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社会工作定义如下: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手法,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企业及其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员工互助精神和自助能力为追求,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员工福利,提升企业效率,促进员工和企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介入手法与工作过程。
- ^, a( U) j- M) q) E
% T6 n/ Z# H0 `. P F. j& O二、要素与实施: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及功能企业社会工作有其社会服务模式、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功能,对之作简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企业社会工作的内涵,有助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 [ ?8 |% e9 z7 T3 \$ a) {1 a! G
1.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从香港的经验来看,企业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的是劳动人士的工作生活素质和职业福利,注重就业者就业及工作生活服务,因此,其工作模式就表现为“个人发展取向模式”和“社群权益取向”模式。“个人发展取向模式”是与工作生活相关的心理-社会服务(Psycho-SocialServices)模式:如雇员辅导、劳动者支持小组、压力舒缓课程以及人际关系训练;对雇员的职业培训或再培训;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如就业介绍与选配,面试的训练与模拟,就业后的跟进辅导等等。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过程形式来看,有些服务组织或单位提供集中的服务,也有的服务组织和单位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类别和项目。以上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形式主要针对劳动者个人,因此被称作是“个人发展取向”服务模式。“社群权益取向”服务模式是从宏观上针对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企业社会工作,其内容主要为:劳动法律方面的咨询与宣传教育;劳资纠纷以及工潮过程中的介入,劳工权益政策方面的倡导与帮助。这种类型的服务是为服务对象的权益而工作,因此被称之为“社群权益取向”服务模式。“个人发展取向”和“社群权益取向”只是服务的着重点和着眼点不一样,事实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香港不少企业社会工作的单位都能够提供这两方面的服务,也就是提倡一种“综合服务取向”,即既考虑到劳动者个人的服务,也考虑到社会政策环境方面对劳动者及企业、企业主的影响而采取的综合服务。
d- W# \! Y; G! }$ R+ p l
% o* ^3 q1 |* X, [; W# a2.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主体机构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香港的服务机构看,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主体机构有五大类型:第一,非政府机构主办的独立工(企)业社会工作计划。其实施主体是非政府机构,有自身独立的服务机构或附于社区服务单位,经费大多来源于社会福利署以外的资助,如公益金、赛马会、教会,以及自行筹募等。其工作人员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内容呈多元化,有较大空间推广“综合取向”模式,但重点在“社群权益取向”。第二,社区中心工业社会工作部。就是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调配资源,成立一个“工业社会工作部”等专门的部门,附属于社区服务中心内,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多元化服务。服务经费来自社会福利署的资助或其他资助。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为工业社会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协助下开展工作。第三,雇员再培训计划。该项培训计划获得香港政府再培训局的经费资助,以职业再培训课程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就业服务与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主体单位仍借助于原有的社区服务单位,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与其他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担当服务工作人员。其工作模式主要为“个人发展取向”,也有少数的“社群权益取向”。在这项培训工作中,还强调了雇主的参与以增加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就业成功率。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为工业社会工作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工作。第四,雇员辅助计划。特指非政府机构以社会工作取向举办的雇员辅导、培训及其他辅助服务。这种服务工作多见于一些服务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雇主,其服务内容主要为雇员做辅导,也包括相关的培训和雇主愿意支持和满足雇员的其他福利需要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偏重于“个人发展取向”。这种形式表现为工业社会工作的又一种组织形式———非政府机构的服务以及雇主支持和资助下的专业服务。第五,社会工作取向的劳工服务团体。这一工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具备社会工作取向的独立劳工服务团体所推行的带有独特关注的服务工作,如工业健康、妇女劳工等等;其经费于劳工服务团体自行筹集、社会捐助或特别项目的资助。这些团体本身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和工作人员,包括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及其他劳工服务工作者。其服务模式偏重于“社群权益取向”,也有的团体较为关注推行“综合取向”的服务。这种形式表现为工业社会工作的特殊组织形式———劳工服务团体的专向性和专门化服务。可以看到,香港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主体机构主要表现为非政府组织、社区服务中心、政府部门、工作机构与雇主协作以及劳工服务团体等几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谓多管齐下,换言之,针对劳工及工厂企业的各种问题,香港企业社会工作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其内容涉及到劳动教育、技能培训、劳工辅导、特殊成员服务以及相关宏观政策和权益的宣传和保障等多层面、多方面、多类型的服务。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资助、雇主的投入、社会各界的捐赠以及服务团体的筹集等等,从而在物质层面保证工(企)业社会工作的展开。
$ M" O4 V3 p2 r" T0 f3.企业社会工作的案主对象。与其他社会工作手法的案主对象不一样,企业社会工作的对象不是环境各不相同的单一个体,而是环境相同,面临问题相似的一个群体———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社会工作的案主就是一个案主体系(ClienSystem),包括:企业员工。他们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企业的管理与运行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生活条件。企业员工家属。企业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不仅受企业本身的影响,也受其家庭生活及家庭关系的直接影响,为此,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也必须扩展到员工的家属。企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价值观和管理水平对职工的直接影响很大,如何协调好管理部门与企业运行以及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高层的决策、中层的管理以及基层的实施过程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企业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以求得企业和职工之间良好的互动,达到既提高管理效率,又提升职工福利的目的。社区。这里的社区特指企业所在地的社区、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这些也是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的案主要素。
' H: p. N' }3 V- Y: M. R& m
) ?4 _* C1 {, O! `4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