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的事业,在地震灾后救助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助人理念、方法及技巧的优势,更好地帮助灾区居民。从方法层面上来看,社会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等方法的作用来帮助灾区居民。2 z# p, i) p% @( ^* _
个案工作的介入" [2 l9 F+ F; Y# e. x( r# @
个案工作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强调个别化服务。地震灾后居民的不幸虽然有其共同性,但每个居民的不幸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灾后救助工作中,可以运用个案管理的技巧,将每一个居民的独特需求建立个案档案,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制订相关服务计划帮助他们;还可以运用个案工作的情绪支持法、认知改变法、环境改变法、正向回馈法、行为改变法等技巧帮助当地居民摆脱地震带来的伤害。
4 k' x- u7 W2 ~" P1 Q' `$ B1.情绪支持法: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支持者,陪伴灾民,协助他们抒发其悲伤。可以做灾民的听众,听他述说;也可以做灾民的引导者,引导和鼓励灾民说出心中的想法。
7 o" X3 S6 D- k! C2.认知改变法: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该事物的无知。地震后居民对地震和余震的恐惧,也部分地来自对地震的无知。因此可以通过给居民宣传和讲解一些关于地震以及避震的知识,改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对地震的恐惧。+ o% E8 x! y; X) m
3.环境改变法:地震灾后的居民对地震后留下的废墟的恐惧不亚于对地震的恐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居民远离地震废墟,改变其所处的环境,消除废墟带给他的伤痛记忆和恐惧,让其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生活。
/ g0 A* r& g% ?, m# Q4.正向回馈法:即运用优势视角,即时发现灾后居民的一些优点和长处,通过对其表示鼓励、欣赏、赞美和支持等方式,激发其自信,发掘其自身潜能,克服灾害带来的困难。2 h( e3 ^+ N5 g5 |$ q
5.行为改变法:针对地震灾后居民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畏缩、恐惧等退化性行为,可以运用奖励等激励措施进行正向的强化,改变其退缩性行为,鼓励其走出畏缩、恐惧的阴影。/ c2 D* O! s" u3 N9 l% J
小组工作介入策略
+ u2 P% k! [ Z* Q% _7 C3 m, m作为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强调将特点相似的服务对象组成小组,运用小组的形式发挥小组内部的动力,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他们的困扰。地震灾后居民有着相似的灾难经历,因此可以将居民组成各种小组,运用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小组辅导,彼此倾诉地震带来的伤痛,互相安慰,互相支持,形成小组支持动力,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 D' v4 P3 S8 O& l! z
社区工作介入策略2 N6 R* S7 |, V7 b" v; V7 \
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不同的是,社区工作强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社区组织、社区动员、社区规划、社区发展等技巧解决社区的问题,促进社区的进步,增进社区居民的福祉。地震灾后居民救助工作尤其是家园重建工作,离不开从社区层面去规划和发展社区。$ r) k( v5 x' P# V
1.社区规划:社区的原生环境因为地震的破坏而所剩无几,家园的毁损,邻里的缺失,亲人的离去,无不让灾后居民感到伤痛和无助。因此,灾后重建工作离不开社区的重新规划,运用社区分析的技巧,重新评估和测量社区的地理环境,选址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L: z& O' |$ a' V( Y! U
2.重构社区网络:逝者已去,生者当自强。面对社区邻里的缺失,灾后居民尚需要重新认识和分配社区利益,重新建构当地的社区邻里支持网络,重建各类社区组织,为灾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新的社区互助环境。
. {% U( S& c1 l3 l7 n3.社区组织和动员: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社区工作者组织和动员当地的居民集体参与到社区发展工作中来。因此,有必要发挥社区工作的组织和动员技巧,发掘和培养当地社区骨干,着重培养他们的领导、组织和管理能力,让当地的社区骨干带领社区居民重建家园。- t4 |9 R- r# U) }$ b+ x
社会工作行政的介入% |9 @ f2 v) P
社会工作行政强调对社会工作人力资源以及物资资源的合理安排与利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在服务过程中的效用,并且强调对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在地震灾后救助工作中,许多机构和志愿者自发地来到灾区帮助当地居民。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服务质量监督,有的志愿者或机构的服务非但没有帮助居民,反而对居民造成了二次伤害。有的心理干预志愿者赤裸裸地问“请问你的亲人不在了,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有的照搬教条,给灾民一张纸,一支笔,对灾民说“你现在一定很想你的亲人吧!那你就给亲人写一封信吧”。根本就不顾及灾民的感受和需求。所以,要想制止人们对灾民的“善意伤害”,必须加强社会工作行政方法的运用。
1 O4 ?, W0 n2 Z. {6 ~1.志愿者管理:一方面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资质和特长进行认证,因材施用,并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杜绝志愿工作的泛滥和无序;另一方面,对进入灾区服务的机构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合理分工,防止服务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5 ^$ F; A+ K) W0 G' S; q4 ~- m* @ I/ i
2.救助资源管理与分配:对运送给灾区的各类资源,给予分类管理,畅通资源分配渠道,合理分配,防止出现新的不公。
3 x0 } y z8 |! J3.志愿服务评估:建议建立志愿者服务的质量评估机制,通过问卷法、评审法等方法对志愿服务和相关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以此来督促志愿者和相关机构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9 |$ S3 I4 E" w' w3 F2 I* s
从上述分析来看,社会工作可以在地震灾后救助工作中发挥其专业优势,提升灾后救助的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提升灾后救助工作的效能,更好地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因此,建议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纳入救灾工作体系,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启动社会工作救助预案。一方面在救灾应急时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干预作用,帮助灾民疏导悲伤和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社会工作的动员和组织技巧,既可以组织和发动灾民自救,也可以组织和动员志愿者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救灾,让志愿服务有序化。另外,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尤其需要社会工作的社区规划和社区发展技巧,协助当地居民合理规划,重建社区网络和社区组织,推动社区发展。
% q( D6 ~ M6 f, N) E# p4 J% W
) V7 f: [9 B- |) D- n j: I4 P% ? r( G0 d1 {1 y6 {* ~. q
0 b0 d0 N2 C A+ X. q0 H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