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春梅 来源:东莞市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 发布日期:2010-12-2 8 F* j1 t+ N* u7 d9 W9 l' a$ Q# }& d
- h8 v e: n& ?" ~. Q6 \! Y - t3 m6 D5 ?; Y$ a S0 G* U
5 m e* X% g2 E" Y) {- W % Y0 p% y- I9 s1 t0 Y4 D1 W+ i5 c 2010年9月16日,东莞残联康复中心首个家长小组在自闭部和智障部中首先进行。此个家长小组是经过2月的精心策划,在社工问卷调查、面谈及家访等深入了解家长需求情况下从家长角度出发设计的。小组活动共六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开组及专注力讨论、社交技巧学习及分享(结合影片)、邀请毕业孩子家长分享交流、家长及孩子情绪问题处理技巧分享(加入色彩心理学)、家长减压活动(游戏互动内化减压)、个别计划制定及茶话会(结组)。首个家长交流分享小组在2010年11月25日感恩节这天圆满结束。4 _. t0 I8 x& S+ X6 Y
1 I. d0 e3 R+ @& v 历时2个多月的家长小组在感恩节这天圆满结束了,还清楚的记得第1次活动的时候,社工活动前有很充分的准备,但在面对8个陌生的家长时还是有些许紧张。把内容讲义书写在黑板上,像老师上课一般。随着观看自闭孩子自演的小品,和家长的慢慢熟悉过程,社工也轻松自在许多。从第1次活动的反馈情况,及对社工工作的支持,也对社工的自信心提升有莫大的帮助。之后的家长小组社工也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整个家长小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出现过冲突期,不过最后还是把问题及时化解了。现对整个家长小组进行一个简要的反思,希望从中可以认识到不足,待以后的家长小组中做到更好。; m# w/ h. F6 h
! R. @# e8 m4 o) a. k2 U( s- i
小组中做的成功的地方:$ y& h0 i" j4 R
* i" n2 q/ v) i- l* z2 t 1 小组交流的目的明确,交流过程有计划性。每次小组活动前都以信息告知家长,主要包括本次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等,让家长事前安排工作及了解活动的内容。这样的主要目的有二:一,增强家长的参与度,提前告知信息,家长可以安排其时间来参与活动;二,信息方面内容的知晓,有时间事前思考家长想要分享交流的问题或情况,有交流分享的内容准备。 9 a) l2 _- d1 p) J+ u* B1 G 3 d6 ?2 F" z# D 2 小组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小组开展形式上,设计的时候想的是参与小组的家长间的交流,那时只设计语言交流分享。随着小组的开展,社工也灵活加入影片,从影片中学习,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邀请组外人员(孩子已毕业入正常小学的家长)分享交流经验,在获得相关问题建议的同时也让组员有信心和动力去帮助孩子康复训练;家长压力处理上通过游戏、互动、内化来缓解压力,而非单一讲解形式,让家长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减压。 o0 i3 {( d( ]" [) C: J3 j. P- v3 q2 ?; v9 E" Z- d! m
3 理论加实践,现学现用。这一优点可能是地缘关系原因,家长在小组中所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立马在现实中实践,这也给家长多些机会去尝试去比较去选择。建议参加家长小组的组员都参加亲子小组活动,在亲子小组活动中我们把家长小组中分享的技巧立即在亲子小组中实践,从几种方法中去比较去选择去训练。即使没有参加亲子小组也可以在家长小组结束后,在晚上尝试用分享的方法训练孩子,比较效果。/ U$ E! o+ @" X2 k5 |
8 h# u/ i! B7 P7 j. l8 r5 P& R
看到成功之处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a* f2 p- L! b5 z2 H6 h2 J
2 }7 b& E5 e- I* V. r4 D/ f. \ 1 小组地点方面因尽量考虑封闭不受干扰的环境:起初因中心舞蹈室要排舞,在小班教室开组;后来因要个训,所以小组地点改在社工办公室。但办公室连接大厅处的保卫室,一来透明看的见,二来,容易被干扰。建议在办公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个保密性和安全性较高的地方,让家长有安全性和所说内容保密的感觉。6 ?6 x' y" X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