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较早抛掉公职的那代人,我突然发觉,最近有办法有能力的朋友们都在纷纷“回流”到体制内,变身为公家人。 3 f2 N' c x6 u5 r: I5 k/ A 1 j1 D9 j) L3 t- o, M& X. b# Y. X. L一顿顿的庆祝回流宴上,“回归客”们一身疲惫,一肚子遗憾,但一脸喜色,羡煞旁人。忍不住也自我盘点职业生涯,惊出一身冷汗,发觉自己跨出大学校门后,居然一天都未在体制内呆过,从未享受过“党的恩情比海深”,不由悲从中来,什么叫一时糊涂。年轻时被改革开放的美丽蓝图诱惑,以为从此遍地皆是机会,普通人流血流汗流泪奋斗,克勤克俭便能扬名立万,如今方晓得谁是国家真正的主人翁。. u7 I. I4 O7 K' W$ `- d, x
# q/ N2 p7 |9 l! R4 Q
争相回到体制内,从外人成为“自己人”,这是眼下中国最时髦的命运转机。倘若你没有足够的能力达到经济自由,储蓄够了不怕通货膨胀的养老钱和救命钱,抛弃了公职的这一代人除了回流体制内,还有什么更靠得住的退休路径呢?难怪所谓“国考”的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今年更是首次出现了3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倘若没有过硬关系,这几乎是挤进红领阶层的惟一途径。# e$ F' o4 _) M! E
0 a( W; V9 {) t9 K
女友最近重回体制内,为此,她足足准备了一年,笔试、口试,过千关,斩万将。如今,女友说自己晚上睡觉都会高兴地笑出声音来,颇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感慨。她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正常地进入了政府机关,本来看透了一地鸡毛,不想再在体制内干耗,才毅然决然跳将出去,惊呼上了理想主义的当。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小零碎诸如挤公交取代坐班车,盒饭替代公费食堂,大烦恼包括住房、医疗,统统要自力更生。好在女友毅力卓绝,知错就改,到底还是上了岸,重新成为公家人。生死压力瞬间演变成了领导喜欢用句号还是逗号的公文游戏,不啻为一场人生轻喜剧。 % y6 G% B s( n: q; `9 n' l, V$ e0 Z Z% B6 _( U0 K
体制内到底有多诱人?最简单的测试办法,是去体制内的食堂大吃一顿。曾经去蹭过某体制内单位的食堂,那叫一个温馨:豪华自助餐琳琅满目,中西小吃样样俱全,末了还每人一个酸奶,只付4块人民币。而这4块钱还是补助到卡里的,卡内金额每月根本花不掉,于是还可以换最昂贵的牛奶,最优质的花生油。令俺嚼着嚼着,心里一酸,还是社会主义好! ; R# J4 M T$ T5 V }' j; K $ u/ W _0 r: M8 M体制内的好处可远远不止这点小恩小惠。GDP涨得越高,百姓税负越重,体制内生存越美丽动人。当全中国百姓都水深火热,被房价、物价抽筋扒皮的时候,只有体制内还可以安之若泰。譬如房价涨上天的时候,体制内的人民能用按市场价只能买一个厕所的钱在黄金地段买一套好房子,大可以安居乐业。而油价每每和普通民众悍然撕破脸的时候,体制内的人民照样笃笃定定,因为公车即私车,私车也有公家发的名目繁多的油补,大可以姿态高雅,隔岸观火,说不定还可以火中取栗,利益均沾。体制内且成为一个“世袭”阶层,孩子上学方便,安排工作方便,只要体制存在,该阶层便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g$ l6 g$ F5 x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