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孩子“懂事”了? 请不要让孩子过早成熟 + j' Q1 H F4 b8 F9 u
作者:鲍丰彩、叶辉
% i K) E1 Z$ P. y中英两国同龄孩子对12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 X1 e# w/ [! U% d) c. s O) l) }" U 他们都很自觉,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甚至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他们都很懂事,三年级的小朋友说自己“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因为老师教育我们是为我们好”;他们都很有抱负,10岁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发明家,对社会、对环境、对人民都有用处。他们都还是孩子,是家长心尖儿上的宝贝,老师眼睛里的好学生。而我们在给孩子怎样的教育,让他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了?
( O4 g. A8 r _: }$ A我们的孩子“懂事”了?
7 c6 U6 Z! k2 O: e* K% a N0 i 元旦前一个月,浙江省金华市北苑小学校长施益新到英国诺丁汉郡结对学校交流访问期间,抛给了英国孩子关于生活和学习的12个问题。采集完英国孩子的答案后,回到自己学校的施益新又叫来了年纪相仿的9-10岁中国孩子,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了他们。( c0 J4 a8 u- f
CFP 在学校里,你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9岁的英国孩子哈瑞说:“最开心的是学校里有很多活动日,最不开心的是不能到草地上玩的时候。”9岁的欧利佛参加了许多活动,他说自己最开心的时候是跟朋友们一起做慈善活动,给别的孩子筹款、捐东西。而在中国孩子看来,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考试考100分的时候,最不开心的事情是考试不及格。10岁的中国孩子包志安则说:“我们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因为老师教育我们是为我们好。”
8 ^& W/ f+ y) y; S+ ~; e 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克莱瑞最想当牙医,因为牙医可以做很多实验;莱恩想做女作家,她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很丰富,哈瑞喜欢踢足球,他长大了想当足球运动员。中国孩子王佳艺虽然喜欢画画,但是长大了想当宇航员,“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孙一文说长大想当歌唱家,可又失落地说妈妈说自己嗓音不太好。10岁的吴振强也喜欢画画,但是他想当发明家,“因为对社会、对环境、对人民都有用处”。
0 e* T8 x% a3 Q5 G: G5 g 你们知道英国(中国)最近或者即将要发生的大事吗?英国孩子告诉施校长一些重要的足球比赛、前几周的橄榄球比赛、明年的游泳比赛和网球比赛信息,还说明年伦敦要举办奥运会。中国孩子知道的大事是“要过年了”、“马上要期末考试了”。
- e u: k% [' |9 ^ j" o) {" B6 v 采访中再次回忆这些问题,施益新一直感慨中国孩子的“早熟”和“成人化”,他说:“‘玩’是孩子的天性,观察上面几个问题就会发现,英国孩子的生活中,‘玩’占到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的回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而我们的孩子,太‘懂事’了。英国的孩子在确立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和自己的爱好息息相关,而中国孩子的未来,更像一句口号,并不是从自己的爱好出发。”3 m: D1 ~; n3 o' U3 p* V: [9 R8 _
, A: J% g" Q% I* [( z; W/ ~
如何让孩子悠然度过童年?
: p' o9 j- x J. \* H. h, h( s; B 2010年9月,一本由浙江一线教师发起的专题研究报告《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令社会和教育界一片哗然,封面一个大红色的“救”字上面写着:“一线教师在呐喊,您的孩子还在吃错药”。《救救孩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该报告发出呼吁:让孩子悠然度过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5 T2 a0 c3 S2 _" P7 X 元旦小长假刚过,孩子们三天里都干什么了?记者在杭城几所小学里随机采访了近30位小学生,得到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做作业、看书、看电视,偶尔有学生回答去附近公园玩了一趟,其他小学生一片哄笑声。
, M# e7 \- E3 U) I6 Z' e 这个答案也印证了施益新的另一个问题:放学回家以后,一般都做哪些事情呢?英国孩子是游泳、跳舞、看书、参加活动小组。中国孩子的答案出奇的统一:“我回家以后一放下书包就拿出作业来”,“我回家先做作业”,“我回家就把家校联系册拿出来,看看有什么作业,然后做作业。”! L" g: Q5 j. ~# r" d; T+ H
“我们的孩子,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学习’在他们生活中的分量,看出‘唯分数论’对孩子无形中的伤害,仿佛学习是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施益新说。
9 i3 Y( u$ \9 x5 u2 n I3 m 放学后,爸爸妈妈经常对你们说什么呢?英国孩子的家长会问:今天在学校开心吗?都做了些什么呢?你今天喂你的宠物了吗?中国孩子的家长问:今天学了哪些知识?作业会不会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G8 L! I; o5 Z K1 V
在金华北苑小学校门口,记者问几位来接孩子的家长,你们眼中的好孩子什么样?家长们都认为“在家里听话一点,在学校里成绩好一点”是好孩子的标准,也有家长坦言,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有一根指挥棒时刻悬在家长头顶,他们只能牺牲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 s- T8 P; `' P) c5 X: `3 c: {4 g “我时常悲观地认为,如果今天社会对教育能够做到零介入,也许才是好事。我们教育的社会功能被压缩为‘人才培养’,而不是‘人的教育’,助长的是鼓励应试、追逐学历的社会风气。”《救救孩子》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吕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培养“接班人”的政治目的,让孩子早早地被体制化了。( ?8 W6 I0 b I5 I0 b8 L- h
6 l% i) {; a$ d, s; A% q) O& z. Y7 W+ @
给孩子以孩子的待遇
y* W4 D' v. Y" C 在英国考察交流期间,一个英国孩子问施益新:“你们学校哪个地方最好玩?”施校长告诉他,北苑小学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孩子们给它取名“花果山”,树林下有片柔软的草地。英国孩子听了高兴的拍起了小手,因为在施校长的另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中,英国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学校的草坪,因为他们可以在草坪上聊天、做游戏。
2 I4 |! ~1 O& Y* I, N k: f8 M 可是,在中国更多的校园里,柔软碧绿的草坪中总有一块醒目的标语,上面写着“禁止踩踏”。
. ?2 {- e+ @; y, E( l 施益新在回国后的考察报告中写道:“从英国学校设施上看,学校没有气派的校门,平房居多,树木当围墙,有大片的绿地。学习就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不张扬,不神圣。”
. A* {: C" X$ g" E$ ^4 d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黄岳杰认为,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需要唤醒孩子的内心感受,关注孩子生命内在的生长性,首先让孩子成为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而成年人的价值认知、社会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渲染却让孩子过早的社会化。
8 Z7 l- u4 J1 K) Q* I' N 那么,一个好家长该是什么样子?一个和谐的社会又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心灵生长空间?
5 G( g0 |6 [( p5 r' l0 t 游戏是儿童的天职,童年的游戏是儿童创造力的最高形式。孩子们何尝没有对生命自由生长的憧憬?
" l! F, \* c" g% R9 U) X* j1 p7 |2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