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驿站”开网店圆创业梦?
【信息时间:2018/7/30 阅读次数: 7 发布部门:宣传部 】[url=]【我要打印】[/url][url=]【关闭】[/url]
残疾人巧手“编织”新生活,却遇销路难题
漂亮的丝袜花、可爱的串珠动物、精致的钱包……在姑苏区金阊街道桃花坞残疾人日间托养中心,一间位于二楼的展示间里,摆满了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出自残疾人之手。
由于残疾人制作手工艺品花费的时间比常人多,成本相对较高,而且销售渠道单一,这些手工艺品可能好几个月都卖不完,这让托养中心的负责人王良玉十分发愁。最近,王良玉想到了一个新招,她打算开一家网店,把手工艺品搬上网络销售,让残疾人也当一回创业“潮人”。
残疾人自强不息用巧手“编织”新的生活
桃花坞残疾人日间托养中心位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西侧一条小巷深处。走进大门,来到工艺品制作室,三名残疾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编织。很快,一个由串珠做的钱包初现雏形。
对于王良玉来说,她更喜欢托养中心的另一个名称——“康复驿站”。在这里,残疾病友们聚在一起,学习串珠编织手艺,努力工作,尝试自食其力。今年40岁的病友小琳(化名)来康复驿站已经有8年时间了,她和病友们坐在一起,熟练地串珠、缝线,脸上的神情专注,跟正常人无异。事实上,她是一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病人,之前由于患病不愿与人接触,常常足不出户,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了解到小琳的困境后,王良玉送她去了再就业培训班学习串珠编织手艺。如今,小琳已经是病友中的编织高手,用串珠做金鱼、十二生肖等工艺品完全不在话下,就连比较复杂的钱包也做得有模有样。每个月,小琳能领到好几百元的工资,这让她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以工代疗’是康复驿站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通过简单的劳动配合治疗,既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也体现自身价值。”王良玉说,通过这种方式治疗,病友们自食其力,变得自信、开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手工艺品寄托希望却面临销路不畅的困境
如今,长期在康复驿站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残疾人有7名,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精美,而且种类多样,但是,由于制作成本高,销路单一,手工艺品容易积压,让王良玉很发愁。
王良玉告诉记者,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每天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而且制作速度比常人慢。一般来说,一位残疾人用串珠编织一个钱包,需要两天时间,而普通人可能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正因为这样,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人工成本比较高。
目前,康复驿站的残疾人每个月可以制作30个手提包、120个小动物。王良玉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把这些成品销售出去,给残疾人发工资,“每名残疾人一个月的劳动所得在200元到300元左右。”但是,残疾人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并不多,除了依靠区残联开设的窗口单位展示销售,其他就是靠一些活动义卖,销售数量有限。
由于无法及时销售出去,手工艺品常常积压在仓库。但是,为了不打击病友们的信心,工资得按月照发。为此,王良玉和康复驿站的工作人员常常自掏腰包,垫付病友们的工资,“我们5个人每人掏几百元,一个月垫付一千多元,等手工艺品卖出去了,收回了成本再还上。”
为销售寻求新路尝试开网店帮自己吆喝
每次有人来参观,王良玉就成了“推销员”,卖力介绍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倒也卖出了不少,但是靠这种方式销售,始终不能成为常态。左思右想,王良玉想到了一个新点子,“何不再开一家网店,专门卖病友们的手工艺品?”
最近,王良玉正在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她与一家社会组织联系,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帮忙在一个知名网络销售平台上注册一家网店,并将产品陆续放上去。考虑到康复驿站的人手有限,没有精力打理网店,她希望能有爱心人士帮忙维护网店,管理网店的记账、进货、卖货、管理等一些日常工作。
“目前,网店还在筹备过程中,不久就能正式对外营业了。”王良玉告诉记者,开设这个网店,渴求的并非是出于同情的社会认同,而是希望能让残疾人的手工艺品真正进入市场,为病友们提供一条融入社会的途径。
岑庭孝摘自2018年7月30日《姑苏晚报》记者 朱雪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