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54|回复: 0

[新闻媒体] 社会组织越强大公共服务越充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08月08日 08:03
来源:南方日报
自上月底市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来,东莞最近应声而动,酝酿和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管理的新措施。从出发点而言,这些措施对提高东莞的社会管理水平无疑是有助益的。

8月5日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透露,将面向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率先为这两类社会组织“松绑”。

所谓的“双轨制”,是东莞创新培育社会组织的一种新探索。根据以往的要求,只有达到一定人数,拥有场地和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才达到登记“门槛”,一些刚起步、硬件条件达不到“门槛”的社会组织不会被纳入。东莞实行“双轨制”后,那些达不到“登记”标准但工作性质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社会组织可先“备案”。这项新政为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松绑”,草根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社会组织有机会因此获得“名分”。

一直以来,一些民办的公益性组织面临着没有“名分”的尴尬局面。由于场地面积、经济基础不达标,或是组织性质不明确,这些社会组织尽管是出于公益性目的而成立,并对各类人群提供了有效的公共服务,但依然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登记认可。由于是“无牌”机构,这些社会组织在举办公益活动、吸纳社会关注等方面受到诸多掣肘,一些组织甚至因此而陷入发展困境。这种局面显然与东莞试图由“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目标背道而驰。

目前,东莞登记注册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仅有27家,仅以数量而言,显然难与东莞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复杂的人口结构相匹配。事实上,更多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处于“无牌”运行的状态,它们的生存状况也亟待相关部门关注。此次东莞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正名,或可成为东莞社会组织逐步壮大的一个良好起点。

在东莞的各类社会组织中,社工组织算是发展相对较好的一类。东莞自2009年建立社会工作制度以来,引入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保障了社工组织的良性发展。而反过来,社工组织也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形成双赢的局面。

尽管如此,东莞还是出现了社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流失数量过大的尴尬状况。有数据显示,去年5月份之前上岗的360个社工目前已流失了80多个。

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与社工行业对从业者的高要求有关,它需要从业者有极大的耐心、专业的实践能力,并能守得住寂寞。另一方面,也与东莞的社会环境相关。东莞绝大部分社工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且以外地人居多,他们初入东莞,多扎根于基层,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单调的生活环境,又很少能结识有共同兴趣的同龄人。环境的落差,加之服务对象对于社工行业的不理解甚至排斥,很多年轻的社工于是将社工职业作为就业的跳板或缓冲,转行者自然不在少数。

日前,东莞社工池文华就东莞社会建设问题向市政府递交了建议信,8月3日,东莞市副市长成洪波与东莞市民政局局长杨东如等约见了池文华。杨东如表示,为了更好地育人、招人、留人,考虑将社工薪酬从每人每年的6万元增加至7.2万元,并从经济、生活等多方面为社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应该说,提高薪酬是留住社工人才的一个好办法,除此之外,东莞还需尽可能地为社工创造相对良好的从业环境。比如,破除社工是为政府服务的错误思想,避免过多的行政干涉,让社工的工作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并因此而增加社工的职业满足感。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24 13:01 , Processed in 0.03972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