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11|回复: 2

[人物] 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晚报记者卢舒倩乌鲁木齐摄影报道 尽管昨夜的鹏城难觅圆月,但距深圳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两座城市在“欢乐梦想”的纽带下,在这个中秋夜,上演了“人月两团圆”双城记。  “感谢帮助我外公的社区义工们,我给你们鞠躬了!”在必胜客“20年20人20城”圆梦欢乐之旅的帮助下,“80后人大代表”、“深圳十佳社工”何珊珊在昨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中秋节,终于“圆梦”:踏上故乡乌鲁木齐的土地,和83岁的外公全家团圆,并向每一位帮助她外公的义工们道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送上节日的祝福。! B/ X5 F: D) T; |" V9 c8 z
  缘起:
# U& N* p- }8 Y5 N" m5 _  两座城市的“寻梦”欢乐之旅
* Z2 v- o4 I% `: s- o9 }  作为全国第一批社工,珊珊3年前选择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3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南山粤海街道的众多社区,是片区里闻名的明星社工,今年25岁的她更当选市五届人大代表,成为最年轻的“80后代表”。! \4 _8 v2 R% i7 l5 G! h
  “乌鲁木齐是我的家乡,我在那里出生、长大,从15岁出去读书到今天,我离开新疆整整10年了。我离开新疆时,外公73岁,身体还很硬朗。今年外公已是83岁高龄,身体也大不如前。因此我对看着我长大的外公心存愧疚。作为一个社工,我在深圳、我的第二故乡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而家乡的那些社区义工们也一直在默默奉献,帮我照顾83岁高龄的外公。”0 e) B; I7 `4 D4 n* V
  为此,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中秋节回老家看望外公,并感谢帮助外公的社区义工们。幸运地是,她被选中成为必胜客“20年20人20城”深圳“欢乐大使”——在必胜客的帮助下,实现“欢乐梦想”。
7 A3 c0 j1 _7 z& |7 Q: v4 p  圆梦:
; p/ M! {7 R5 H  他们是让人感动的夕阳义工3 d) b4 @' Q' E8 U8 ~
  她的梦想终于成行。当看到83岁的外公拄着拐杖,早早站在门口迎接,珊珊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更让她止不住泪水的是,原来这些一直无私默默帮助外公的义工们——竟然都是年届花甲,甚至七八十岁的夕阳义工队伍。- q& @; P8 z+ W, o
  “这是你李奶奶,今年65岁了,经常来我这唠家常”、“这是杨大爷,74岁了,我手上的拐杖就是你杨大爷给买的”、“这是周爷爷,72岁了,这是你王爷爷,只比我小一岁!”……就是这几位高龄义工,作为珊珊外公的老街坊,知道他常年一人在家,腿脚不便,几乎每天都去串门走动,陪他去医院看病打针。不仅是照顾珊珊外公一人,这个夕阳义工队伍还照顾着本社区100多位70多岁老人和28名80岁以上老人。为了更方便照顾身体不好、生活不便的老人,夕阳义工队伍还自费配备了三轮车,接送社区老人到医院看病。
7 d6 P! e' |, |) K4 m: O4 }  梦圆:
* Z% \* E/ h, E/ C$ N  欢乐的方程式=付出自有收获
9 s/ V) p, N, R& n' p. N  “谢谢爷爷奶奶们!”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珊珊不仅给这支伟大、可爱的夕阳义工队伍一一献上了鲜花,还在必胜客的帮助下,邀请夕阳义工队伍在中秋节尝一尝“洋月饼”——比萨。$ f4 X/ K* c1 _/ L. Q1 a
  珊珊千里“圆梦”的故事还吸引了当地新疆师范大学社工专业的老师、同学们前来。两地年轻社工围坐在一起聆听夕阳义工们的“社区经”:“我们不懂专业知识,只是觉得老人之间互相帮助,也给年轻人分担一些”、“最高兴的是,社区里邻里之间就像亲人一样,听到他们说一声,啥时来家里坐一坐,那感觉别提多温暖了”。
9 [3 o+ V! m$ ]: ?1 \4 h" X  珊珊告诉记者,深圳是内地义工服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社工服务的首批试点地,“但是,社工和义工不一样,有人将社工形象地比喻成‘领薪水的雷锋’。”她说也曾经帮助过不少人,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欢乐、感动,“不过,目前社工服务尚未能和义工精神一样广为人知。希望今后社工能和义工一样深入人心,帮助更多像我外公这样的老弱群体、需要帮助的人士,让爱温暖每座城市”。
' a7 b) s3 r( g# V' S* \. G0 {: H+ r  “虽然社工、义工不是一个概念,但都是‘为别人带来快乐’。”必胜客工作人员徐先婷告诉记者,今年恰逢必胜客进入中国20年,从8月至10月,必胜客陪伴全国20城、20组幸运消费者踏上圆梦的欢乐之旅,帮助他们寻找、追忆、畅想心中“迫切”实现的“欢乐梦想”。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中有四川峨嵋派武林高手,有新疆维吾尔族小姐妹,有才华横溢的西安音乐人,也有默默奉献的上海志愿者。他们的旅程日记中将写满鲜明的风土人情,摇摆的社会节奏,久违的温馨片段。
; G+ @4 V2 a+ S$ s) O. D  他们的足迹连起来,将画出了一个象征欢乐团圆的“圈”。( _  s2 X3 v, ]) a3 k1 p
来源:2010年9月23日  深圳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社工回家记,不就是回个家吗?至于每个报纸,每天都跟踪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深圳晚报,商报,特区报都报导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17 02:13 , Processed in 0.06083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