现状,他认为缺少精神品质,“整个城市像一个搭坏了的廉价的戏台,进进去去的男女老少,变成了群众演员……”;他质疑当下以“修复”名义进行的城市改造,认为“毁掉了那些有可能保留下来的东西”,“一件东西,败落在那儿,它是有尊严的,如同死亡是有尊严的,你要把死者装扮成一个大活人,这是可笑的事情。如果人类不敢承认死亡和败落是有尊严的话,那是美学伦理上出了问题”;好的建筑师是有“真诚的能力”,中国的教育很差,“建筑师们都知道很多大师,他们总是幻想着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作品,实际上狗屁不是,出门的第一块砖就把你绊倒了,然后你再也爬不起来”。
8 T4 I8 \" l4 \/ Y! Y- b艾未未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艺术家,心直口快,在这部作品中,他还对其他诸多艺术和文化问题“开枪扫射”。有记者问他,这么直截了当,不怕得罪某些人吗?对此,他说:“也许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姿态,但也是我一直有的一种态度”“它可能是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但仍然表现出一个人的个人立场”。在艾未未看来,“和谐社会”是让所有的“不和谐”能够共存,让所有的矛盾和多样性得到展示。 * Z" k4 I( ~. ~# e: T
( A# |# ~2 T& S4 Y* h/ v& A
《此时此地》 艾未未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4 20:40 , Processed in 0.07199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