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飞,毛飞飞
* _8 o& r' K; j- y0 |& R' x(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 W3 G3 ~% }$ N2 x[摘要] 随着社会的转型,妇联工作面临社会化转型的同时也有许多的机遇。为弥补当前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的不足,妇联工作应在工作定位、组织形式、工作队伍建设、工作对象、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支持体系等方面建立框架体系。构建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的框架体系有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Q, B# r$ e; T" E& x O9 {7 W t[关键词] 妇女工作:社会化;框架体系
6 R( b; a; ?7 s- E[中图分类号]D44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838(2008)05—0020—052 r8 I1 R% Y5 O: w/ ?- k3 Q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zed System of Women’s Federation in the New Time0 n: Q- @1 ^6 {+ W1 @4 ~
CAO Zhen—fei.MAO Fei—fei
) R+ H3 S2 T; E4 ?- k; }* }3 o% w(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 1 0093,China)
& K( [/ z s& o vAbstract:With social transformation.Women’s Federation is faced with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some chances.
5 ~/ A2 |7 b% fTo compensate the present inadequacy of its socialization,Women’S Federation should set up framework system in1 [& Z; U7 P9 p: o- F) }& b
work location,organizational pattern,team construction,work system,work methods and supposing system.The
7 ~6 x. l4 z/ b" L% R" C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zed framework system of Women’s Federat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 l/ F8 B7 J- Y' L: X. j5 d, gKey words:women’S work;socialized;framework system2 p) M) d) v! o& Y8 ^2 X
一、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面临的机遇' f$ d& M9 d6 [
1.科学发展观为妇女发展和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妇女发展和妇联工作注入了新的理念,提供了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境界。各级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和社会舆论环境。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为妇联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确定了更高的起点,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1)妇联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可以大显身手。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联统筹城乡妇女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妇联在农村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群众优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妇女的工作。(2)妇联组织町以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在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过程中,主动参’j事关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公共事务,配合政府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为广大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3)妇联组织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可以争取大的突破。抓住机遇,打破区域界限,借助东部地区的智力、技术、资金优势,加强妇联问的交流合作,推进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妇女的对口支援和互动,推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4)妇联组织在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妇联要引导妇女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做贡献,为扭转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减少人口压力做贡献。(5)妇联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中可创出新成绩。妇联组织可以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妇女发展的有益经验,争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参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推动妇女的全面发展。2.社会转型和社会管理变化为妇女发展和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提供了机遇首先,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给妇联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活动和发展空问。中国全方位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初步分离,市场和社会控制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各种公共服务职能日益专门化与市场化,简单行政干预的工作方法也不适应社会现状,要求妇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政府提供资源来开展活动的工作模式,积极地从市场和社会中寻求各种可利用资源和支持,依靠市场化、项目化运作方式来获取活动资源,扩大工作的支持体系。其次,在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过程中,政府分离出部分职能,这就需要妇联积极承接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配合政府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妇女儿童的切身利
: U- a% S( \% D$ S7 [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成为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客观上要求由多元主体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党中央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使妇联参与社会管理成为町能,而且妇联自身具有的优势更是促进了这一可能性的实现。在积极探索参与社会协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没有独立的专门负责妇女事务的政府部门,妇联作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妇女组织,实际上承担着部分管理国家妇女事务的职能。特别是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标志着妇联组织既有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群众团体的基本特征,也兼有政府组织的某些特点和职能,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事务管0 X" E- V/ t+ C9 i4 m3 }9 U) Y# K+ }
理模式,也是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和承担国家妇女事务管理的重要方式⋯。
; }# O! F; c( Z6 [7 S5 z* S# K, t4 ]/ L- |( }
二、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内涵的现有研究5 X7 L- o1 @ f4 P) @ {
张明珠认为,妇女工作社会化,就是协调教育、卫生、民政、计生、文化等政府职能部门,整合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为中坚的骨干队伍、以各级妇联组织的专职干部和基层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操作队伍、以各专业领域的行家为龙头的监测督查队伍、以热心少儿工作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为基础的科研队伍的力量,通力合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从而为妇女工作开创新局面旧J。张明珠较为全面和准确地阐述了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李晓燕认为,妇女工作社会化成为社区妇女工作在新时期下的必然趋势,它在内涵上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妇联,融入社会。二是要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妇女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建立运行机制。三是妇联要面向各群体妇女。四是妇联要建立动员社会为妇女服务的全方位工作体系"o。李晓燕突出了妇联妇女工作社
/ ~& g! h, {0 W$ \( q! e会化的“社会性”的一面。贺莹认为,妇女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统领,以《妇女权益保障
/ I% d8 [( I& G' k# o1 h5 w3 e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为依据,组织、协调、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参与妇女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妇女,构筑一个具有开放型功能、充满生机活力、适应现代化妇女运动需要的社会化工作体系。这由妇联基本属性、基本职能和现存问题决 % s3 ^: {2 t) X# `1 N8 y( Q
柏志英在《战略机遇期妇女发展与妇女工作》中对妇女工作社会化的界定是: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广大j【j女儿童开展多元化的服务,以促进妇女整体进步和妇联自身发展;就是跳出如联的自我循环,融入社会,使妇联的工作目标、运行机制、操作方法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构筑一个具有开4 b ?+ Y% D8 B) W8 {$ d
放型功能、充满生机活力、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具体地说,一是在工作对象上,要立足于广泛联系妇女群众,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各界妇女中去;二是在组织形式I:,要构筑立体化-、网络化的妇女组织;三是在领导管理卜,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妇联主抓、各方配合、社会参与的机制;叫足在工作机制上,要注重发挥自身的% b% m/ s! i8 g
内在动力,善于整合社会力量,将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的和教育的力量结合起来,固本强身,增强T作活力;“足在工作方法上,要运刚群众化、社会化的方式开展妇女T作,源于社会,融人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妇联工作有效地影响社会“。笔者认为,妇联女J女工作礼会化是随着社会的发胰变化,!!J联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并建立与社会各界的良性:甄动合作关系,借助社会力量不断将妇女上作推向全社会的过程。这一概念强调联枉新形势下突破原有的妇联工作模式,挖掘社会资源,突出妇联在整个妇女工作中的协调、组织、推动作用。』}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妇联组织不断调整f1身的工作目标、上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即女j联组织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协调各方力量,动员各界支持并参与妇女工作,建市网络式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过程。通过社会化的丁作路径,使妇联组织更好地承担起组织、动员女J女的社
* \ a4 }& `4 b2 }9 U会管理工作。三、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的框架体系1.工作定位妇联组织以参1j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基本. X0 Y- z9 K1 A
2.职能,要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来开展自身工作。经济建设中要为妇女群众参与发展争取政策资源,提升妇女人力资本,统筹推进不同阶层妇女群体的发展;政治建设中要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表达利益的职能,推动更多妇女参与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文化建设中要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妇女自觉的精神追求;社会建设中要主动承接政府的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服务基层。2.组织形式阶段我国妇女在社会构成、职业分布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妇联单一垂直的层1 W1 D0 {- B ?0 I* `: B7 z
级式组织建制,难以组织和联系已经变化了的多层、多样、多需求的妇女群体。这就需要在原来妇联组织形式一纵一一横(一纵指自j:而下的全冈、省、巾.、县、乡(镇)、bJ'女-I联组织;一横指妇联团体会员)的基础卜,继续完善纵向组织网络,加强与横向组织的联系,积极拓展外同组织,巩固基层组够,Jt-努力构筑立体化、网络化、广覆盖的妇联组织。第一,要加强与党委和政府各部门的联系。第二。加强与社区组织的联系。第三,要加强与个体、私营企业组织、外资企业、合资氽业及国有企业的联系。第四,要加强与民问组织的妇女团体联系。3 M, q% z) `; w
8 j% m4 X d+ u1 U( ^
四、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F; C- T4 @7 x3 d$ ]+ n0 T% [$ A% g1.理论意义
- X0 h+ j6 b8 m/ o把社会转型理论与妇女工作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构建新时期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框架体系,
( ^" Q9 P% X7 V能够为新时期,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妇联工作提供
% u/ y) B$ ^" x1 K3 Y" a一种理论上的参考。在对以往的妇女工作社会化+ D( k9 `/ L V" }+ n$ l$ s
理论总结上,以期更好地弥补和完善以往的妇女工
# L2 u5 K2 Q7 B! z6 G4 B作社会化研究,建构新时期一种新的妇女工作的理
7 }7 B5 B) g- G- i/ M# e! J" R论体系。
7 K; ?) X, z: J- X; {2.实践意义8 }, _; P0 h; Y; |, Z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不等同于政府管理,就是以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而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和群众' E5 i5 h8 Q. |$ {
的桥梁和纽带的社会群众团体这样一个角色定位,就决定了它在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社会管理”使传统的妇女工作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转变妇女工作的传统模式就成为了必然。社会化模式的提出能更好地切合时代的要求,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同时能把党委、政府、各种社会团体、社区的资源和力量联合起来,更好地动员妇女参与到妇女工作中,从整体上推动妇女工作的发展。
- ?$ F0 T6 A k) y# L% z$ I参考文献:1 D, j; e7 ]8 n9 {2 q: W
[1] 杨湘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妇联组织发展
& y% m9 E5 r4 b& o的思考[A].中国妇女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北
9 K$ Y$ H$ }& s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50—257.
% a2 G/ A9 U" R# w2 o[2] 张明珠.整合社会力量推进妇联工作社会化[J].工5 H; \- G' R$ w1 O, k
作研究,2002,(11).' x) @/ B b0 Q, M9 n, }8 q
[3] 李晓燕.妇女工作社会化与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网络化: Y& r6 h' l; N/ w4 p; K% i1 j
的深层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6).
) g" V$ K4 o! w! `9 o0 W[4] 贺莹.浅析新时期妇女工作社会化[J].桂海论丛,$ i6 A4 U- _. w9 C8 l7 m" O) a( J% W
2003,(7).
- N+ p/ j6 c( |[5] 柏志英.战略机遇期妇女发展与妇女工作[M].南京:$ U; l& d# k! D-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2
2 ?; q$ D6 b/ V y" X- g
& n; y8 U$ i! z' y8 }. K& G1 s; ]- ~# b3 b: z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草根渡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