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城督导培育 于 2014-10-15 10:18 编辑
; ^; ?/ ~9 ?9 a% z4 {: L" m4 B: V3 r5 w. C
公益进入常态发展,观念仍须革新 . Z, K( o/ U: [$ @4 g
: Z8 K0 H/ K% J& h0 a; c
近日,第三届慈展会在深圳举办,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例行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近千亿元,慈善捐助终止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跌势头,同比增两成。然而,慈善捐助的增长与公益组织的发展似乎并不协调,颇引人瞩目的是,本届慈展会较之往年规模有所收缩,社会反响也不如以往。 近日,第三届慈展会在深圳举办,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例行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近千亿元,慈善捐助终止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跌势头,同比增两成。然而,慈善捐助的增长与公益组织的发展似乎并不协调,颇引人瞩目的是,本届慈展会较之往年规模有所收缩,社会反响也不如以往。 一届慈展会反响如何,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就此说明社会整体的公益环境。问题在于,如果和前些年展开对比,就能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2008年被视为公益元年,在此后的时间里,在诸多场合都可看到公益组织的身影,可以说,在各方关注之下,尤其是随着政策层面的松绑,公益事业赢来了发展的契机。直到“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公益事件,慈善危机波及到整个公益领域,民间对公益机构的不信任持续蔓延,公益事业发展遭遇坎坷。另外,近来一些公益行动个案也显示,公益在落地过程中遭遇种种不便。公益组织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调,这种低调一方面可能是公益事业的常态,公益人愿意舍弃道德光环,但是,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有着十足的自保成分——— 公益组织仍然面临脱敏的压力,在为与不为之间,需要充分的考量,否则就可能面临合法化危机。 政府层面在通过出台措施,作出鼓励公益组织发展的表态后,公益机构的生存环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关心公益发展还是切身参与公益事业的人,这样的局面势必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何公益事业会遭遇如此困顿?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有必要分析当前公益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公益领域当前无论是自身建设还是社会外部环境都存在一定问题,当然,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从公益组织自身来说,外界的批评与质疑的确显示,很多公益组织在财务公开和善款使用方面有待改进,今后依然面临公益透明化的任务。然而,作为一个普遍性问题,公益透明化可能并非是当前公益组织发展的首要难题,生存困境恐怕才是很多公益组织面临的迫切问题。目前民间公益机构普遍独立性不足,多数民间公益机构都是依托挂靠模式得以存活,这也导致它们缺乏精细化的操作,为了生存而执行缺乏延续性的慈善项目。公益组织不遗余力跑项目,彼此竞争甚至还出现纠纷,其所谓表面上是拉善款、做善事,其实都是为了各自的生存,这无疑背离了公益的价值观,它们对于公益发展所起到的负作用恐怕多于其公益贡献。 公益组织今后需要有明确的分工和持续的坚守,走出充满生意嫌疑的运作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在价值观及公益行动模式方面有所转变,包括公益组织和民众之间建立信任,创新公益模式等。此外,政策层面也要为公益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便利,公益人的热情是公益事业发展的一大动力,但对于那些切身参与公益的人而言,如果看不到其他回报,这种热情势必难以持续。现有法律规定,企业和个人在慈善捐赠之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但本届慈展会上不少公益组织反映,由于手续烦琐、操作困难等原因,现实中很难申请到免税。可见,即便是现有的好政策,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除了政策层面,社会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还表现为,公益行动在与地方融合过程中出现摩擦,以致公益行动受到排斥。公民的公益意识觉醒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就此而言,中国公益事业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局限于政策或机制环节,与公益相关的现代观念也亟待孕育。 / ^- U+ W+ E" h- w
来源:南方都市报
; p# K p& z9 ]8 D2 r6 I# U
8 ]) c7 {# w; T1 N( \9 L8 ~0 Y0 a0 J( ?7 E2 G0 @1 Q+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