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在全市首创“社情民意观测站”
以志愿服务队员为主力 收集“最接地气”意见 听民声 知民意 “要让群众相信我们,提供最真实的想法,首先要做好服务。”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就业引导服务平台、关爱维权帮扶平台、参与社会管理平台,让流动人员真正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也就自然愿意说真话,说实话。 本报讯 (记者陈翔 通讯员李鉴辉 董海)广州市海珠区社工委在全市首创“社情民意观测站”,以民情志愿服务队员为主力,收集“最接地气、最能反映群众呼声”的基层意见。 发现最真实的问题 社工陈思敏最近在帮扶戒毒人员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戒毒人员找到了工作,不过在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时,受困于“早上10时至下午4时”的时间限制。 “他们下班已经5、6点了,能不能针对上班的戒毒人员作出时间上的配合?”陈思敏做了详细调研,并和多位戒毒者面谈,形成自己的意见,通过“社情民意观测站”转达给了广州市海珠区社工委。 陈思敏所在的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和平工作站,就是首批社情民意观测站之一,24岁的思敏也成了民情志愿服务队员。 “故事也可以报上去,只要有用。”陈思敏说,她还报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一名女街坊戒毒3年后,每月挣800元,攒钱买了一条项链,发誓“一定要让项链戴在自己身上”——项链不在,意味着花钱复吸。女街坊经常告诉陈思敏,每天照镜子看到项链还在自己颈上,她就为自己感到骄傲!陈思敏在报送这个故事认为,不少戒毒者是坚强、心存希望的,社会各界要更进一步帮助他们重振信心。 至于思敏国庆前提出的“延长美沙酮治疗服务时间”建议,业已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向决策部门正式提交。 做好服务才能让群众相信 除了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海珠区还设立多个社情民意观测站。 南洲街党工委在两年前,于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新广州人”党支部,营造了“一个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一片影响全部” 的积极氛围,进一步激发了“新广州人”热爱广州之情。街道党工委在成立“新广州人”党支部的基础上,又建立一个面积为250平方米的“新广州人”党员综合服务中心。社情民意观测站选在这里建立,也是精挑细选。 “要让群众相信我们,提供最真实的想法,首先要做好服务。”观测员说,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就业引导服务平台、关爱维权帮扶平台、参与社会管理平台,让流动人员真正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也就自然愿意说真话,说实话。 可观测的内容俯拾皆是 海珠区社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观测站们广泛发动更多志愿者参与,通过深入社区、走进群众,收集重要社情、民意,并提炼成有价值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重大决策前,也可拟定主题,借助观测站,自上而下广泛征求和收集群众意见。 “事前”观测重要,“事后”评估更不能放松。对已出台的社会建设决策和相关政策,观测站也承担民意评估的功能,将就其社会反应、决策投入与产出、实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解、评估,形成专项评价报告,为监督政策实施,完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 据悉,海珠的“社情民意观测站”还依托着一支强大的队伍——海珠区“民情志愿服务队”。该区从今年初开始筹备成立民情志愿服务队,成为社情民意收集和民意监测分析的重要力量。在广州,民情志愿服务队也正在全面铺开。 观测员小陈说,可以观测的内容,俯首皆是。“江湾路发生醉驾重大车祸,我就想了解附近是不是存在飙车情况?如果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显示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呈交包括,请有关部门加大巡查。”小陈说,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家,有学生,有义工,有退休职工,有社区干部。如果在收集社情民意工作中,与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结合好,“那将是一份魅力无穷、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因为可以去做社区的数据抽取,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去看最真实的事情,听最真实的声音。 对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董同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张同学来说,加入这支队伍对他们更是难得机会。“学校如何影响着社区,社区又如何影响着学校,学校的老师、同学,与社区的居民们,有着哪些互动的意见、需求?这些都是很好的调研题目!”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