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57|回复: 1

“离开实践,社工专业将成为无源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苏州科技学院  社会工作者系  朱爱华2 C3 y/ t. w' E7 ^2 m
! H. k) {6 G; r$ ]# e& k2 @, T
2007年11月,我校社会工作0512班李越同学获得了第五届“约翰·凯瑟克爵士全国社会工作奖励”。该奖励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香港凯瑟克基金会支持下,从2003年起开始设立的,用以资助会员单位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优秀学生赴港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该奖励的评选,除对学业成绩有所要求外,格外重视申报人是否能够自觉地将专业理念运用于社会服务实践,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1年,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这一荣誉的取得,与这些年来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在实践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0 `& h+ F! V6 O0 Z! j" @
) F2 k1 ]8 \$ `9 p1 e+ e/ C! A( T. {
实践与教学、科研共为一体 + [4 I. M7 p: w, L" e! G$ `, j1 z
在采访中,人文学院院长祝曙光教授说,办社工专业,光靠在课堂上讲不行,要带学生走出去,多实践,离开实践,社工专业将成为无源之水,只剩下干巴巴的东西。的确,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概念等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能。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去完成,与其他一些专业不同,实践环节贯穿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每学期都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是该专业的特定需要,也是其特色所在。
/ g; I/ b' K8 x' t0 t2003年12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南开大学举办实习师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朱爱华老师回来后即与社工专业其他老师一起探讨专业实习模式问题,并申报了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环节研究”,最后总结出课内、课外一起抓的基本做法,一方面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同步实习,另一方面以专业性的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 ]% r* F, E! c8 m* K  I9 t. a
- C3 [  E- ?, S; M7 c, u) ]) u3 D
实习与课堂教学和谐对接
2 v/ U. e, f1 l7 {
2004年上半年,陈建兰老师给03级学生讲授《个案社会工作》。她在上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到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金阊区老年公寓、盘溪第二社区去实习,每人完成一份个案工作。实习一直延续到当年的短学期实践教学周,这是社工专业课程同步实习的开端。在社工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一些属于方法类、实务性的课程,对于这些课程,要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安排适当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实习与课堂教学对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失之空洞。 5 ~6 P9 c: H3 D
2004年12月,在江苏省首届社会工作教育片会上,陈建兰老师用“在尝试中进步”概括了自己指导学生课程同步实习的体会,这也是所有专任教师的心声。通过几年的摸索,实习与课堂教学对接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04级张笑颜同学至今仍对大一学习《团体社会工作》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成长小组的情形记忆犹新。
" F8 }; ]% X2 u2 l  F
" S$ ]8 D0 b( O$ a3 {! f: \3 h% }社工协会:打造科院第一公益社团 , T+ L, r# o& ~5 N! E# I: P" X
2007年9月,“新公民杯”全国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评选结果公布,我校社会工作者协会申报的“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关爱民工子弟学校”获实施类项目纪念奖。社会工作者协会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社团,创立于2003年12月。社工协会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推广社工理念,辅助社工教育,开展社会服务,全力打造苏州科技学院第一公益社团。 5 o) ^3 i1 Q1 z# _- N# f3 x, L
在经历了一年的摸索期后,2004年12月,由协会承办的第一期《社工报》正式与外界见面,标志着协会开始步入常规发展的轨道。2005年5月,为落实苏州市的“伙伴计划”,社工协会在我校三校区为胜利民工子弟小学募集助学资金及学习用品等,这是协会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活动。至此,协会基本形成了以理事会为核心,以项目部(搞活动)、编辑部(办报纸)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运作模式。 0 |9 O5 j1 G% x9 l3 T7 l3 _- r
从2005年开始,借助“金秋科院”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平台,社工协会每年举办一届社工文化节。社工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既激发了社工人继续开展第二课堂专业实践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冷静地反思社工协会的运作模式该如何完善。2006年第二届社工文化节闭幕后,经过认真思考,社工协会提出了项目、机构重组的设想,以项目部为基础,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以编辑部为基础,传播社工人文精神。
$ q. N" s, C3 m; n实践是对外学习与交流的过程。2005年7月,社工专业两名学生参加了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与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社共同主办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建立”培训活动,其后协会一直与上海有关社工组织保持合作关系,2006、2007年参加了他们主办的“手牵手”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对外交流让社工的师生学到许多成熟的国际社工经验,特别是“服务—学习”的课程理念。2008年他们分赴吴江、南京、武汉、宁夏等地,与新加坡志愿者一起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6 I# j( f( _. g, i3 |5 c9 _: j1 t, B实践对地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4年7、8月,苏州市平江区观前街道在江苏省率先开展社区民主评议活动,受平江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委托,社工专业师生独立承担了活动中的民意调查任务,《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对此有专题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有点技术含量的实践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7 08:59 , Processed in 0.04124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