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 O! D* m+ b( A$ B" q! D m 1.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K: J# Q5 m. Y. a) X
(1)目标
3 `, v0 D- s# V% \8 m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E5 B2 d" i! ~( O# J
(2)特点
' Y/ R+ Y# E1 k, y/ K" {! t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t5 S5 W* \' j# v& A6 Y+ o
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8 |+ b# u4 P* B( C, Z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0 n7 y3 F( P4 M ?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O) P* F8 j! q# a8 ~6 f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 u$ m, R R A& P( x0 i (3)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 K& }1 A! z1 K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1 [3 _- F3 c+ A" l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医疗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 P* b3 j4 c3 z
2.儿童小组工作
6 ~4 K$ f9 o1 G: N+ w8 Q! w2 [" X (1)定义
2 D2 R2 c. _+ v- P3 }' k0 f7 T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7 e# ?, z% T: M$ k) ~7 {
(2)功能, ?9 |+ ]" F7 l3 a1 i0 o- U2 h( N
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X7 s- X# |, j, [7 s+ @ P (3)要素与特点
9 K B( `4 j) A3 `/ ]& g' w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0 y. g' I) H6 _1 h# x: Q0 }9 X$ T
特点:
2 ^) v6 y# b4 h. {1 c( j$ J' ]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6 `' o" C6 n! _
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 j+ s; J, B$ F+ r8 w; l 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 Z7 q% X g7 L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4 z) q) S; ]) a$ L! B5 B0 E
儿童社区工作
7 Y5 u: A. B7 V (1)定义与内涵) r# K* N/ J8 A1 n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 [! D, L9 f& Q# K, q! f/ Y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②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③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④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⑤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 V, B, f1 W5 { P1 F& p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几个特殊整合方式; {) e" m2 R4 W
1.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 j, M8 \9 _) N, H, l9 x
(1)家庭支持性服务7 M+ B7 W/ B* R& T
最主要的是家庭补助。家庭补助主要是为贫困或单亲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以使儿童能够享受家庭的温暖。另外还有其他辅助性服务,家庭服务通过协助治疗父母亲,增进其亲子功能以服务儿童。
1 L! P7 t4 y) Z8 _/ X: K8 H; V& J 家庭服务机构及儿童辅导机构是儿童家庭服务的主要支持性机构。
6 h C+ x$ r, S# D. {/ y (2)家庭寄养- S8 @/ V. `, C' F& s) `
即儿童的亲生父母仍有监护权,而保护权则转向寄养家庭。寄养有三个特点:①在家庭内提供照顾;②非机构的替代照顾;③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寄养,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t6 x( s3 E5 k
寄养家庭有收容之家、免费寄养家庭、工作式寄养家庭、受津贴寄养家庭和团体之家之分。这些寄养家庭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0 X+ B$ c2 u$ p+ R/ I
家庭寄养的安置过程包括接案、安置、探视、再安置、结案五个步骤。
0 o7 k5 T2 b& H$ d0 T" C (3)收养6 @ [' Z0 d' h2 \5 [! Z
以收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为标准,可将收养服务分为亲属收养与非亲属收养(机构安置、独立安置)两类。6 ^# b9 P# w) ]4 A
在有社会福利组织介入的情况下,收养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查及会谈、家庭访视、配对、试养安置、正式收养、结案、追踪诸项。' F) ]5 a$ u- \$ O( H
2.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t0 D5 ?1 g" F/ ]- ~" h! r
(1)儿童福利院的种类及建设原则
/ U& s, Y6 m! ^. f4 n" e 儿童福利院是儿童服务的主要社会福利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孤儿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从家庭中移出的儿童。福利院的教养方式可分为家庭模式和团体模式两种,前者指一群年龄大小家庭的模式;后者则是由一群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儿童居住在一起,一切生活起居、作息时间皆以团体行动方式展开的模式。
) P' M. Y# ?% V (2)儿童福利院的安置过程$ n b+ [# Z2 m! |$ `& m4 ]2 i1 O
①安置前的准备阶段。运用个案手法,努力维系儿童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必须要安置时,要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了解儿童的背景资料。
5 q7 g" C. q' m* M; E6 Z( U ②安置期间。使儿童适应院内生活。) F% q8 y& _- a8 D
③安置结束期。第一,进入法定从业年龄的儿童,对其提供职业咨询或职业技能训练;第二,问题基本解决的儿童,可以返回原家庭或安置于寄养家庭庭等。上述两种情况都需要机构提供必要的追踪服务,确保出院者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C, i) l' C( K! [& |( ^
3.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 C( {4 \8 Y3 D2 {
(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
- S6 l# `& }, x& G( ~4 i5 C0 s% G 是通过建立专门审查少年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帮助犯罪儿童得到教育和指导。需要专职的少年法庭法官和正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参与。
5 r/ K/ e! U! c. ^4 m2 G (2)为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社会工作
+ e7 \# |+ [9 X- z. L 它是在少管所、工读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的、旨在为儿童提供新的社会气氛,充足的营养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帮助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重返社会。6 m/ a0 I1 F+ O- l3 V1 O4 \& v
(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3 u4 w" Y( b, T% ~) |9 K
主要包括:①为儿童提供各种服务;②干预社区闲散儿童,帮助其脱离原有生活轨道;③矫治有轻度犯罪行为的问题儿童,提高问题儿童的转化率。 $ g; S L; r( S d. ~# T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