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放弃高薪社区助老 写下万字探老日记
% u9 n" Q: |& G. C4 g90后小伙子王晓军大学毕业后放弃在上海做房地产评估的高薪工作,来到南京安怀村社区参与“小市青春助老驿站”的筹建工作,前三个月走访了170多户孤寡老人,写下几万字的敬老日记。开办银发影院,联系爱心修脚服务……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小伙子怀着一份平静而踏实的心,做起服务老人的公益事业。 放弃高薪工作到社区做公益 王晓军毕业于安徽宿州学院房地产估价专业,之前在上海一家房产经纪事务所实习。当时房市正火,老板已向他承诺月薪近万元的待遇,但是挣扎了几个月,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我觉得那种每天在写字楼里为了钱奔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认识了小市青春助老驿站这个公益组织的法人——一个1988年出生的律师姑娘。“当时我们聊得很投机,她得知我暂时没有工作后,便邀请我过来帮忙。当时组织才成立,一切都在筹备阶段。”4月份,晓军来到南京,成为这个公益组织第一个全职的“常务理事”。 从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到走访老人家组织老人活动,到四处协调寻找企业捐款,晓军的工作内容很多,每天要忙到晚上七八点,但月薪却只有2000多元,但是晓军却并不在意。“没有勾心斗角,钱够我用的,每天都觉得心里很踏实。” 拜访170户老人写下探老日记 “今天上午走访了独居老人××家,从老人眼神里,我看到了孤独和寂寞,老年人平常没有什么爱好,没事就在家看看电视,仅此而已。注:需求解决孤独。”“与侯大爷聊着聊着,他突然拿出100元,告诉我们说要给四川雅安捐款……我肃然起敬。”扬子晚报记者发现,在晓军的桌子上有一本红色的日记本,记录了许多他在社区里探访老人的情况。原来,他从四月份来到助老驿站,就开始跟着社工挨家挨户探访独居老人,三个月,走访了170多户。 晓军说,在这期间,自己看到了一些原来无法想象的艰苦的居住条件。印象比较深的是河路道一位80多岁外地的老人,无儿无女,住在一个类似棚户的房子里,又小又潮湿还不通风,他左眼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我去了以后不忍心再去第二次,我觉得自己帮不了什么,心里很难受。”话虽如此,晓军还是在积极联系协调,看能否以较低的费用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居住。 立志提供实在服务贴近老人 晓军说,通过三个月的调查和探访,他总结出来“老人的需求有两种,除了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因此小市青春助老驿站的工作,就围绕老人的这些需求展开。“有次有位老人说,想看看老电影。我们便在活动中心每周一会举办银发影院。”扬子晚报记者看到,在助老驿站的服务项目上,还有手工编织、健康义诊、爱心修脚等等。几个月下来,在社区和街道的帮助下,小市青春助老驿站已经募集到了近四万元的钱物,有了一批志愿者。晓军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用这笔钱开设供老人用餐的爱心餐桌,还将提供为老人买米买药换煤气的代购服务…… 晓军告诉记者,自己把助老驿站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看着助老驿站从无到有,一点点和我一起成长,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很充实。” 6 F2 B: q9 u: W2 q
来源:扬子晚报 + O! C# e2 p2 L
! ]4 `7 `3 I; H6 k; [; F3 J
5 t, e* `8 Y9 I2 Y1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