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96|回复: 0

[儿童自护技巧] 老师:孩子越来越早熟 专家:性教育要从娃抓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条“9岁男童单膝跪地表白女同学,爷爷不知如何教育”的新闻被热传,低龄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成了热门话题。连日来,记者关注低龄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发现家长、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相当“早熟”,适时有效开展性教育已成了家庭、学校绕不开的坎儿。
       家长吐槽上幼儿园就有了“男朋友”或“老婆”
      杨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一本正经告诉她:“妈妈,我有喜欢的人了,我见到他心跳就很快。”杨女士并没在意,觉得只是小孩有了自己喜欢的异性玩伴而已,女儿却很“认真”,出门买好吃的都会提醒妈妈给自己的“男朋友”带一份。一个月后,女儿却又委屈地向杨女士诉说,她被“拒绝”了,那个小男孩不爱和她一起玩了,“现在我想起这个人,心里就有一点点痛”。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杨女士不知如何是好。
      无独有偶,才上幼儿园的儿子已让陈女士感受了一把成长的烦恼。陈女士在朋友圈中发帖,说儿子称最喜欢同班的安妮,中午睡觉,安妮就睡在儿子旁边的床上。儿子午睡最爱冲着她睡觉。“说这话的时候,儿子的表情可幸福了。”让陈女士担心的,不止这个安妮。陈女士一家会在周末时,约上几个小家庭一起去太湖边或是邻近的城市游玩。一位好友家的女儿跟儿子年龄相仿。“有一回烧烤,儿子脱口而出,叫了那女孩一声‘老婆’,让我大吃一惊。”陈女士说,本来大人会就两个小孩开玩笑,“要结儿女亲家”,但儿子当众这么表示,自己感觉有点尴尬。作为母亲,陈女士认为,儿子的性教育话题由父亲开口更为合适。没想到,她丈夫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小孩子闹着玩嘛,何况男孩子总归不会吃亏的”。孩子尚小,如何有效引导让陈女士很头痛,“不知怎么讲,说了怕他有羞耻感、有阴影,若是任其发展,怕不利于他的成长”。
       老师评说近十年来孩子的行为越来越早熟
      一名幼儿园的老师说,在幼儿园里面孩子们自发进行“老公”“老婆”配对的有不少。一次,幼儿园园报上登了一个女孩子的照片,一个小男孩就拿着园报四处炫耀:“看看,我老婆登报了。”他们有时候的行为挺像大人,会主动照顾自己的“老公”或是“老婆”,会对心仪的对象说出“我喜欢你”,会送对方喜欢的礼物来“求爱”,若没得到对方的回应,有些小朋友会伤心难过。“我做幼儿园老师10年了,10年来孩子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早熟’。”该老师说,受到社会环境逐渐开放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也有所变化。
      一位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直言,孩子的情感教育比预期来得早。有孩子看到“喜欢”的对象脸红,会通过送文具、零食来传达爱意。在她教过的孩子中,就有个小男孩老爱亲一个漂亮小女孩的脸。小女孩不乐意,他就老去揪人家的小辫子。老师说,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孩子的一些言行,已超出这个年龄段的定义。
      无锡公益亲子沟通讲师团的培训师胡中浦认为,现在的小孩在生理发育上相对较早,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也会有所提前。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影响也比较多面,影视剧里、动画片里有很多亲昵的语言、动作,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影响,五六岁幼童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交起了“男朋友”、“女朋友”,行为表现出“成人化”的倾向。
       专家分析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如何看待孩子的“情感”?五河新村小学的副校长孙宣嵘已从教20多年,也是一名公益的亲子沟通讲师。她认为,对于低龄儿童出现的“成人化”情感现象,不需要紧张。这是孩子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充满好奇。他们会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对异性的“喜欢”和“爱”,在行为上他们可能会说要和某人结婚,或者是模仿大人念情书、玩亲亲,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的爱情和婚姻。所以父母也不必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观、道德观来评价孩子。孙宣嵘提醒家长,到了小学高年级时,孩子处于青春前期,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小孩的异性情感、性心理尤其要加以关注和正面引导。
      何时对孩子引入性教育为佳?北京师范大学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副教授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当孩子提出“我从哪儿来”“为什么男孩、女孩尿尿的姿势不一样”等问题时,就应该拉开对孩子性教育的序幕。跟孩子谈性越早,越容易建立真诚的亲子关系,营造谈性的氛围,取得孩子的信任。据美国专家的研究,全面的性教育取得了推迟初次性交时间的效果。正确的性教育会避免孩子受到侵害。
      家长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好?胡中浦说,家长常拿“男朋友”“女朋友”等“配对”玩笑去逗小孩,这并不合适,会误导孩子朝着早熟的方向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这样的结果可能引发孩子更多的心理问题。家长面对小孩的“恋爱”问题,可以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比如说孩子回来抱怨喜欢的小朋友喜欢了另外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说“变得更有礼貌、更勇敢,就会吸引小朋友的喜欢”来化解孩子“苦恼”,将问题转而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信息来源:江南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30 12:17 , Processed in 0.04039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