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地方利益的牵绊
  2 \, G2 F, I& M' p' z 
  关于地方利益以收费站为例,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东莞和深圳有一个非常诡异的区域,这边是深圳,另外一边是东莞,两边都有收费站,但从收费站出来之后是两个城市都不管的。/ Q$ C2 y) y' L; k 
  这可以说是珠三角的奇耻大辱,是最具象征性的中国式鼠目寸光。莞深高速通到深圳时,路就明显变窄,从康庄大道到曲径通幽。地方利益在这里体现得极为明显,东莞很愿意和深圳接通,所以那边修得很宽,但深圳生怕东莞占了自己便宜,这就是号称改革先锋的深圳思维,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关内关外都有天壤之别的原因。一条高速公路,你修得再好,中间一段窄窄的,最终结果还不是整个东莞高速心肌梗塞。既然深圳怕东莞占自己便宜,那珠海自然也怕中山占便宜,最终结果是大家都占不到便宜。 
' F9 G$ N: n* \  D+ S& }4 y! _, F  H  有民间人士提出:收费站过多最终的结果所有城市都受损,某个人本来有一小时的生活圈,可如果收费站太近的话,他就会以收费站为始点结束自己的行程,一小时收费圈就变成10分钟收费圈,每个人都是一个经济主体,很自然就会将生活圈缩小到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n" i$ Q# j8 Z$ ?# P+ m 
  同样的道理还有社保、医保卡和公积金,因为社保、医保都涉及到地区财政的利益分配,拿着深圳的医保卡到广州去消费,那深圳的钱钱就落入了广州的口袋,而广州这只铁公鸡拿了钱肯定不会给深圳分红,那深圳自然就不干了,这个是最重要的利益纠葛,所以珠三角九城各自为政?* T  e# k* \' U 
  与机制体制的束缚相比,地方利益还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视眼放开一点,胸怀再广一点,不盯着自己的一庙三分地,收费站少设几个,医保卡在每个城市即刷即用,各地银行间通存通兑。那么最后获利的是整个珠三角地区,是资源要素得到更广泛的集成,是生产力几何级提升,也是和谐关系的进一步促进。 
/ D" I4 R+ h. U) m8 ]% g8 k  要认识到短期让利的根本目是为了长期受益,收费站的那点钱,不过是一个零头而已。但现实世界城市的运营者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多年的趋利惯性是很难让他们其中哪一个做出第一让步,解决的办法有三点。3 D9 V7 U0 F% B% f* k6 T+ {, j 
  一、必须尊重彼此的利益,在尊重利益的基础上再想另外的办法来解决,例如收费站问题,在珠三角九城设一个算帐的信息技术,根据行车路线自动计算费用,广州与深圳交通部门把帐算清楚,不要浪费老百姓时间。利用技术问题来化解地方利益。但这里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城市间互不信任,谁也不会主动来建立这个系统,那就要建立一个更高级别的机构来协调这些地方部门。 
% ]+ J, t! e5 `# n  二、建立“珠三角一体化管理委员”,借鉴天津成立“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模式,统一协调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包括珠三角公务员工资能否统一标准?九市电信区号能否用一个号码?各市间的养路费能否取消……这个部门要相对高端,得省一级领导出面才能搞定,甚至要从中央调入发改委的同志进入协调,更不能少了地方大员。这个部门不能包罗万象,只是在大方向上进行协调,汲及珠三角一体化具体议题时,再从各地方调集专业人员进行运作,这种具体运作可以是市场化的。+ c0 Y, ?3 ~; [/ x# w! l5 `: R 
  三、 即使有这样一个部门,也不一定就是每件事都能顺畅运行,即使运行 
3 i0 L: J; n  ]) K1 ?2 Q  了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假设医保卡珠三角一体化了,那么一些中心城市的医院可能会大大获利甚至人满人患,那许多边缘城市的小医院就很难维持,这会影响到一些弱势群体的就医问题,教育也是一样,一体化后师资力量必须进一步向中心城市倾斜,解决办法是公共财政的补贴,很多涉及民生的行业,政府财政应该有所作为。/ H8 H# C/ u6 M9 p. r8 L2 V 
  有网友称将珠西合并成一个城市,甚至有人干脆说珠三角合并成一个城市算了,如果地方利益真的无法达成一致的话,那这种提法也并非全无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