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怪咖刘怡洁 于 2013-3-19 11:00 编辑 }! U# }+ f! R" v0 N4 d4 ^
. \1 t+ |* E7 q, q$ f# s文/吞吞 ( M! M$ ]+ M, ?) j
我在面试一个高校社工教师职位时被问及“如何吸引学生努力学习社工知识”,我不假思索就回答“做个有人格魅力的社工教师,生命影响生命”。对方一笑而之,说“学生对社工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不觉得学社工知识有什么用。最重要是让他们认识到社工是科学的,有技术含量”。 我非常认同,虽说“社工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但又有几个学生感知自己的艺术细胞?坦白说,大家几乎都是慕名科学的、技术流的东西。并且,从教学的效率角度来讲,科学显得更为实在、充实。 我自己一直在追踪社工的科学性,拿着心理书籍狂背防卫机制然后盯着别人说话对号入座的事干得不少,琢磨那些很有经验的香港社工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活动铺排也是相当经常的。于是,轮到自己搞服务时,那是相当的流程标准化,每一步都计划得非常仔细,连对方可能的反应都预判了好几种,尽量做到精准、科学、有技术。当然,这很难,而且很累,尤其遇到陌生的情境时会手足无措,于是又积累经验,回到技术问题上寻求答案。一边羡慕那些技术熟练的社工,一边修炼自身。好像嗜武如命的江湖人士。 我自问为什么热衷于技术?为什么遇到阻难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因为技术不够?答案可能是,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实物。这种实物化足以让我有自信和存在感,也容易获得他人信任。其实,我也曾怀疑那些看起来很技术的社工是否真的很技术。刚入行时,那些长辈们就经常跟我说“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可是我想,武林高手入道之初也是拿着刀剑拼杀的只是后来才领悟到无剑的境界。那么,社工也需要经历一个技术娴熟的阶段,才会逐渐内化价值理念,得以举手投足都是“技术”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别跟我说什么技术不重要,价值理念才重要。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价值理念如何内化呢? 不容置疑的是,技术是有迹可循的,可以一步一步学习和演练,而价值理念却没有必然公式,什么生命影响生命,恐怕在很多年轻社工口中纯粹只是一个口号。艺术的东西,要么有天赋,要么后天大量学习。 写到这里,我又有一个想法,价值理念难道不是技术吗?假如,我们说,看不见的才是真正的技术呢?降龙十八掌的厉害离不开一股纯厚的内力。技术和价值理念是否泾渭分明呢,这个值得质疑。 1 C$ E1 D& W" [4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