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67|回复: 0

[华东] 上大首批6名实习医务社工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4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大首批6名实习医务社工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 x: B8 w# U& |" V5 s- _) l
                                                                                     2012-12-24来源:青年报 - X1 X5 Q* ]* D$ ~. Q) {

7 W0 V; E5 V3 B4 D% \         本报讯 记者 范彦萍 “我们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很少有空和病人聊天,有的病人不理解我们,我们内心也很憋屈。有了这些专业社工,今后就能给病人和我们提供专业的疏导了。”昨天,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了医务社工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在此之前,首批6名上大研究生实习社工已悄然入驻市一医院,开展了前期工作。
1 `1 o/ f* S% y0 W3 G( ^" I. [  眼下:不到28.6%的人知晓医务社工
- e& E% ?( O, ~2 M6 ^0 W  o
  未来:有望引进全职社工
: H. g; Z& a. h! s
  “你知道社工吗?社工是干什么的?”当上大社工系的研二生王彦凤和她的同学们在医院分发了300份问卷后,发现社工的社会知晓率并不高,仅为28.6%,这个数据甚至还包括有些人将社工误认为是志愿者或义工的情形。
) ~: D! k0 E4 n8 {# ^$ a# i
  昨天,记者跟随几位实习社工来到市一医院肿瘤科病房,当学生们试探地询问躺在病床上的葛老先生有没有听说过社工时,这位见多识广的工程师点了点头,“社工么在国外挺多的。”“那你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吗?”“我觉得应该是包罗万象吧。”6 T1 ?  J. M2 b! }# e# M# M6 I
  实习社工李思言和李成碑告诉记者,老先生是少数知晓社工的病人之一,有的虽听说过社工,但也不知道社工是干吗的。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是在医院里开展社工宣传周,而不是草率地马上介入病人心理疏导,这样单刀直入的方式,接纳度未必高。
) Q* h8 ]8 ~+ i' \$ I; ?; t! w
  谈及为何要引入实习社工,市一医院的党委副书记杨新潮表示,患者多、医务人员少是一直以来存在的矛盾,医务社工的出现能起到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 t( r7 q8 x; |( e) G; b
  社工的到来让肿瘤科的护士徐婷婷十分高兴,她透露说,在他们科室,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不能接受患重病的事实,有的默默哭泣,有的情绪压抑,不愿与家属沟通。工作才2年的她一开始也很难接受病人离世的悲伤,有时候回家了心里还在想着工作上的事。
8 E2 q. W6 `* x" T0 w; o5 ~. B- v
  该院团委书记吕雯倩介绍说,根据沪卫人事2012年80号文件,三甲医院今后每300~500张床位需配备一名专职医务社工。“如果效果显著,我们计划会招募专职的社工专业毕业的医务社工常驻医院。”
5 s2 K, o, v' r2 Q  Q& f4 i
  前期:医护人员培训社工9 T2 V) |# ?- c2 A" s# d) I
  后期:社工培训医护人员
0 m$ Z0 F1 b6 O; Z4 o+ L1 s' e
  如今,首批6名实习医务社工两两组合,分别进入了肾内科血透室、肿瘤科和神经内科,目前已进行了为期4周(一共8天)的实习。由于这些实习社工全无医学背景,在实习初期,院方对他们进行了医学知识培训。“现在是我们培训他们,接下来,他们就要大施拳脚,来培训我们医务人员了。”杨新潮开玩笑地说。0 N- C7 ^' Q, N: C) M, s% R
  尽管距离接触第一线的家属、病人的进度有些慢,但王彦凤介绍说,这些磨合是必须的。前期,他们对医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下周他们将出策划书,通过现场咨询、知识竞答、播放视频等形式,将“社工来了”的消息广而告之。昨天,几位同学还首次和医生一起查房,接触病人。
5 v, L5 R- T.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范明林透露说,目前全国有医务社工部的医院不超过20家,上海有医务社工的医院更是只有3家。但所幸,越来越多的医院意识到医务社工的重要性。“医务社工可以对医护人员进行减压,对病人进行疏导,和家属聊天。除了传统个案的形式外,还会将相同类型的病人形成小组开展同伴教育,甚至还可以请来老病友,让他们谈谈自己是如何度过危险期,愈后良好的。”
- R7 `* r% v8 ]( V' h; z2 {
  对于医务社工们的到来,该院大内科科护士长邢红指出,相比病人,有时候家属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很多家属还苦心隐瞒家人的病情。因为信息不对称,一些病人心理压力大,明明没什么化疗反应,却疑神疑鬼,以为没效果。“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量很大,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和病人做深入交流。有时候,病人还不理解我们。部分年轻的护士还因为受尽委屈辞职了。希望医务社工的出现能缓解这种矛盾。”
2 U" R! n# J: L8 S$ i/ n2 B# o5 V3 U$ l/ [, o

, x. I( s$ v& t
/ X' J0 t! G2 [) `% f) K0 l  E8 F2 w$ E) |; a9 q% l+ x
7 l+ L! x( _. F  f( l

' l& v; W4 X8 [, o  n5 K7 J
* U0 v9 i0 T5 j) H0 l* p原文链接:http://youthdaily.why.com.cn/epublish/node37623/node41676/userobject7ai33783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15 07:27 , Processed in 0.07108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