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62|回复: 0

[华南] (广州)社工行业遭遇 “成长烦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工行业遭遇 “成长烦恼”+ I& A; K5 W9 n
                                                                  来源:新快报 | 2012-12-09 08:39:08
8 d( S$ f) s" W

; ~* H: i' w! f' q$ q8 \2 A1 L4 w4 D6 W/ n# R
$ X& O- |% q1 c5 b1 R" z

0 M$ t/ J- }/ ~* ^' E
9 L: A5 J/ {/ k. {8 ?1 l2 P1 G- M) N
                                                      ■社工们平时接触各种人群,背后的艰辛和感触少为人知。5 Y( }( H, g- R; G9 X, M/ ^

9 X1 n" Q; n1 }
/ }% U7 C6 G1 b6 m0 }; d# U
                                                 ■社工在辅导孩子。“社工行业”这个“孩子”也期待顺利成长。
3 w2 [2 Y. r5 y* y' T
/ X6 s$ E6 D% H* [6 n

! L9 R4 W! n* y9 n& n        ■新公益周刊记者 陈晓颖
8 m4 A$ L% n0 b" Q
  社工是做什么的?这样的问题,在几年前的广州几乎找不到答案。
  从2008年开始,广州于全省率先在社会服务领域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2010年,20条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时至今日,广州每个街道都已建成至少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每年200万元经费,配备20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半必须为社工。
  这是一笔不小的“订单”。在政府的不断“吹风”之下,社工服务机构也纷纷招兵买马。据统计,广州共有4266人通过考试取得了社工资格证,今年获证人数首次超过深圳,达到1755人。即便如此,广州社工缺口仍然达到1000人。
  短短几年,社工从一个鲜有接触的“舶来品”,走到我们家门口。曾经有人说,大陆的社工行业发展起步晚,而这才正有可能突破各种原有的条框。但谁来书写新“规则”,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否存在隐忧?
  机构像孩子,政府像父母
  “如果父母不给饭,你就真的没饭吃”
  兴华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几名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娱乐。坐在沙发上的李伯平回想近年来社工行业在广州的发展,“就像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慢慢长大,过程非常有趣。”他说。
  李伯平是中山大学第一届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全班34人,干回本行的不到5人。已到而立之年的李伯平现任白云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下称恒福社)副总干事。从2011年起,恒福社先后承接了8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李伯平每天奔走各中心,是“大忙人”。
  几年的一线工作,李伯平看着行业逐渐壮大,也时刻感受到行业的困境。“现在的社工行业,类似是到了一个叛逆期、青春期。一方面有家长和老师看着,另外一方面也想自己快点长大。”他认为,孩子与家长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但如果父母不给饭吃,你就真的没有饭吃。”这个“孩子”的顺利成长,需要大量的专业社工人才,而这正是绝大部分社工机构最担心的问题。
  “非常缺!缺得不得了!”说起招社工之难,广州启创社工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廖焕标十分感慨。2011年,启创的一线社工招聘目标为40人,但四分之一的缺口始终无法填满。招不到新人的同时,原有人手也在流失。“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现在做社工的80后慢慢要面对结婚生子的问题,有经济压力。”廖焕标说。
  这就说到薪酬,它是社工行业不得不提的一件尴尬事。目前,广州市社工的薪酬指导线为3000元/月-6500元/月,低于东莞、深圳。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样的工资水平还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机构必须考虑社工的长远个人发展。
  广州市社工协会调查显示,被访对象中78%的社工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不足,工作中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大部分社工机构处于成立初期,难以为社工提供培训机会。接近三成的社工反映,所在机构不能提供每月一次的实务领域培训。
  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的运营经费为200万元,要保证服务的质量,社工的工资就不可能有稳定幅度的提升,更不用说培训与长远的职业规划。
  “如果一个员工,从第一年到第三年,都是同样一个层级的工资,除非机构文化非常浓厚,否则很难留住一个人。”李伯平表示,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并未将社工的个人发展纳入考虑范围。
  “我们需要接触很多特殊人群,
  承受的各种挫折是外人看不到的”
  而对于刚刚踏入社工行业的90后,还有比薪酬待遇、未来职业规划更重要的需求。
  “做服务,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会很大压力。”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90后社工吴丹霞认为,目前行业最需要的,是建立调适社工心理的平台,“现在我们都是与同事或同学分享经验,比较缺乏专业的督导。”
  同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黄成敏也遇到过不被社区居民认同的经历。今年6月加入中心后,黄成敏经常到社区内宣传中心的服务内容,“你们不就是在那里和小孩子、老人一起玩吗?工资怎么还那么高?给你们一千块就差不多了。那么轻松,太便宜你们了。”有居民给予这样的回应。黄成敏很无奈:“我们需要接触很多特殊人群,自己联系资源,还要承受各种挫折,这是他们看不到的。”
  李伯平认为,缺乏专业督导,是目前行业的又一困境,“做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快要到达极限,这个时候却没有支援。外围的环境,有时候也会让你很绝望。例如,碰到因病致贫的个案,即使你可以改变对象的生活态度,但也没法切实改变他们的经济条件。又如长者服务,如果经常接触的一个老人突发重病,你会不知道怎样面对。社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以上种种,都在挑战着社工的耐心与底线。而作为未来主力军的90后能否“坚守”,仍是未知之数。“要看是否真的有那份心,否则90后面临多元化的选择,很难静下心来,也未必有责任心将事情做好。”李伯平说。
  广州,能否成为社工的安乐窝?
  2011年底,广东省社工委表示广东将加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并公布七个配套文件,其中“持证社工可入户”的政策备受关注。今年7月,取得证书并受聘东莞的社工已经可以直接落户东莞,但其它城市尚未出台社工入户的专门政策。
  中大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贺立平认为,一个城市的事业发展环境与制度环境,对社工来说更有吸引力。“即使广州比东莞社工的工资高500块钱,他一算,我连房子都买不起,我在这能干吗?单是一个户口不能解决问题。”
, Y* i  ?1 o# @  b
  F) Q, M; w) ^4 E* A: A+ L$ B; t" i: l& x9 B9 F5 V* o1 A3 O
$ p" s' S5 K; {+ b6 }, t
6 e3 l  e4 q. s8 i. g% F
, n! S. j/ Y  P+ |* \4 D+ M
原文链接: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2/12/09/1395070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26 12:15 , Processed in 0.04883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