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2 i* ` Y; j$ T8 D0 [8 I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在今属捷克的小城弗来堡,四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其后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那里渡过。弗氏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专攻神经病学。毕业后继续从事研究,1881年获博士学位,1886年开设私人诊所。在医疗实践中,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
k/ W& Y# A/ M# | 1900年,弗氏出版了《释梦》一书,标志精神分析理论的正式创立,此后他不断地探索,一生著述甚丰,形成了他独特的理论。1923年,弗洛伊德患了口腔癌,他生命的最后16年是在同癌魔作斗争中渡过的。
. ?$ O- o. z& K: n, b 1938年,纳粹入侵奥国。弗洛伊德被迫移居英国。1939年9月23日,这位奋斗一生的心理学家逝世于伦敦,享年83岁。
5 B7 T; @! ^8 `具体理论:
7 Z& k* U! J' c- B6 s一、 精神层次理论7 M3 q) z- _4 ?$ h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5 P$ F5 f1 L% ^% J/ U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知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 X) K# P# c( Q
二、 人格结构理论:; u$ r0 _& W$ {0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 u) _" N& q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 R/ ^( E2 m% F- f- P0 M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O8 _5 J2 f9 B- n k' z; B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 E5 c# r- O) A C: Q1 V5 @三、 性本能理论:$ ?4 K0 x- V" C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 ?* e' W8 {# H- O7 ~" Q9 |' S四、 释梦理论( R/ J; r3 Y& k7 O: r2 j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 P: g$ J6 o; U; x7 V* X
五、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 ]' l( B) k. F% c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 G3 l) K8 u) {+ H, J F2 K' q: s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象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 b- d- g- w' d& ], b
3 @$ Z* D3 E8 \+ K) ]' ^2 ?' j/ [5 f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 O# C) E9 Z5 E- T" R5 S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5 L& [4 A9 e! x1 w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 a+ X' q4 ~- P( b# K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a" Y2 B8 M0 {2 _8 I7 t6 F3 u+ B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 X" B6 K3 y+ i: V# @1 ?) h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 \) ^# `7 l. j" \2 i
+ f( S( y/ @1 j5 y$ c( {- U5 t! J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 ^( N- P8 ?* N i, I8 I" J 升华 ——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 r* n5 O d! U, Z* h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1 ] b0 y1 Y) n( y6 L+ {! @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触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5 ?; U0 o. V5 P# @& u4 u a1 ` B, |
总结:5 a6 S9 i1 g8 |
科学价值
/ e4 F3 j: G- k& ?' \1、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在传统心理学所所忽视的无意识、梦、错失行为、遗志的机制、性心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以前认为不可理喻的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打击了迷信、巫术,为科学争得了地盘。对这一点,弗氏自豪地说:只承认意识的心理学从来没有能够解释明显依赖于意识之外的其他因素的现象,只是停留在那些被割断顺序的阶段上。
8 V2 H; M- q( ]' q- b7 R 2、致力于人的心理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研究,加深了心理学的研究层次。他从一种动的意义上去把握人的心灵,对心理层次的划分,对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内不同的内容分析,三部人格结构的相互制约,人身上两种本能的此消彼长的斗争,精神的各种防御作用的论断,都试图从深层次上揭示人的心理运动规律,处处将人的心理描绘成一种不同力量的角斗场,打破了人的心理无矛盾的旧观念,从而对各种心理现象做出解释。在描述这种动态时,弗氏创造了全新的词汇来构成他的理论,使人耳目一新。$ A, |) Y. [6 P# g. o) E+ T, r1 j) w
3、促进了对心理一精神疾病的防冶。 各种心理—精神疾病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因为它不象器质性病变那样可见,便于研究。人们至今对于它的发病原因,导致人精神失常的途径知之甚少,故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弗氏首先探讨了神经—精神症的病源、症状的意义,又创造了独特的治疗方法,治愈了许多人。更主要的是,他促进了精神分析这种医治人心理疾病的重要科学手段的发展。直到今天,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仍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重要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当今心理治疗技术和手段名称虽不相同,但大多脱离不了弗氏的窠臼。还有,他坚定地认为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这一点也鼓舞了后来的医生们去不懈努力。
4 X6 `0 [- R1 p- h4、弗洛伊稳对“性”、 “性心理”的研究,冲击了传统的性观念,促进了性科学的发展。虽然,性是人的本性,性生活、性需求是人的生理需要,但封建观念导致人们以谈性为耻,更不要说研究它了。弗氏涉足这一学科,不避污蔑误解,进行了大胆而又审慎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一方面开启了人们的科研智慧之门,更主要的是使人们破除了对性问题的偏见,而以科学的态度去正视它、研究它。8 T! K. e; l" _) d# t# b5 e: E
5、弗氏对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文明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评价这些社会现象。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有些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很难把握,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亠把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钥匙.例如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里的男主人分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小姐的爱遭到拒绝后,恨和爱交织的感情,以及在这种情感下所采取的怪僻行动,弗氏学说就可帮助理解。( z7 K6 P- ]# B; K1 I$ a
不足0 @& Z4 S7 u! y/ w L; @+ c, n( Q
许多人认为弗氏的学说有明显的不足。有人认为他在研究方法上,缺少科学的实验数据,只凭病人的叙述,以精神病人的表现来推断正常人心理,从方法的角度看不足为据。许多人认为他过分强凋无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有人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所取得的所有巨大成就,都是人类在意识的指导下工作的结果,这是人所共知的。把性本能强凋到无所不包的地步,是不合适的。其认为性本能是人生最重要的动力的观点,也受到批评。
* v1 v ?# W k/ [ 另外,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也不容易为人所接受,他似乎对文化、文明的进步也多有否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