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类书籍综述
- o" S/ g( z$ u) u! V' C' m- C4 g: ?6 {7 h4 z
1 X( ]0 N8 g7 X q) b* H4 H
心理学导论
, B/ `, T# K3 b3 T5 I" t, W% o5 [
5 y: n4 f& {' m3 J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O$ Z ?% V5 @* w2 l J
7 E; J8 M5 x/ f2 H;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现代心理学(第二版)》不仅内容上有重要的更新,而且在一些术语和表达上作了改动,使之更符合大 陆读者的习惯。、崔丽娟等著的5 f8 F6 O' Q" e* P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x1 t- c/ [% Z/ o7 M8 h
( W' M, r" G0 y% P4 a' C
心理学史1 ]" m% F, ^( T
) R1 {! g: ~: ?0 Q( K& C8 y7 u
《心理学史导论》第四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8 C' j: j5 P4 V2 f1 a" r; H
( Q( s8 i( m" m r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一、二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 e. T+ E9 f1 |( x$ S% K, d/ }' A5 z1 Z; h, [
工具书
$ l5 U0 x' Q, q D% U* O$ M$ A
' X4 w0 m+ n4 r2 B: H2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7 u7 T: Z4 l/ y6 b+ v- k+ @% h3 L2 f% ?4 ~) T' b( _4 b% o
心理学的分支
" B1 J% D( t) g2 H9 L0 w
' r( y7 N/ ?* `6 R3 s5 q& H$ p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 ?1 d O; p* `0 w/ _" o& n) A% z
" p8 I8 X, G0 c$ o% j1 K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书 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 H" G( U9 ^* f( K
; u. I# q) [$ m; T7 g2 F5 h7 i W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6 c" d, { r9 N! _* W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T M' @- G; V3 c" p, ?
7 g5 |, A, j: z# _; S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北京大学孟昭兰的《情绪心理学》(2005)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8 q# d" O# ]- _- H- c0 Q
* d( j$ q3 u* b) }( t ]
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1 l( b* ~) P \' |& K+ ]
# Y' ?5 `. f) c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
( |. D$ j* {7 }! l# y$ U+ {9 Y8 U* N n! H
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
- m8 h4 g" g1 n# L6 O/ s& x: L4 m$ r! o
弗洛伊德
. |* @2 ]4 _- } w1 x- n2 w k- E2 A' z* w4 ]8 v* V4 K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7 U$ A- ^7 M# U
* E" ]4 V' ?# m$ C1 N2 }- E& K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8 s E2 X( I# ~' ?+ Z" I1 Y' B9 `* `. z3 W5 C! p- a4 F" n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梦的解析》(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 ^3 [. c4 ]
" T9 Q, A7 q# O: o4 j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弗洛伊德传(上下)》(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不过,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内容相差不大。
+ P( F% [% [/ v5 |( i5 O7 ]: A3 f# w0 X! x
此外,弗洛伊德的著作,可以推荐的还有《论文明》、《性欲三论》等。, D3 M" v' [/ f, h; y- a: ^
2 w; D3 e8 D; L$ f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1 L' n3 p; `# `( N
3 O1 C6 \5 p! w& o5 E2 Q荣格与荣格学派( n# V: K: c F; c2 ^) G+ l! \
; m/ p# Q% R: _$ d0 z9 \9 ?+ w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Y/ ~7 N$ ]8 J$ M
% [5 _* x1 O3 q9 V-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 *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1997)可作参考。
3 S" |7 R! a) \( {9 W* p' H5 p8 O' F, F/ |" o# I2 |& Q- R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包括《大母神》等八本。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另外,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2004)、《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西方精神的对话》(商务印书馆,1996)。后荣格“原型心理学”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橡实理论”,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而《荣格崇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f$ M# F. a$ o$ |1 y
- d& @4 O6 Z s1 y1 o8 n0 D \2 T阿德勒·弗洛姆·霍妮9 z: s; }" Y T+ r1 h
9 q9 l3 Z$ k2 c3 u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4 M2 ~, ?& K8 R' `% { n, r6 |( J" B; o! c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7 o" y8 Q1 C! g0 ^& T- i2 T
, r* y! C& v; q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url=]我们内心的冲突[/url]》、《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内心的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3 j0 }1 l. H- R+ F$ }
2 @/ g( |$ o+ T; V; w$ o& X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是诺曼·N·霍兰德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b3 s) w/ A9 A# f
- n/ C9 u2 g3 [- t5 D* g$ W' L: A行为主义心理学7 i# h. }0 A& K1 z: L' E8 G
, Q4 G; R$ d5 M8 p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不过,行为主义的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 s3 F1 {3 M: y# G* t/ ]
. u. v0 J3 v2 y/ x1 s! O人本主义心理学
8 M9 D+ H8 U, K
/ O6 U) @ Z! P* d; a7 l" @0 |/ T3 x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4 W6 F( h$ h6 |3 c3 ~8 k
) G- Y: x' h$ }+ B《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t' f5 d7 p3 O% B$ I$ t; L) q
% F( y1 S! b, z1 R# H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
* `, W% b1 {0 F- H《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甦、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 N# N- ]4 L% C' Z
4 X/ Y- Z( y, }/ L$ U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叶浩生主编的[url=]《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y3 j) S/ Z9 R) m$ @2 [9 F
- w, P* q! O# d) G% x
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v" }* t. x K# |+ P, I
% R" F- ?9 `! ]4 l心理健康、心理自助 W2 Z: Z5 }3 w6 v2 ^, F$ s& c
( D" y! C8 M" x1 L0 N) q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意义的找寻》等四本,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
$ Y8 x) i# R, w' P7 a7 A! f# ^) ^% Y! T& x% s4 ~
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 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u8 I* |3 w3 L7 B
; Q3 O& l" Y+ }( D9 M5 T' a' u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仅列出部分书目:《减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 a7 u" n+ ?7 ]7 q; _# f' s' x《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羡慕与嫉妒》等4本),等等。: z% A( X7 h' _7 J
! Q0 C3 c i6 k2 S, Q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也各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介绍。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单独列为一个图书门类,本文也就付之阙如。- K7 I* \3 W6 Q9 X. H* p
# ]8 A7 ]& Z0 ]/ D; \6 \1 q$ d: U" m
近年来引进了不少的心理自助书籍,包括台湾畅销百万册的《拥舞生命》,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被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的《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系统的解读了困扰家庭或组织系统的暗流.美国当代卓越的心理治疗师托马斯.摩尔博士的《灵魂的黑夜》能够使您从最黯淡的时光中愈合创伤,重新理解生活的意义。4 ^/ ` u8 R$ {: X+ x, Y' F- p. b' D
4 x5 m# {: Q P" m
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 F1 E. D! W2 a: r' e
(小学学生用书)(小学教师用书)
: H4 {- y) ]0 f3 E! K! M(初中学生用书)(初中教师用书)
# o% {- G* k9 |, _3 a(高中学生用书)(高中教师用书)
4 g7 y7 H) s; z7 X4 B" ~6 S0 Z# ?: \6 y
其它! H, I9 q& T" ^6 x
, @$ |8 r- g. `. n: p: B. Y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url=]弗洛姆[/url]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2003)等。: l' _8 ~% H& ]
; f z6 R. @6 Z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 d$ Z$ I4 v5 T$ S% X3 I; `8 ]- l) R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最近出版了《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 K+ P, V, A+ A6 E
' w. w9 B6 I F1 d
几套丛书" R1 z, u N- j+ `5 E M
- e3 j* u: V+ U7 i& @在心理学书籍出版方面,许多出版社讲究规模效应、系列效应,于是有了多套大型心理学丛书的问世。
; u/ e' x* ]% ]5 }0 h* e; e& N' |9 ~1 d0 \, }
“20世纪心理学通览”(浙江教育出版社)这套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心理学历史中的各种流派。选取20世纪心理科学领域中主要学派创始人或代表者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全面反映世界心理学及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展示世界心理科学的学术发展脉络,是我国迄今最系统全面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此套丛书从启动至今,几年的时间中已包括:
1 H6 m3 I8 p8 y- |' w
: P0 f* f6 c% w" k9 h0 Z- b《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等约30本,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
0 c V& r- k/ L! i' I9 U4 e% E5 s8 v) ^$ r) m( E! f$ \0 D/ t' c4 W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下)! x- T' N a: e3 q1 f l# P- z' m
拓扑心理学原理
" Z) h6 P: A2 `+ d6 X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
$ _: ^: x4 O" e6 b) ~0 H基础与应用心理学4 n, s4 E" n7 c( n* E1 g! N, |
社会心理学导论7 D) Y: K# ^1 y
论人性4 ]8 n$ X$ |3 i$ `
个人结构心理学(共2卷)6 F+ O- {/ {3 Y- I" f6 O
行为主义6 B4 W* e: R7 g6 j n7 g+ ^+ F
自我的发展3 O) C+ A7 h+ e+ x2 P, z: ]
人格与心理治疗
4 o1 K; {6 o n: X!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6 T1 O5 Z2 l: D! O3 K* l2 K( U5 g
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
& M1 \2 \: q+ U: q& F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 ~6 y: |, G" ^! u
机体论
! m8 i% C" f0 X; ?$ z思维与语言' {5 ?) k/ e5 ]8 h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V( c D6 e& u" T3 Z+ | e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 a9 @* d0 Z; @* P系统心理学(绪论)7 j, G& Y/ I! b& s* X
权力主义人格(上中下)3 _) e& G* i! O: V; R( V
( q; s4 @/ E( O“世纪心理学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致力于心理学理论书籍而推出一套涵盖20世纪世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大型丛书,作者系海峡两岸的著名心理学专家,其内容涵盖面极广,既有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史等基础分支,也包含有管理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众多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目前已有20多种书推出。这类书可基本代表两4 k0 x2 r1 p5 q3 G+ m8 D+ c0 m$ d
岸目前的心理学学术水平。# H' I* V2 A, g$ G7 u
) e4 l( z9 x! n0 y4 r人格心理学- `, K! A x1 a' b: e U
发展心理学9 @7 B! R# K. _4 B
中国心理学史) ]: o6 @' j0 T$ h3 ^6 s) ?
人本主义心理学
& M& E+ |: M( \+ f+ G社会心理学$ S: v9 [7 q+ H8 r6 k7 M
教育心理学
2 _- e6 L# h) t# L体育运动心理学/ P; N4 Q( W$ y/ d5 N
西方心理学史
7 i9 v* F4 R7 e. h" y& _9 ]# \中国心理学史
' W2 S" Y+ w& A/ U3 w4 `4 b2 C1 Z" Z9 ]; \- R: p: I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取材对象,以学术性和权威性为入选标准,集中体现了各心理学家的学术观点和理念。其学术品位很高,目前已推出20本,重印12种,印刷达21次。内容涵盖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普通和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当今心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构思浑宏,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 A. k" o; _" ]1 l+ Q4 i+ y' c1 R( \
& [3 p3 a- Q$ t3 M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
; t+ Z% P+ w5 n t, A认知心理学(上下第4版)
7 Q" \' G9 k1 J! X Q0 a8 x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册)$ B! i9 s Q+ t' C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册)
7 v8 f8 b* U7 ^2 ^(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 S+ M* g% y3 b' G1 D4 Y" s K/ A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下册)- m6 `* C- g; a- H6 `0 L
成 人发展与老龄化(第5版)% x+ W/ m3 w1 }: ~6 L: Z7 Q
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导论
2 |# z6 ^( Q; t" Q9 u% |7 h& S9 H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上、下册)
; `7 z! B2 ^+ }+ I% L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 A' \, u W3 m+ P% ^2 w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 P* Q, W" c& Q; w5 ^
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证6 c" K5 N) v& [2 K$ G1 ]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G0 c' l" j+ n
认知发展(第四版)$ H8 [) D7 F k* v- A& s
人格科学
( |2 Y3 C6 W/ g4 Q% W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 Q& m/ I3 T5 e3 i' \
教学设计原理
9 G$ o' k) G5 C6 |$ Z学习与认知发展
L# ]0 B0 S. S. N2 @8 [& J- x% u! `$ h; F
“心理学丛书”、“新向导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心理学丛书分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导读、实用心理几大系列。 f$ f9 U" Q+ |6 R- q2 c+ h
! U" ? S4 Q, o; S新向导丛书则分为大众心理、儿童教育、素质教育等系列。这两套书尤其是前者在心理学爱好者圈子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其中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更是国内引入的同类书籍中最成系统也最有影响力的一套。
, c: d) x% M' S b4 Y$ G
0 u7 V. k; q9 V0 q b! c' X重塑男人的生活
3 `$ v' F# w t# N帮你了解高中生
: [0 g' c3 W3 W6 c6 l8 z9 C帮你成为孩子的辅导员
, s) G1 j: d+ |1 G6 b' T- z6 p' i培养孩子的自信心3 K+ N$ F( O5 Z2 s
请理解我(气质性格与智能第2版)
9 l7 z4 I+ W, c& }$ V1 q! V帮你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
# Y: d% ^/ ~2 B- u; A G B开发学习潜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0 G2 K' ~ ^0 X. |4 z3 m* Q. k, X' r. a+ x
“应用心理学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一套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担任主编,组织我国应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共同撰写的专著型教材,目前暂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12部。这套书系在选题中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心理学领域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几个学科,切合实际地介绍了目前应用心理学的热点和焦点。
7 T! j/ Z( v0 X( F7 w/ u# v
2 S( U' |- \+ C' d人际关系心理学
2 l. s, { S7 v0 ~) r( h/ x管理心理学
! J" L- T5 h: h. Y& i$ r! \学校心理学
8 `$ {4 P- @* s: f1 Z- }1 l7 `教育心理学6 e! j" @# @! _8 ~7 D; U2 Z& p/ K: G
司法心理学& T0 R W& L# D! x
心理测量学
' P8 L- b2 m( s/ K" a+ Z1 r; H工程心理学+ y' d6 p! S7 y# w
人事组织心理学
# d7 b. G2 O% l9 _2 U8 p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N8 r' ~9 u9 \8 U8 |% n1 G
环境心理学5 C7 W2 I% g& M# R( z u; b
咨询心理学+ o* M2 g6 M) Z" p
7 o$ o3 P6 Q" Z7 W" \3 d7 C
心理治疗普及丛书
3 A6 Z9 M/ Y5 K8 u" x/ L9 |: S& j4 Q" o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曾文星先生编著的《心理治疗普及丛书》10本。这些书中均对精神分析和动力学理论及技术进行了重点的阐述。" g4 P5 f5 T& f7 k3 F, |- o- W
) V1 }; a6 }: v5 [( s& m% ~
1.儿童的心理与辅导
' f1 P; h0 P) U, o3 t2.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
/ y* J* d5 f* \& ?/ k( t3.青年人的心理与治疗
( F& c& S! \/ t$ U8 ?4.夫妻的关系与婚姻治疗! H$ L. b; p3 P
5.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
8 m/ Z8 V. v1 b( A8 O6.老人的心理与辅导. W: V# }) |/ \" g
7.心与身的关系与治疗
. @- N8 g- g9 k5 S1 `# W8.性心理的分析与治疗, K5 j+ S s% K( C$ n
9.分析的学理与治疗过程
3 U9 n3 O. ^% Z# v! m4 b( b9 O10.文化与心理治疗
* x/ P2 V; G* I. t( W2 c# |- z; k7 @- { A% A! _
上海三联大众心理咨询丛书
- F0 F/ {* s$ r* T$ `
9 z0 }, E' K( S1 O. s成功心理训练4 j6 b) e2 }4 {8 z
不战而胜:生活中面对攻击的十三种策略" C4 q; O' x9 l5 D
你是一个怎样的男生
) C9 I1 e8 F" X& m心灵驿站:女大学生的心理报告
) ^) W" Y4 Q* Q! i# I2 u# @5 F% e触摸夏娃的情感世界:来自妇女情感再造的心理咨询# m/ _: J5 m1 i) C
精神健康与健康家庭
% Q% B( W) m; M0 F w$ y' i) o4 j) j6 _! y5 m
21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丛书/ t: o( a, ^! H$ L; p; W0 j
大学生心理发展训练( K6 I3 P" H3 V% f
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 y' {3 A# `' a- ?5 d: Z6 n- A
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