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06|回复: 1

[新闻媒体] “社工热”背后的“社工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8-22 08:37 编辑

                              “社工热”背后的“社工难”
                                                                    2012年08月21日 10:28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张雪彦
  
      
       时下,随着社会建设的浪潮勃兴,一股“社工热”席卷广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数量由最初的20个试点发展到140个,民办社工机构猛增至过百家,社工行业方兴未艾。

  
        在这一股社会大潮中,社工行业无疑深受其益。然而,社会普遍的社工意识薄弱,社工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流失,社工机构生存不易,依然如顽疾一般困扰着这个新兴行业。急速升温的“社工热”背后,是依旧沉重的“社工难”。

  
       社工机构新机构生存难,老机构提升难

  
        业内人士通常将2007年、2008年、2009年称为社工行业的“冰河时期”、“严冬”和“初春”。在广州,社工行业真正迎来发展热潮则是从2011年年底开始。

  
       2011年8月,广州市委印发《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其中提到,到2015年,全市每万人中要有5名社工。2011年10月,广州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提出到2012年6月底,全市每条街道至少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共140家,政府给予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的财政支持是200万元。

  
      “这200万是块大蛋糕。”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李贵兴说,“大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风向标社工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社工热”的产物之一。李贵兴说,想分到这杯羹并不容易,机构的成长其实历经了艰辛的历程。

  
       李贵兴介绍说,中心创办之初仅有3名员工,他们拿出积蓄,垫付每月近15000元的运作经费。坚持了3个月之后,他们接到了政府的第一笔订单:一个每月仅1800元的小型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目前大多数社工机构只能靠政府给的200万元吃饭,生存不易,对我们这些小规模的机构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哪一天政府‘断奶’了,我们都无法生存。”李贵兴说。

  
       除了这样的新兴社工机构,广州还有一批2009年前后成立的比较“老牌”的社工机构,正处于专业水平的阶段,但专业人才的缺乏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中山大学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规模在行业内属中上水平。该社工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曾晓菁说:“现在人好招,但不好用;缺的不是人手,而是人才。”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副总干事段鹏飞也表示,中心虽已有50多名社工,但仍存在近20%的专业人才缺口。由于专业社工人才紧缺,当下社工机构间相互“挖角”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高科技产业”。

  
      按照规定,社工机构必须具备占总员工数50%以上的专业社工。而所谓的专业社工,一般是指持有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社工,或者从大学本科社工专业毕业的社工。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仅有8178人通过社工师资格考试,人才缺口超过4万;广州市持证社工仅有2511人,人才缺口近5000人。

  
      社工个人职业发展瓶颈重重

  
      在2012年6月举行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广东省的报考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然而,要在社工行业中坚持下去殊非易事。

  
       黄发云从事社工才一年,就当上了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家庭服务部的主任。2005年取得社工专业本科学位的她一直不看好这个行业,毕业后转行开花店,直到去年兴起“社工热”,她才决定回到自己的“老本行”。

  
      “真正入了行才发现,做社工绝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黄发云说,今年年初开始,工作指标经常使她精疲力竭。

  
       黄发云所在的家庭服务部只有5名社工,但根据指标要求,他们一年需完成近300次小组活动,46个个案服务,900户上门探访和220次电话探访。

  
       为何社工工作压力如此之大?拥有10年社工经验的社工督导任中杰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来自指标设计的不合理。”他说,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面对的居民数量、主要问题各有不同,例如有的社区老年人口问题突出,有的外来人口问题显著,机构设计指标时若不“对症下药”,容易使指标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工作压力大并非他们感觉“社工难做”的唯一原因,社会认知程度低、薪酬低等老问题并未随着“社工热”而改善。“有时感觉我们就跟环卫工人差不多。”李贵兴无奈地说,“工作量大,工资低,还不被社会认可。”

  
       按照业内的标准,广州市一名普通社工的月薪大约在3000元至3500元之间,根据社工的学历、工作时长、是否持证等不同标准而有所起伏。

  
      “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增长,现在拿三四千,三五年后或许还是只拿三四千。”曾晓菁说,入门工资水平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或许尚有吸引力,但却很难留住有经验的老社工,工资的“天花板效应”才是导致社工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行业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

  
       尽管社工行业发展已经如火如荼,这股热潮却似乎并未影响到本地高校的社工专业。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张和清告诉记者,广州市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只有7所,每年社工专业毕业人数不足千人。就中山大学而言,社工本科毕业的学生中,约三分之一选择考公务员或进入国企,三分之一去往香港或国外的高校深造,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从事社工行业。

  
       张和清分析原因认为,目前,社工行业的社会认知度非常低,仍然习惯将社工归类为居委会大妈、志愿者一类,与公务员、国企员工等主流职业相比,自然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社工行业经费完全依赖政府,因而社工薪酬低,工作不稳定,加上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很难吸引到人才。

  
      “行业发展如酒酿。”张和清说,“社工是一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业,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来实现循序渐进、自下而上的发展。”

  
       对于社工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了信心。曾晓菁认为,社工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三方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

  
       任中杰预测称,社工行业或许会在两三年后经历一次“阵痛”,随着政府规范措施的出台,以及行业内的交流和自律,将会有一批不合格的社工和机构遭到淘汰。







原文链接:http://news.timedg.com/2012-08/21/content_11696561.htm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soso_e179:}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4 00:17 , Processed in 0.04830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