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058|回复: 0

[课件] 老年社会工作的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  台  学  院
教   案
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名称  老年社会工作
学时学分  48学时
专业班级  2008社工本
授课教师  安素霞
系    部  社科部

4 q2 E! d* z' y
0 \' n5 a3 B  Z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和趋势,能够用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相关的老年社会工作问题。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培养专门服务于老龄人口的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老年社会工作》,仝利民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
主要参考书:
《老年社会工作》范明林、张钟汝,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老年社会工作》陈杏铁、张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老年社会工作》刘静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2.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考勤、实践、作业、)×30% + 期末考试×70%

5 h* ]+ N9 I) T. A( ^. A+ f) J- h9 ]9 v' ~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
授课学期: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累计学时
1
第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一)
3
2
第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二)
6
3
第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生物学基础
9
4
第三章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二)心理学基础
12
5
第三章 老年社会学理论
15
6
第四章  老年个案工作(一)
18
7
第四章  老年个案工作(二)
21
8
第五章  老年小组工作(一)
24
9
第五章  老年小组工作(二)
27
10
第六章  老年社区工作及社区中的老年福利服务 (一)
30
11
第六章  老年社区工作及社区中的老年福利服务(二)
33
12
第七章  老年机构照顾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36
13
第八章  老年个案管理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
39
14
第八章  老年个案管理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
42
15
第九章 特殊问题老人的社会服务
45
16
复习
48

3 K% d' d: p5 K, f+ }$ q/ r( y% p; ~  x7 [, }
第一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理解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2.了解老龄化的趋势、特征
3.了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4.了解老年社会工作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史
5.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特征、对象、类型和内容
课堂教学方案 1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工作的背景——人口老龄化
授课时数:2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龄化的含义、现状、特征和趋势。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的涵义
1、老年人和老龄化
老年人的界定
老龄化的界定
2、老龄化及其衡量标准
二、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的现状
1、“三增”: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长,老年型国家不断增多
2、社会和政府背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3、家庭规模缩小,赡养比重提高
4、代际冲突日益扩大
5、劳动年 龄人口老化严重,劳动力资源不足
6、助长了惰性,影响国家储蓄和老年资源的再开发
三、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
(3)呈现高龄化趋势
(4)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几次普查的数据:六普总人口为13.3972亿,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为8.87%。
(2)2065年年之前老龄化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缓慢增长阶段(1950-1965),增长率为1.7%
第二阶段为增长加速阶段(1965-1990),增长率为2.7%
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1990-2010),增长率为3.0%
第四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2010-2040),增长率为3.29%
第五阶段是缓慢增长阶段(2040-2065),增长率为0.35%
(3)我国老年人口性别结构变动趋势
老年女性的比例在提高
(4)和年龄结构的
1)高龄老人在增多。
2)老年人口高龄化的结果:高龄妇女增多、高龄妇女婚姻和养老、高龄老人的护理负担加重。
四、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
1.老年人的婚姻状况
2.老年人的家庭和户居状况
3.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
4.老年人的就业状况
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影响
(2)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3)对消费和产品结构的影响
(4)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
(5)对医疗保障、保健康复方面的影响
(6)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7)对老年人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
、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2、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作用
七、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史
一)西方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会的老年福利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幸福主义”和古罗马时代的“责任观”。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口结构逐渐变化,老年人口陷入贫困的比较多。
1.老年社会福利的发展。养老金法:1908-1911年英国通过了“养老金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美国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制定了“社会保障法案”,老年保障制度被置于首位。贝佛里奇通过经济数据提出了“贝佛里奇报告书”,以推动保障制度的实施。
2.社会工作的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各国老年人口比例急剧上升。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老年学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的有效结合,现代老年社会工作才得以真正而又迅速的发展。
3.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工作的科研活动
社会老年学探讨的主要课题:研究生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对人类衰老的影响,以及不同社会条件下老年人照顾观念的转变;研究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如退休、老年社会地位的变化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等。
老年社会工作与社会老年学的区别在于它的实务性。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特有的理念和价值观,积极地纠正社会对老年人的错误性观念,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理他主义为指导,不仅在微观层面,而且将工作推广到小组、社区层面。
(二)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1、组织机构
2、保障法规
课堂教学方案2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授课时数:2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老年社会工作含义的理解;老年学的历史与发展;老年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
   从不同的角度界定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特征
1、综合性
2、科学性
3、服务性
4、专业性
5、实务性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按照服务对象划分:有问题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家人和亲友,服务人员
2、按照老年人问题的种类划分:长期患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人际关系不良的老年人、受虐待的老年人、退休后无法适应的老年人、丧失子女或丧偶的老年人。
3、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划分: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1、从工作任务上划分
2、从工作对象上划分
3、从工作目标上划分
4、从工作关系上划分
5、从工作方法上划分
6、从工作地点上划分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1、经济供养
2、医疗保健
3、照料服务
4、精神文化生活
5、权益保障
思考题:
1、老年社会工作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
2、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课堂教学方案3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原则
授课时数:2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原则。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原则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价值观基础
2、价值观(P16)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守则
专业守则是将社会工作价值观转化为监管专业工作的行为和职业道德的原则。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1.个别化
2.非批判
3.接纳
4.保守秘密
5.案主自决
6.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
7.有控制的感情投入原则
四、解决价值观或原则两难处境的策略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
中国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五个方面,而西方集中在三个“ M ”,两者之间有何差别?
、老年社会工作的功能
1.预防和减缓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衰退
2.恢复老年人受损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
3.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发展的需要)
七、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一)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1.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
2.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人际交往能力
2.组织协调能力
3.决断能力
(三)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具有奉献精神
思考题:
1.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什么?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和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理学基础
2.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3.了解老年社会学理论
课堂教学方案1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工作生物学基础
授课时数:2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衰老理论及其相互关系;老年人生理衰老的特征;老年的各种病症及预防。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物学基础
一、  人类个体的衰老理论
(一)遗传的人类衰老理论
1.一般遗传理论:遗传决定了人类寿命的上限,环境的改变会使人类的寿命增长或缩短。
2.细胞遗传理论:DNA的损坏,导致酵素的错误制造,最后会导致细胞死亡。
3.身体突变理论:放射性物质将细胞分裂,使染色体损坏,最后会导致细胞死亡。
4.细胞错误理论:DNA不适当或错误的形成,导致老化及细胞死亡。
(二)非遗传的人类衰老理论
1.堆积理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堆积在细胞内导致老化。
2.自由放射理论:细胞由于氧化而产生的副产品,会导致细胞膜破漏,使染色体产生突变,导致细胞死亡。
3.交互与联接理论:由于结缔组织变硬,使连结的功能不良,导致功能衰退。
(三)生理的人类衰老理论
1.衰竭或耗损理论:人体就像一部机器,由于工作过度、紧张及岁月流逝,器官会逐渐破损。
2.人体恒定不平衡理论:老年期人体恒定逐渐减退,体内功能再适应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3.免疫理论: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丧失其功能,所以患疾病的概率就大增。
二、  老年人的生理老化及其特征
老年期的生理形态变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细胞的变化的特征;2.组织和器官的变化特征;3、整体外观以及身体各功能系统的变化:头发、皮肤、身高、体重、其他。
生理功能老化主要表现为:
1.由于组织器官与生理功能退化而带来的机体储备能力减少;
2.由于多种生理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导致老年人适应能力的减弱;
3.由于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的衰退和紊乱,造成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生理老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细胞的变化是人体衰老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生细胞数越来越少,死亡细胞数越来越多;
2.内脏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数减少,脏器发生萎缩,重量减轻;
3.毛发变白,并且还会出现脱发甚至秃顶等情况;
4.皮肤有了皱褶,变得粗糙,弹性减弱,出现老年疣,老年性色素斑及角膜上的老人环等。
5.身高逐渐变矮,会出现弯腰驼背等特征;
6.肌肉松弛、牙齿松动脱落、语言迟缓、耳聋眼花、手指哆嗦、运动障碍等常见的老年人的外在特征。
具体的生理衰老的变化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及其附属物包括我们看到的皮肤,及毛发、指甲、皮肤腺体等附属物。皮肤外在的变化:失去红润变得苍白、松弛和皱纹。引起的原因是皮下脂肪开始萎缩、弹性组织减少,以及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停止发挥作用等。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细胞和汗腺数目减少使得皮肤干燥易痒,排汗能力不能自如而容易中暑。皮肤的毛细血管减少及功能的降低或丧失,血管脆性增加,使得老年人容易生褥疮。皮肤对冷热反应的迟钝,又进一步使得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致使老年人容易感冒和中暑。
2心血管系统的老化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心脏的心肌逐渐萎缩和肥厚,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结缔组织变得肥厚硬化,弹性降低。使得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跳频率减慢,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储备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这些退行性的变化,影响其他器官的供血,造成各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
另外,这些退行性的变化,会引起心脏自身的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血液病。
3呼吸系统的老化呼吸系统包括:上下呼吸道、肺脏、胸廓和呼吸肌。呼吸系统是人体功能衰退出现最早的系统。易患老年性支气管炎。
4消化系统的老化主要指消化道和消化腺器官的老化。
牙齿组织老化、唾液分泌减少。
食管中大肠和小肠的重量下降并退化,蠕动无力,消化酶减少,肝脏功能下降、胆囊和胰腺的功能也同时下降。导致整体消化能力大大减弱,所以老年人会产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排便困难及便秘,以及由于肛门外括约肌松弛往往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等。
5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弹性降低,变得松弛无力,容易疲劳。骨骼中有机物减少、无机盐增加。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降低。骨骼疏松,容易骨折并不易恢复。
另外,关节中软骨硬度和脆性的增加,容易发生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导致老年人的颈椎、腰椎和四肢关节容易发生骨质增生性炎症。韧带退行性变化,使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脊椎盘和椎盘间软骨在大小和强度上都有所减少以至萎缩,身材也随之缩短。
6泌尿系统的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质量和肾小球的数量减少,70岁肾小球的数目只有年轻时的二分之一,且变性退化。肾的血流量明显减少,肾清除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率下降。膀胱容量变小,排空膀胱的感觉迟钝,容易发生尿频和膀胱炎。
7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老化内分泌系统控制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生殖能力、新陈代谢和体内环境的稳定。腺体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岛和睾丸、卵巢的等。内分泌器官的重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分泌的减少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老年人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器官的退化及更年期综合症等。
8神经系统的老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脑和脑髓,脑和脑髓发出的神经为周围神经系统。老年人大脑逐渐萎缩,脑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相应减少20-50%。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大多数感觉迟钝。老人容易疲劳、睡眠欠佳、睡眠时间减少。
9免疫系统的老化免疫系统由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造血干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
胸腺的衰老最为明显。血液中胸腺素的下降,降低了对真菌、细菌和毒素的免疫反应,并且对自体成分的反应性却异常增高。这就导致老年人易患感染性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缺损等病。
10感觉系统的老化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感官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人难以躲避伤害性刺激的危害。
  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1.多病性及多器官病变。各病情之间互相影响,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又造成治疗上的困难。据统计,老年人平均同时患上4-6种疾病,有些人甚至超过6种。
2.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反应不敏感、症状不明显,所以病症容易被忽略。多病性加强了不典型。为避免延误,更应重视物理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3.发病急且进展快。可能会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4.病程长,病情重 ,恢复慢,并发症多。
5.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意识障碍。老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饮水少,故患病后易引起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意识障碍。
6.对治疗反应差。
常见老年疾病及预防
1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高血压,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精神愉快、适当的锻炼。冠心病,注意膳食结构(低脂低盐为主)、坚持运动和锻炼、良好的情绪。要及早治疗、定期检查、自我保健、掌握紧急救护的方法。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注意饮食、戒绝吸烟、防寒保暖和锻炼身体。
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重点介绍慢性胃炎。起病原因,急性胃炎没有很好调制,长期服用有刺激的药物,口、鼻咽等局部的细菌、病毒侵吞入胃,长期刺激胃黏膜所致。
4肌肉与骨骼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重点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比男性多,多以缺钙性为主。预防应以饮食补钙和锻炼为主。
5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糖尿病为多见。胰岛素分泌的减少,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发病与肥胖和食糖有关。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6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预防主要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症,参见下章。
思考题:
1、生理的人类衰老理论有哪些?
2、老年人生理衰老的特征有哪些?
3、如何预防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课堂教学方案2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理论
授课时数:2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人心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个性的变化;老年人常见的心理与精神问题。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心理学基础
一、 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学理论
(一)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
1.摹本理论:
2.行为学说:
3.脱离学说:
4.适应学说:
(二)老年人心理及人格类型理论
1.人生回顾理论
2.老年人人格类型理论
3.生理周期理论
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论
二、 老年人心理功能的变化
(一)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二)老年人记忆力的变化
1.初级记忆力与次级记忆力
2.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
3.再认与回忆
4.日常生活记忆
(三)老年人个性的变化
(四)老年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与精神问题
(一)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疾患
思考题:
1.老年人在心理功能上有哪些变化?
2.如何预防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疾患?
第三章  教学安排说明
课题名称:老年社会学理论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微观和宏观老年社会学理论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个人与老龄化的关系
一、脱离理论
功能派的观点:卡明和亨利提出
二、活动理论
功能派的观点:凯文等人提出
三、连续性理论(或性格理论)
功能派的观点:哈维格斯特
四、角色理论
功能派的观点:科特雷尔提出
五、社会交换理论
互动派的观点:埃默逊和布朗提出
六、交互作用理论
互动派的观点:与符号互动理论
第二节  宏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老年与社会的关系
一、老年亚文化理论
互动派的理论:罗斯提出
二、年龄分层理论
功能派的观点:赖利和福纳提出
三、现代化理论
功能派的理论:考吉尔和赫尔姆斯在讨论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时提出
四、老龄化的政治经济理论
冲突派的观点
思考题:
1.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主要有哪些?
2.宏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主要有哪些?
第四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四章 老年个案工作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理解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和工作原则
2.掌握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3.掌握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课堂教学方案 1
课题名称:老年个案工作的含义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由具有专业价值观、知识和技巧的社会工作者通过激发案主的潜在能力,辅助案主调适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关系,并帮助案主达到自助的目的的一个过程。对于老年案主,处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会遇到生命的转折、角色的转变以及环境方面的压力等。就要求老年社会工作者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征灵活地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工作。
一、老年个案工作的概念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过程。(许莉亚)
老年个案工作是个案工作在老年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参照个案工作的概念,我们可以将老年个案工作定义为:老年个案工作是以生活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为对象,以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基础,运用有关人类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其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调适其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功能,引发个人的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过程。
老年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直接的助人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工作过程。
对象:存在问题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
方式:采取一对一的个别化的工作方法
功能:增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或恢复其社会功能,调适其社会环境。有预防、发展和治疗的功能。
目的:帮助老年人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现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增进老年人的社会功能,以使其能过上一种幸福的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老年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帮助老年人维持或建立心理平衡机制,使老年人能够迅速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预防);(2)促进老年人自我察觉和自我了解引发身心变化的因素,使其能够在问题不能依靠自己解决时可以坦然地接受他人或社会的帮助(恢复和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的焦点:提供资源、解决问题、治疗性关系等三个过程。
近年来,从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解决问题”和“治疗性关系”这两个方面。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社会工作的积累、新的老龄化理论的产生,影响到了社会工作者对老龄化的再认识。也是由于社会工作实务取向、实务模式的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变化所致。
刚开始时,社会工作者对老龄化有相当负面的看法,认为老龄化是一个丧失的过程,所以强调保护性的服务;到中期时,对于老龄化开始有了正确的认知,由强调保护性服务转向了咨询服务;到了末期,则认为老龄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的老年人对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这样的社会工作实践也就充分地反映在个案工作方法之中。
传统的一对一的老年个案工作有一个预先的假定:认为问题来自于个人,因此个人必须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伊妮德和露丝认为这种传统的助人方法来自于医学的观点。医学认为:老龄化被视为医学上的功能的丧失,而不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因此解决的方案也是以一种狭隘的医学模式来看待。通过对传统老年个案工作的剖析和批评,她们提出了以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要抛弃狭隘的医学模式,运用有关老龄化的理论,以与传统个案工作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老年社会工作。
权能激发取向的老年个案工作的特点:
1)由老年人来辨识问题。由老年本人而非专业的工作者对初步的问题进行辨识,这是权能激发取向一对一工作的第一步。在权能激发取向中,专业知识是由工作者和案主一同分享的。工作者可以通过她们观察到的事实、所具有专业的知识,向案主提供指导。但是有关案主情况的最后专家还是案主本人。
2)老年人的问题隶属于直接环境系统当中。传统的老年个案工作将助人的过程视为老年人和工作者两个人的关系。权能激发取向的过程是建立在案主及案主的家庭和社区两者现有的资源上,并且动员老年人主动利用这些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将个案工作的视野变开阔了,将问题和解决方法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虑。
3)工作者不控制助人过程。社会工作者必须放弃对助人过程和处遇结果的控制。所有的行动都要依照案主改变的程度来评估,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案主机会,使案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工作者要学会从老年身上得到线索,倾听他们对需求的定义,从而担当合作者的角色来协助老人及其他人和资源连接起来。社会工作者所起的作用是:充当老年人的朋友,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老年人的智慧、经验、自我认识和见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4)工作者要协助老年人不要对自己的问题持狭隘的看法。假如工作者和老年人的会谈是为了解决某一明确的问题时,讨论的情景脉络通常是工作者的如何界定机构的角色与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权能激发取向则要求工作者能够进一步扩展老年人的知觉及对问题的意识,协助老年人以一个更大的情景脉络来看待问题。而不是那个通常的情景脉络。
综上,权能激发取向的主旨:让老年工作者鼓励老年人在其晚年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老年人积极、充分地进行社会参与,并且与老年人一起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个人与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讲,权能激发取向的工作实务取向还是强调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宗旨。
二、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
在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进行个案工作的时候,其过程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工作者必须根据具体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也有一些基本性的原则。
1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老年期是人生最长的一个时期,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以要根据老年人生理老化及特征、心理功能的变化及人格类型的不同而进行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和体会老年人在老龄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特征及他们的特殊需求。(具体的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们在第二章已有详细的讲解)
2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与态度
对老年个人进行辅导时,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辅导与治疗的过程的看法和了解程度。比如要涉及他们的隐私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有顾虑,不愿意让儿女或其它家人知道。或者在谈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时,会不会觉得不屑和年轻人谈起,从而对一些建议或忠告也不屑一顾。老年人可能对心理辅导如何能够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顾虑,就需要个案辅导时给老年人解释清楚,还要尊重他们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并打消顾虑。
3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
与老年人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是个案工作的基础和开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一半。通过这样的一个关系,老年人能够敞开心扉,增加对自己的客观了解,学习与真诚他人相处,并学习解决自己困难的技巧。社会工作者与老人接触时所持的态度,以及与老人相处的方法也都会影响到这种专业关系的建立。要持有同理心、不批判的态度、给予老人积极地支持和价值观上的尊重,并接受老年人。只有这样才可能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
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正关心老年案主,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反应。要让老年人感觉到一种安慰和温暖,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老年人自由倾诉的环境氛围,同时也是为老人提供了一个积极地治疗性的环境,使其在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好似倾泻着阳光的一个氛围中倾诉自己的忧愁,谈论自己关心的事情。
4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
通常倾听都只会好,而不是更坏。面对老人也是一样,似乎更加重要。
尽管老人的性格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有两类比较极端的类型:开朗、但是自我为中心;内向,但孤僻猜疑。对前一类,由于单调的生活,好不容易有谈话的对象,话匣子一打开,就会扯向自己所关心和描述的事情当中去,可能会离题。工作者就要适当的把话题引导到需要谈论的问题焦点上来,要委婉。后一类老人可能会持戒备心理,对问题不予回答。所以开始可以先不涉及案主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聊一些其他的事情,让案主感觉到你的诚心。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老人的谈话,一是礼貌的问题,再就是老人一旦被打断,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思路和想表达的意图。另外,要注意他们倾诉时的喜怒哀乐,以及潜在的想法,例如有内疚和自责,要协助他们抒发出来。
5运用医学知识妥当地判断老年人的行为
老年人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语言、精神与行为都会涉及到各种因素,因此在会谈过程中就要求工作者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来判断。还要运用相关的医学知识来判断、鉴定老年人的各种表现。因为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常常会涉及到身体或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太讲话,也许是抑郁或有轻度的痴呆等,所以要细心凭借知识和经验去判断老人的状况,进而进行处理。
6尊重老年人的选择
尽管在辅导过程中,许多老年人会请求工作者帮助做出决定和选择,但是每个老年人对于自己仍有能力做出选择和决定还是十分高兴的,这样他们会感到自信,觉得自己还有力量。所以,我们不仅要相信老年人有能力进行选择,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计划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让老年人主动参与到辅导过程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辅导的效率。
7为老年人提供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老年的多样性,每个老年人的个别性,是我们不能仅仅以“老年人”囊括所有的老年个体或群体。每一个老年人的社会环境、经历的历史事件,身体心理因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使得每个老人具有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独特性。所以必须依据老年人的独特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和个别化的工作方案,来适应不同老人的需求。
8提供给老年人所需要的支持
由于各种能力的衰退,老年人需要他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生理方面需要必要的治疗、康复和日常生活的护理照料服务。在心里方面需要工作者随时对老人所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或改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以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并提供给他们知识或教给他们应付困难的方法和技术,在情绪方面,尽量地给予老年人以“希望”,通过关怀与鼓励恢复其生活的兴趣和动机。使他能够依靠自己残存的能力支持自己。
9关注老年人的现在。而非过去
虽然老年人多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对老年人的辅导可以采用“怀旧”和“生命回顾”的方法。但是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白,从辅导的角度讲“当下”最需要关心。也就是目前老人的困难和痛苦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以往的回顾只是为了缓解当下的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注现在而不是过去,这是辅导老年人的焦点和“要诀”。
10充分协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老年人的衰退是全面的,包括各种能力的衰退,意味着在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所以对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并且处于只消耗而不能创造的一种状态。就需要工作者充分整合利用生活环境中各种可用的资源,比如正规的社会服务资源和非正规的社会资源(社会救助、捐助、和各种志愿者组织等)。每位老人的情况不同,就要视具体问题和需求,提供具体的信息或开发、整合资源对其进行帮助。
第二节   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工作者常会用到的个案工作模式有:社会心理模式、危机调试模式、案主中心模式、行为修正模式以及问题解决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等。各种模式有侧重
社会心理模式注重案主参与、个案评估以及治疗计划。
危机调试模式强调短期密集的方式以协助老年人处理突发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案主中心模式强调关系发展作为治疗程序。
认知改变模式强调改变老年人思考、感情和认知。
行为修正模式强调学习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问题的解决。
一、心理社会模式
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模式。在瓦瑟尔所著的《老年个案工作的创造性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到心理社会模式,并做了完整的论述。
(一)模式的构成要素: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心理、生理和社会各部分组成的,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加促成了个部分之间不断地彼此影响。因此,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都是其重要的研究范围
实际上,心理社会模式将系统论中的“人——环境”这个概念运用到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要素。
人:是指个人内在的心理体系,以人格发展、自我功能为为主体。
环境:指个人生活的社会支持网络及物质资源。
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体系: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另一部分的相应变动,经过不断的影响变化而最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模式的任务及其框架:
心理社会模式认为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个人的人格体系,并配以环境的调适,进而影响人格的成长与适应。
对老年人而言,进入晚年后生理功能越来越弱化,进而影响到心理平衡,,失落与改变接踵而至。并且“衰退”、“丧失”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心理社会模式认为,老年人的自我问题是如何应对这种连续性的失落,包括生理、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这些失落能够进一步导致衰退,使得老年人产生巨大的情绪反应,从较低的自尊、沮丧到罪恶感、绝望等。而且,老年人对这种失落还会产生一种“恢复性”的反弹。如对自我退化性的适应,这就产生了依赖。依赖正是老年人面对自我能力的退化而产生的适应,同时也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实际评估。于是就产生了“衰退——恢复(依赖)”两者间平衡的心理结构。这也正是心理社会模式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老年期中的衰退与恢复,这两种力量的平衡将持续老年期的整个生命过程
所以,老年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支持老年人的那些适应不良的防卫机制。就要避免直接的、内在反省取向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当面对质或深度解析。因为工作的重点不是如何分析老年人的防卫机制,而是如何提供帮助,以支持这些防卫。
(三)治疗方式
一般来讲,社会心理模式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
1直接治疗
是指工作者不需要借助第三方,而对案主直接进行辅导和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1)支持性的技巧
支持性的技巧运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接触开始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工作者要首先要通过了解、接纳、积极倾听、同理、鼓励和乐意帮助等态度的表示,以降低案主的焦虑和不安的感觉。进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其次,工作者在对案主的能力进行预估的基础上,对所能够提供的帮助给予切实的承诺;最后,工作者还需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为案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或给予一定的实物帮助。
(2)直接影响的技巧
直接性的影响技巧主要是工作者通过强调、建议、忠告、坚持、积极说服和实际干涉等方法,直接或间接地表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对案主的行为施加影响。
需要注意:1)工作者必须认清人住的真实情况,并应先行与案主反复讨论其问题所在,以求得对事情的客观与主观方面的了解;2)工作者不能滥用指导的权力,而需要让按案主自行决定是否需要指导;3)工作正需要特别帮助那些有较强依赖感的案主,帮助其运用自己的能力作出决定。
(3)反映性的技巧
反映性技巧具体表现为:探讨、描述和疏通。工作者可以从案主对自己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在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案主的问题的事实、感受和情绪反应都是工作者应当了解的范围。
这个技巧有三种类型: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
现实情况反映包括:对他人的反映,对健康和情景的反映;
                  对决定、后果及变通的介于内在和外在的反映;
                  对自我反省的内在反映;
                  对环境刺激的反映;
                  对自我评估的反映;
                  对工作者与治疗的反映。
心理动力反映要求工作者刻意了解案主内心的反应模式和倾向,从中了解老人过去的经验。
人格发展反映主要要求工作者通过与案主探索往事,给予案主宣泄的机会,并把案主过去的经验与现实的感受、行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2间接治疗
被霍利斯称为环境工作,按照与案主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将与案主交往的人区分为:1)重要的他人:以情感表达为主的人群,如子女,其他亲属和朋友等;2)并行者:这是以职务为主的人群,如同事,雇主、下属、邻居等。
这两类人对案主的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投入的程度都会对案主的治疗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个模式中工作者扮演:提供者、资源获得者、倡导者、经纪人等角色,运用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映讨论等方法为案主提供治疗。
(四)心理社会模式的重点
在心理社会模式的这些治疗技巧中,对老年人的处遇和治疗应着重强调支持性技巧。通过协助老人发挥其残存的能力,并支持他有用的防卫,以及缓和其内在、外在的压力,来鼓励案主保持自我行动的能力。温暖、鼓励、提供真实的希望感、正向增强其所付出的努力,接纳退化、依赖行为等,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在长期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也非常实用。这些支持性的帮助技巧可以协助老年人感觉更好、更自在、更强壮,并且自信有能力面对生活改变的压力。
纳尔逊指出使老年人得以改变所需的四种支持性程序:保护、接纳、确认和教育。保护是指工作者代行老年人的某些功能。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一项基本的价值观。确认是指给予老人积极的回馈,及时指出老年人表现良好的方面以及其存在的压力。教育则是指通过提供信息,示范出不同的行为、沟通、控制情绪等方式来指导老年人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困境,使老年人从新的、有效的应对中发展出新的自我认同。
这个程序的重点是:维持、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选择,提供完整、实质性的服务让老人能够在家中养老。包括经济、医疗、上门服务和交通出行的协助等。这些措施可以满足老年人物质、社会、健康方面的需求。也能帮助案主恢复“失落”,支持案主,直到其可以动员自己的力量。
但是在对机构中的老年人辅导时,建立关系的目标和问题则有所不同,让他们“独立”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目标。特别是那些衰退比较严重——住在老年护理院中的老人更是如此。工作者所提供的帮助目标应该是减少老年人的依赖。这时工作者一般充当或扮演的是代理父母的角色,并且允许老年人在安全的关系和环境中较为自主地成长。
另外,在心理社会模式中,治疗性的运用“回忆”也是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不可缺失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怀旧”和“生命回顾”这两种辅导老年人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怀旧是老人回顾他们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年人找回自尊和荣耀。通常很有效。另外,通过怀旧,老人可能再次体验过往岁月中不愉快的事件,但老人对不愉快事件的追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自责和内疚,减轻焦虑不安的感受。辅导也应从旁疏导老人,让他们认识到,也许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地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的叙述出来,已达到内省的目的,不同于怀旧,它更加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回顾的方法已被成功地运用到治疗老年病,特别对那些抑郁症老人很有效。通过生命回顾,很多老年人减轻了自责内疚的焦虑心理,重塑自我,找回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回顾和抗抑郁药物的配合治疗,被临床证明对老年抑郁症疗效明显。
这种运用回忆的方法,适应范围比较广,适合的老人个体广:家中的、社区的、机构的等,适应的病症和问题也比较广:沮丧的、悲伤的、抑郁的等。让老年人重塑自我、找回自尊、认同过去,以支持个人生命的完整和连续。
运用这种技巧时,也会有风险,可能会引起老人的:惊慌、罪恶感、沮丧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回忆性治疗时准确评估案主的记忆的内容和性质,包括案主的自我形象、目前所经历的压力、所期待的关系等。
对老年人进行个案工作的处遇时,其过程主要有六大步:
(1)建立与老年人之间的专业关系,并使老年人对工作者产生信任感。
(2)收集老年人个人的发展资料,家庭资料等信息,了解老年人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及求助的原因。
(3)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与分析。
(4)归纳出问题的性质,并选择适合老年人情况的服务及治疗方式。
(5)处遇计划的执行。
(6)对处遇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达成了锁定的目标,即可结案。案例分析
二、行为修正模式
三、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模式
四、危机调适模式
五、任务中心模式
六、过程行动模式
课堂教学方案 2
课题名称: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巧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三节 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技巧
一、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
1.探讨案主的现状
2.建立一个选择的途径
3.构成策略及计划
二、老年个案工作的技巧
1.协助老人自我探索
2.辅导技巧:专注、真诚、同理心、鼓励回应
3.寻找资源的技巧
4.其他技巧
思考题:
1.老年个案工作的涵义是什么?
2.老年个案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3.老年个案工作的技巧有哪些?
第五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五章 老年小组工作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理解老年小组工作的涵义、工作内容和类型
2.正确理解老年小组工作的原则
3.掌握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4.把握老年小组工作者的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课堂教学方案 1
课题名称:老年小组工作的含义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小组工作的涵义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老年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老年小组工作的概念
1.定义:所谓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下,利用老年组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成长的专业服务活动。
2.小组工作方法的优势:
(1)产生小组动力:能让小组工作法起到作用的是小组中形成集体性质的“我们”感。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建立起关系网,学习把彼此作为支持来源和反馈来源。在小组中形成的团结精神能让成员衍生出归属感和目的感。这些老人就可能重新学习社交技巧,已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关系。
(2)效率较高:可以使更多的老人有机会得到支持性服务和治疗性服务,在工作人员缺乏时,能满足更多的老年人的需求。
(3)效果较好:不仅有效的为老人提供服务,而且能有效地满足老人们的心理社会需求。虽然没有研究证明小组工作比其他工作方式好,但是采取小组工作比不采取要好。
(4)进一步社会化:社会隔离会造成老年人有更深程度的抑郁,甚至酗酒或出现药物依赖,以致造成老年人的自杀率提高。为老人开办小组可以直接解决他们社会关系缩减、社交机会减少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小的社会系统,缓解因隔离带来的痛苦。有严重健康问题的老人或者为生活中的失去而深感悲伤的老人可能会完全陷入自我的世界。他们可能太关注自己的问题以致看不到与别人以其解决问题的价值,所以置身小组中,老人可能会重新与他人建立关系,即便他们身体日渐衰弱或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丧失了某些东西,也有机会获得人生乐趣
(5)交互验证:小组能让老人感到自己可以将自己在人生的这一时刻的体会和经历与他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能传达这样的信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悲伤、愤怒和害怕都是正常的,其他的老人也在经历这样的调整阶段,可以找到缓解强烈孤独的办法,这对正处在丧偶中的老人便是希望和安慰。
(5)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小组工作的两大优势。几乎在任何为老服务的场合都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适合不同兴趣和能力的老人。
3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特点。
(1)对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的要求:需要丰富的有关老年人衰老的知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特点,以便针对不同的老人能够进行必要的调整。
(2)老年人身体和知觉方面的限制:对于坐轮椅的老人要提供他们足够的空间;对患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的老人,要考虑不要让他们坐太久。要方便如厕。对有一定认知混乱的老人,要有供他们休息的地方。对于视力或听力有损伤的老人,要求带领着能调整阅读材料或增加口语沟通的力度。
(3)小组带领者的角色:传统的小组工作带领者开始要扮演积极的角色,随着小组工作的推进,他要渐渐地淡出,让组员自己来把握小组活动的方向。但是在老人小组中,带领者要始终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老年群体可能要比其他群体被动一些。要鼓励组员之间的交流,带领者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小组成员建立关系,甚至献殷勤,以动员和鼓励老人参加小组活动。
(4)小组的节奏:节奏比较慢,所以要看到组员点滴的进步。比如原来游离的成员开始关注小组,就表示小组在起作用。重大的改变也是可能的,知识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4.什么情形下不适宜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1)当老人有实际困难时,不适宜参加小组工作。比如听力或语言的障碍。
(2)有搅扰行为的人,或抑郁严重等疾病的人。
(3)有些特别难应付的老人,原本是最需要跟他人有社会交往的人,但是有严重行为问题的老老年人或由疑病倾向的老年人会破坏整个小组的活动进程。有些老人由于个性原因,不能或没有兴趣同其他人打交道。也有满脑子都是自己问题的老人,不大可能参加小组活动。对这些人格类型的来人来说,个人干预可能更合适些。
二、老年小组工作的内容和范围
1老年小组工作的内容和过程
2老年小组工作的类型
现实辨识小组、缅怀往事小组、动机激发小组可以用于认知能力明显有限的老人。
身心功能较好的老人适合参加正规的治疗小组和社交娱乐小组。也可参加单一任务小组。
①老人服务小组(现实辨识小组)
1)工作过程:轻度或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会在环境中获得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是人。一般在护理院、医院或是成人日间护理中心开办。倘若向老人提供持续的刺激和适当的环境提示,帮助他们搞清楚自己目前身在何处,可能会有助于阻止老人的记忆力的丧失。机构中会在一天中不断引导老人。这项工作也是机构让头脑混乱的老人与现实环境“接轨”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参加小组最大的好处还在于老人有机会定期跟其他老人建立温暖的、富有同情心的关系。
2)组员资格:有轻度到中度头脑混乱的或记忆力丧失的老人最适合参加现实辨识小组。对于功能好的人此小组工作过于简单,对于长期头脑混乱或失去辨识能力的老人,可能会由于工作人员不断地纠正而容易发火。但是,对于能意识到自己对时间、方位或人的辨识能力下降的老人来说,他们仍有能力动员起足够的认知技能,去运用环境提示让自己高清一切的老人,最适合参加辨识小组。5-7人合适。1-2为带领者。
3)辨识小组的活动内容
可以将多种活动组合在一起,目的是勇士级的辨识活动刺激老人,让他们弄明白时间、方位或者人。现实辨识小组的核心工具是导向板、活动挂图、公示板或是黑板。上面列出的可能是当前的时间、季节、天气变化、即将到来的节日和活动、小组聚会的地点等,或是其他提供环境线索内容,帮助老人增强辨识力。
开始时,整个小组要一起回答今天是几号、什么季节、天气情况等。说不清楚的参看提示图板。鼓励老人找出环境中的线索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养成培养自己辨识能力的习惯。
接下来的活动室刺激老人的感觉系统,教老人一些新东西,或是让他们筹备将来过节的活动,或是围绕一些事件的活动。这类活动可能包括听音乐、制作艺术品,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或是智力游戏,以及其他可以刺激认知,改进身体功能的活动
现实辨识小组的目的是通过让老人成为生活环境的一份子,更多意识到自己身边的环境来协助他们与现实重新对接。刺激老人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或听觉的目的是让他们重新发出认知能力,至少可以延缓记忆力进一步的丧失。
在小组里跟其他人交往会鼓励老人关注身边的环境,把注意力聚焦到身边的环境。
提问思考都可以做一些什么活动老唤起延缓老人的记忆:
用应季水果和蔬菜做一些简单的拌菜或西式沙拉。
讨论时事新闻:选举、新闻故事、重要的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玩简单的互动性游戏,如跳棋,或者是需要人配合的并字游。
听现在的音乐和过去听过熟悉的音乐
用立时成像机、录像机、或数码相机拍照,让老人马上能看到结果
为节日开办主题晚会
在不同季节到花园里散步或者是寻找大自然留下的痕迹
放映老人现在喜爱的电影或钟爱的老电影
在国庆、春节或其他节日观看焰火晚会
坐车在本地社区游览,观看节日装饰
由健康护理人员、本地历史学家或政治人物做教育性演讲。
邀请本地学校的乐队来表演应季音乐。
4)小组带领者扮演的角色:带领者扮演支持性的角色,也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有轻度和中度记忆力丧失的老人会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一些东西,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小组带领者要鼓励和支持他与这种丧失作斗争。过于激进或把他当小孩只会激化原本已有的焦虑。
现实辨识小组小组的成员认知能力有限,就需要带领者不断地强化和指导,才可能让小组发展出“我们”感。
5)现实辨识小组的局限
这一方法对于痴呆症早期、想要保持时间感、方位感和辨人能力的老人最有裨益。对于进入痴呆症晚期的老人,它的效果就不大。带领者容易产生在挫败感可能会变得急躁。对晚期的痴呆症患者采用验证疗法可能更合适。验证疗法尊重老人认定的现实,不太看重老人的时空的混乱,反而寻求理解痴呆老人的混乱的、时空错位的表述想表达的意思。
老人支援小组(动机激发小组)
激发老年人冬动机的目的。不管社会工作者怎样认为特定选择对老人多么好,但老人仍有权力选择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对那些功能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极其轻微的老人来说,加强和他人及社会的交往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很多老人长期缺失社会接触会形成淡漠和了无生机会使老人的交往能力受损、退缩加强。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刺激和激活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人。小组活动就是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对于衰老的不良认识。
③老人治疗小组(治疗性小组)
④老人社交康乐小组(社交与娱乐性小组)
⑤护老者小组(支持性小组)
三、老年小组工作的原则
1.工作者首先要提供小组的基本资料给参加小组的老年成员
2.不先入为主
3.照顾特殊的原则,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4.组团要适当的原则
5.坚持自愿的原则,尊重自决权
6.尊重保密权
7.干预小组动力
课堂教学方案2
课题名称: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节  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老年小组工作的常见主题
二、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及小组类型
1.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治疗模式
2.老年小组的类型
现实取向小组、回忆小组、再激发动机治疗小组、特定主题的小组、特定成员的小组、心理治疗小组
三、老年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及工作技巧
1.老年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1)确立关系阶段:
1)要向老人说明参加小组比不参加小组的好处。向成员解释清楚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内容。还要说明时间、地点以及一共有多少次活动等情况。
2)带领者可以帮参加者理出自己对小组的期望和关心的事情,制定小组中口头交流的规则。明确队小组中的事情保密的重要性。
(2)中间阶段或工作阶段:
1)当成员和小组建立了关系之后,建立自己的规范。小组成员和带领者的互动随之减少,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多。成员的凝聚力增加,对小组的忠诚感不断增加。
2)期间,刚开始可能会经历第一次冲突,成员会玩弄手法,争夺小组内的权利和地位,这对小组来说是有意义的,不要刻意避免。有冲突说明他们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冲突可能不被公开。但也要鼓励他们公开处理冲突,同时也要尊重老人保留意见。鼓励宽容不同的观点。要鼓励所有成员参与进来,鼓励他们互相交流。
扮演的角色是澄清成员间沟通的内容。
(3)结束阶段:
要提醒成员结束的时间,让他们对终结有所准备。老人在这一生中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失去,小组的终结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在筹划最后一次聚会时要策划一些特别活动,制造一种节日的气氛以缓解结束小组活动带来的不好感觉。要帮助成员总结参加小组活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改变。并向成员介绍如何把在小组中学习到的社交技巧运用到小组之外与人交往。帮助成员掌握技能改善小组之外的生活才是小组的终极目标。
2.促进老年小组发展的工作技巧
思考题:
1、老年小组工作的涵义和原则是什么?
2、老年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第六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六章  老年社区工作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理解老年社区工作的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理解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并掌握其方法
3.掌握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教学方案 1
课题名称:老年社区工作的涵义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社区工作的涵义;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老年社区工作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成功、个人主义,现代社会的的主流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们对老年人的认知,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及其权益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通过发挥老年人的潜能,通过老年人积极参与群体行动来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争取和巩固老年人的权益,改善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老年社区工作的概念
社区工作在三大方法(?)中是比较难定义的一个概念。
社区工作有两个相近的概念:社区组织、社区发展。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社区组织是被认为是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之后的第三种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发展其中的一种工作模式。
表1 社区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组织的区别
英国
美国
香港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较少采用这个名词
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社区发展
第三世界的发展工作及发展中国家的自助计划
社区组织(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之一
等同于社区工作
社区组织
地区工作的联系统筹,合力为社区服务。
等同于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社区工作的模式之一
在我国内地常常使用社区服务的概念代替社区工作。
根据民政部等13个部委对社区服务的,社区服务强调的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居民组织共同参与,运用社区各种资源,发扬自助、互助精神,为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而开展的各项活动。
从广义的角度讲,社区工作包含社区发展、社区组织、社会计划与社会行动等方面的内容。
各种定义包含一些共同点:1)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方法;2)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3)是一个过程;4)是运用集体行动的方法;5)在于鼓励居民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6)在于找出及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达到社区整合,以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7)在于能发展居民能力;8)在于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可以定义为: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中的老年人和其他社区成员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问题、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立社区归属感,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及自决精神。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识及能力,发挥潜能、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1999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的理念)
老年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传统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社区中的老年人、其他相关的社区成员。
过程:培养老年人和其他成员自助、互助及自决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功能:发挥老年人的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能力。
颜文雄认为有四个概念在老年社会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灰权”:意思是将社区中的老年人组织起来,通过行动以争取自己应享有的福利及权益。
“充实力量”:与全能激发类似,与“灰权”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帮助社区的老年人凝聚力量;区别在于“充实力量”的目的是降低老年人的缺乏力量及无助感,帮助老年人消除社会对他们的负面印象。
“政治与经济层面的老龄化”:剖析造成问题的核心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制退休制度、日益衰弱的家庭照顾制度,以及缺乏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只有正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及其所产生的老年人问题,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才能使老年人群体与其他各年龄的社会群体紧密联系,成为不被社会所隔离的群体。
“增加生活方式的选择方式”:是指由于老年人群体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其健康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应根据每一个老年人的具体状况,增加老年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和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者要帮助老年人解决面对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层面,还要扩展到老年人所在的社区及社会环境中。
社区组织和社会计划:关注的是遭遇问题的群体、影响问题的外在力量。
重点是个人的改变、环境的改善、制度的转变。
1)关注的不仅是问题本身,更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我们协助受影响的人们去关心自身问题,然后动员他们,使他们为自己采取行动。
2)社会工作者应该强调和重视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年人的自主、互助能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通过老年人的集体参与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3)社会工作者应该多从社会制度、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介入的重点。
从传统的“责难老人”转变为“责难制度”和“责难社会环境”。
二、老年社区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罗夫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归为两大类:任务目标、过程目标。
任务目标:是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到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的需求。
过程目标:促进社区人员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对公共事务的了解,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根据罗夫曼的理论,老年社区工作的目标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降低老年人的社会疏离,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增进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2)消除老年人的自卑、无能及无助的心态,改善老年人与社区其他成员的关系,促进老年人及其他的社区成员积极的自助与互助,积极的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
3)发挥老年人的潜能,争取及巩固老年人的权益,促进老年人善用社会资源,参与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改变社会上对老年人的负面形象的认识及老年歧视,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5)努力提升老年人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提高老年人的政治意识,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与政治影响力。
2.老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区工作,理论和方法都深受工作者本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有原则的指导,社会工作者就可以避免以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
第一,注重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第二,积极地从正面看待老年人的形象。
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发展老年人。
第四,对老年人要有深入的认知和分析。
第五,多给予老年人亲身参加的机会,不要过分的保护老年人。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只有通过更多地参与和实践,才能从中学习和得到改变。
第六,除了积极带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之外,还要足够地重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兴趣,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七,社区工作方法对老年人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时的给予老年人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加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
第八,要与老年人建立一个互相支持、信任及平等权利的工作关系。
第九,不要将资源和注意力只集中在个别的核心老年人身上,以免使得工作过分的精英化,要多与其他老人接触,发掘他们的参与潜力。
第十,要建立更多的社区关系、发掘更多的社区资源。
第二节  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
1.社区发展模式
2.社区计划模式
3.社区行动模式
4.社区组织模式
5.社区教育模式
二、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
1.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2.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方案 2
课题名称:老年人的社区照顾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年人的社区照顾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三节  老年人的社区照顾
一、老年社区服务
二、老年人社区照顾的产生和发展
三、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类型
1.家庭照顾( 非正规照顾)
2.居家照顾
3.日托照顾
4.机构照顾
四、老年人社区照顾类型的比较
思考题:
1.老年社区工作的涵义是什么?
2.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3.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第七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七章 老年个案管理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
学时分配: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个案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个案管理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中的实践情况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个案管理与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个案管理的概念;老年个案管理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个案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个案管理产生的背景
1.去机构化运动导致了社区照顾政策的推行
2.具有多重需求案主的增加导致了对社区照顾的重新认识
3.服务资源的分散、成本的提高导致了对成本抑制的需要
二、个案管理的概念
三、个案管理和个案工作之比较
四、个案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第二节  个案管理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中的实践
一、老年个案管理的概念
二、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照料的概念
三、个案管理在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中的具体运用
1.个案的筛选
2.与老年人专业关系的建立
3.对老年人及其问题的、需求、所处的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估
4.服务计划的制定
5.资源的协调与计划的实施
6.监督与再评估
7.结案
思考题:
1.什么是个案管理?
2.什么是老年个案管理?
第八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八章  老年机构照顾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理解机构照顾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内容
3.了解机构照顾中的社会工作的介入
4.了解我国机构照顾的服务体系
课堂教学方案 1
课题名称:老年人的机构照顾体系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机构照顾的概念及分类;机构照顾中的社会工作的介入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老年人的机构照顾体系
一般来讲,老年人由于生理的老化、残障逐渐失去独立的生活能力时,他们就需要健康照顾、个人照顾或其它支持性的服务。通常这种服务是由老年人的家庭所承担的,当这种持续性的照顾造成了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资源的过度支出,而社区服务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照料需求时,机构性的设施开始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服务。
一、机构照顾的概念与分类
1机构照顾的涵义、分类及比较
1)定义:机构照顾是指在老年福利服务制度下,对由于生理、心理和精神上有障碍,或是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年人,由机构专业人员提供带有医疗、保健和相应的护理照料好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方式。
2)性质和功能:属于封闭式的照顾环境。具有代替家庭照顾、辅助家庭照顾和分担家庭照顾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3)入住机构的原因:
家庭照顾或居家照顾没有办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有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不能保持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也有的老人是不愿意给家人增加负担或者缺少家庭的支持。
4)服务内容:
医疗服务:不同于医院的医疗服务,只提供诸如输液、注射、管道喂食、排尿、体温检查等类型的、与医疗关联性较大但不属于治疗的服务。
康复保健服务:主要为了防止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而进行服务,诸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等。一般由康复保健师提供。
日常生活照顾:主要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所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照顾服务,包括协助如厕、入浴、穿脱衣、移动、喂饭、喂水、喂药等内容。
社会性的服务:主要帮助老年人适应机构环境和集体生活、成立老年小组或促进老年人个人之间的交往、帮助老年人与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建立关系并运用这些资源,促进老年人与家人、亲属或社区的关系。
5)机构的类型(按功能或照料的程度划分)
特殊护理院:属于技术层次较高的机构。一般必须提供24小时的护理照料,老年人多是卧床不起或行动极为不便的慢性老年人患者。以医疗服务为主,社会服务为辅。
护理型养老院:所收病人和特殊护理院类似(稍好一些),但以健康服务为主,主要是一些个人照顾,日常生活活动的辅助和其他一些社会性、娱乐性服务。
康复保健型养老院:疾病已经得到治疗,病情较稳定,但又需要一定的专业康复保健服务的老年患者。提供的服务多为一些专业性的康复保健、护理照顾和其他一般性的日常生活照料。入住的时间较短。
老年公寓:老人之家。提供膳食、住宿、个人服务或社会照顾的机构。一般没有大的健康问题或残疾,只需要保障其良好的居住、活动环境和提供一定的社会性、娱乐性服务。这是以社会性服务为主、健康服务为辅的机构模式。
6)机构照顾的特点
优点:为极度衰弱的老年人提供高密度技术性的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和积极的治疗性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住、膳食和有限度的日常生活照顾及社交活动;降低家属在照顾方面的压力。
缺点:不可避免的“病态性”的环境,强调“制度”优先于个人,以维持其顺利运转,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比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依赖性,从而加速老年人的退化过程;机构生活比较单一,缺乏变化;有虐待老人、照顾不周的现象。
2不同国家和地区机构照顾的分类
(1)美国的养老机构:主要依据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交需求的不同而建立和划分的。名目繁多,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精神和社交需求、个人的财力以及能够得到的政府资助,选择自己喜爱和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依据功能不同可分为三大类:1)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2)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3)一般照顾型养老机构。
具体形式包括:
1)独立生活型:
老年公寓:一所老年公寓有多个单元房,公寓的开发是为了出租而不是销售。仅租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环境比较安静,多数不提供就餐、交通,不组织社会活动。
老年聚集住宅: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可以独立生活,健康有些担心,又希望得到比较多的服务,老年聚集住宅是比较理想的住处。
2)辅助生活:个人生活需要帮助(洗澡、穿衣、吃饭、行走困难、失禁、健忘)
形式有辅助生活区和居民照料区。
3)独立和辅助生活
连续照料退休社区:现在健康可以独立生活,希望今后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保障,可以选择连续照料退休社区。一般个人一次性付给社区一次性费用和月租费来支付生活开销。
4)辅助医疗生活:护理院。需要24小时护理照料,自己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比如老年痴呆晚期,或其它长期慢性病一般选择护理院。护理院分两类:中级护理型养老机构、专业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
(2)日本的养老机构
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入居型养老设施,一类是利用型养老设施(类似居家养老形式)
主要介绍入居型养老机构
特别养护老人福利院:为65岁及以上,身心机能有明显退化、记忆力丧失的,而且由于住房、不能独立生活等原因而无法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的机构服务。一般由社区的公共小组或社会福利法人进行运营,由基层政府市町村负责计划管理。机构具有较好的专业护理水平,依托其优势,在机构内设有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日间服务中心、居家护理支援中心、短期护理中心等。
入住采取“普遍性”原则。由于资源有限,一般的服务对象是身心老化症状明显、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老年痴呆而且不能继续居家养老或者给家庭成造成极大护理照料负担的老年人。
实际入住平均年龄在81.9岁,截止94年底已有2982所,而且以每年200所的速度增加,但机构床位数还是供不应求,每年大约有2万名高龄老人等待入住。
养护老人福利院:为65岁及以上的,由于生理、精神、生活环境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提供的机构服务。运营管理方式和特别养护老人福利院类似。
入住的多为生活贫困或老年痴呆的患者,数量的变化基本稳定,目前机构没有达到100%的入住率。所以规模发展基本维持原状。
低费用型老人福利院:接纳老人的原则基本上是60岁及以上的低收入夫妇,或无子女、或因经济及家庭住房困难等原因而不能够在社区中居家养老的人。收入必须在26万日元/月以下。其中又分为三类:提供三餐的、可以自炊的、提供三餐且现代化的建筑。
采取的是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是比较受欢迎的服务形式,目前机构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福利机构。
(3)中国香港地区的养老机构
根据功能分为三类:
高度照顾安老院:收纳体弱而且身体机能消失或减退,起居方面需要专人照料护理,但不需要高度专业医疗或护理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度照顾安老院:收纳有能力保持个人卫生,但在居家工作或家务工作方面有困难的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
低度照顾安老院:有能力保持个人卫生,也有能力处理烹饪、清洁、洗衣、购物的等家居工作的老人。
也有混合型的养老院。
二、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与老年人的机构生活
1.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
2.老年人的机构生活
第二节  机构照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针对老年人的直接工作
1.帮助老年人入住机构时的工作
2.针对入住机构老年人的直接工作
3.老年人离开机构或转院时的工作
二、针对老年人家人的工作
三、机构内的其他工作
课堂教学方案 2
课题名称:我国的机构照顾服务体系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机构照顾服务体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三节  我国的机构照顾服务体系
一、我国机构照顾体系的现状
二、我国机构照顾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1.养老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2.养老机构功能结构单一
3.机构设施高档化、收费偏高
4.管理体制不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缺少整合
5.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思考题:
1. 机构照顾的涵义是什么?
2.机构照顾中针对老年人的直接工作有哪些?
第九章 教学安排说明
章节题目:第九章 特殊老人的社会服务
学时分配: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2.了解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社会服务
3.了解临终关怀的含义和意义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授课时数:3
授课类型:专业课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提问
教学重点和难点: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居家照顾,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空巢老人及社会服务
一、空巢家庭的涵义及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
第二节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社会服务
一、老年性痴呆症的概述
1.老年痴呆症的分类及概念
2.老年性痴呆症的发展过程
3.临床症状
二、老年性痴呆症者患者的社会服务
1.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居家照顾
2.居家照顾中的注意事项
3.居家照顾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节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1.临终关怀的概念和意义
2.临终关怀的历史及发展
二、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1.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
(1)以照料为中心
(2)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
(3)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
(4)共同面对死亡
2.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思考题:
1.老年痴呆居家照顾的注意事项?
2.临终关怀的含义和意义?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3 23:54 , Processed in 0.06461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