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48|回复: 0

[新闻媒体报道] 社区志愿者劲吹“幸福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张登峰
    俗话说:“金乡邻,银亲眷;邻里好,赛珍宝。”因为住得近,所以有个头疼脑热、大事小情,大家可以及时地相互照应。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水岸社区里,就有着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总是为了邻居着想,把别家的事当成自家事,当左邻右里遇到困难时,他们伸出热情之手,播种友谊、播种阳光、播种亲情。居民们都说:生活在国际水岸社区的“幸福港”里,一颗颗心挨得更近了。

    不拿工资的“编外主任”

    三年来,常来国际水岸社区活动的居民们都知道,在居委会里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个“副主任”———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每天为社区跑来跑去,忙得不可开交。人称“不拿工资的编外主任”。她就是原黑龙江哈尔滨木场退休的孙亚军阿姨。
    孙阿姨楼下住着的张奶奶,身体不是很好,子女又不在身边。于是,孙阿姨有事没事的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自己有些吃的喝的,也都给张奶奶送一份。用孙阿姨自己的话说:“我从东北来这里也没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就是缘分。都是老年人,这点小事不算啥。”
    对于居委会要孙阿姨帮忙的事,发通知、搞调研、大走访,收集民意等,她更是义不容辞。居委会平时缺什么、少什么,孙阿姨也是主动帮忙解决。孙阿姨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居委会是管家,我帮助你们是应该的,每个人都应该帮助你们,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与孤寡老人结伴旅游

    “彭阿姨对人一片真情,对事满腔热情。”居民们说的彭阿姨叫彭泽安,是天津港的退休干部。2010年4月,退了休的彭阿姨随女儿来到了国际水岸社区居住,并且成了国际水岸社区“党员妈妈关爱队”的其中一员。
    彭阿姨热心于社区的老年工作,自加入党员妈妈关爱队后,彭阿姨总是尽了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在国际水岸社区有好几位独居老人,彭阿姨经常到其家中问候与其谈心,帮助他们解除独居恐惧感,使他们精神面貌有极大好转,胃口、睡眠都提高了,家属都表示非常感谢政府和社区党员妈妈关爱队的关心。
    每年的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社区很多老人喜欢去爬爬山、赏赏春景,可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这是个难题。虽然社区也会组织集体春游、秋游等活动,但因为身体原因,这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无法参与这类一两百人同行的大型活动,因此出行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彭阿姨主动来到老人家,自愿当“保姆”,与社区孤寡老人结伴“微旅游”,共同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秋天的韵味,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

    国际水岸社区的廖阿姨是位“大忙人”。廖阿姨非常热心社区公益事业,自愿担任起社区的楼道小组长和计生员。
    廖阿姨参与社区各项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在社区随访工作中,社区大部分居民白天不在家,只有晚上在家,可是女儿和女婿晚上经常加班,廖阿姨为了随访完自己负责的每户家庭,每天带着外孙到处跑,毫无怨言。居委会工作人员知道后,便提出让别人代她去,但是廖阿姨委婉地谢绝了。她说:“我年龄大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但是为社区服务,我一定会有一份光就要发一份热。”
    为了使小区内能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廖阿姨长期进行义务巡逻和值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巡逻过程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发现可疑情况就立即通知物业和居委会。义务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生病老人,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 热心为不识路的群众指路、带路;不计报酬,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说,平凡的廖阿姨,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

来源:姑苏晚报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7 11:00 , Processed in 0.04645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