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713|回复: 0

迅速调整情绪的心理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韦奇定律 : D6 S) E. M+ V  q$ L7 w; ~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 K! B; W% g; q9 Z- G' x9 R% S/ ^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 [- j- `) s, a6 @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 t( J% I4 h# R5 y- v- F+ w" |- I' C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6 n. S6 _' l3 z/ F$ i' _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 Z0 }3 c8 u0 Q, s' B* D/ u+ f# U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8 I7 Y3 Q' ~) B! N4 A# F7 |" r9 n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0 w; B" r) D8 ?; Q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 X# i4 V; @3 j0 O# |◎巴纳姆效应
$ @% Y; d% s. [4 Y+ ^/ c$ y- C% ?! k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即所谓的“从众”。* K3 l4 M5 Q4 G5 L, W* P- M- S: F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4 q/ ?. I, v1 m) ]1 Z; H) Y# A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 ^/ d+ U$ [& ?7 k+ l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 T2 w8 F1 K; W2 p2 Y4 K1 u% h& M0 t; r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8 j3 D3 ]7 l! H4 L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 A; C; q2 ?& M7 d& G) x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2 }1 I) R' t" f1 x  K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 ~( D- \% L9 T+ @3 d  第四,要善于总结。 , n; m0 [! t& n; [/ V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9 d* j* P: c& b3 j* @8 N# k# S, i1 W% m7 R$ V( q3 r& ]
4 V( B4 r. g9 K

4 D9 D  Q# e0 m+ N
  @# G5 e" R# z3 X 6 b& B  w6 s4 r
◎杜根定律 9 r3 C2 l7 P, M& \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8 _3 T* d+ L, ~' s" T2 f1 R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 M) H8 ~- R2 m; D; n2 F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没人能实现这一目标。于是,许多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使人在4分钟内跑l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用4分钟跑完l英里的纪录,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他们相信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罗杰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得到。如果没有自信他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 x+ o) h" k4 t3 z& M9 X' K" Y        美国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一个人胜任一件事,有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会办好。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 D# x7 m9 |+ J7 i2 a% n) ~+ D; z[size=+0] ◎跨栏定律 - [! v% @7 Y5 i! x: _" W
  ——把挑战困境看作一种享受 1 p& h$ R( V+ D/ y6 a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
6 z: m2 x, G9 \) @9 L0 u% }9 G  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这个发现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 U4 T( m. B7 F* w' }( v- p
  因此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8 |6 V; b& k# A4 m: T
        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变成了珍珠,我们要善于把局限变成优势。障碍使我们更强大。英国有一句老话:如果这件事毁不了你,那它就会令你更加强大。苦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向上的阶梯。疾病也一样,它使弱者的脏器受损,最后夺取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样能使强者的脏器更加强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顽强。
8 S- v5 Q- o0 Q# x; W6 I# C5 W1 @6 X% L, |, u2 H0 p4 O( \" k

2 f% ^! L, {; u◎詹森效应
3 {' ], X" U( J% n# b* X. w% s  ——别让压力成为心灵的羁绊 % `; E+ z  G  G/ b$ Y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詹森效应”。
; k3 W) J7 ?1 z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u# K3 U9 X$ o. `. D
[size=+0]        如何避免詹森效应? % Y7 i2 ?* H' |" c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 A. d) y% @- j" v8 b# d3 G  许多带有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发挥的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竞赛”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 x( w  s9 M# \9 a  第二,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
6 J  r) e  {% Y+ \. M  不要总是去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人生满意的“答卷”。
8 e& F4 j  A' V( I- I+ \* f( M◎冰激淋哲学
0 B% _) @- p8 m3 J  ——逆境是一种磨练 5 r$ E( N& |3 S  m. w: P2 B
[size=+0]  卖冰激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同样,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享受生活的美好;经历生死的人才知道生活的安逸是多么快乐;所以,要想在顺境中事业能够蒸蒸日上,那么就必须在逆境中经过一番锤炼,这就是由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的“冰激淋哲学”。 8 D/ Z. U+ L& N) l8 j/ W

" J$ L8 S1 }: i' b& ?左右逢源的社交心理学 4 z3 x9 t3 ?( ?0 c/ Q5 ~, }/ {$ G
◎首因效应 - ^9 _/ ?$ ]- W( o0 X: b+ c
[size=+0]  ——千万别小看第一印象 : S# _" [: R  N. q  @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6 u0 I& _$ r( F+ [) D0 U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1 R% m0 k. l3 u- c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
& [5 h0 L1 Y* E. Z$ [  G5 z
7 N3 `: \" Z  v

; p1 r$ }$ T# Z( a
4 Y, W  E3 a+ u) H& G" t) D- Z9 m3 D0 q0 \% x& o5 N+ O  @5 x

+ Y) M& m  @, w5 u  V/ S◎名片效应 " M* ~6 ]# q7 P1 I5 [$ d
  ——相似感会快速拉近双方距离
4 T* i3 C. s$ u, X: M  苏联心理学专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了“名片效应”,所谓名片效应指的就是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Q% J  o: ~' |
  有这样两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实验:在一个实验中,首先让被试者看很多人的照片,有的照片让被试看了25次之多,有些照片却只让看一两次。然后,让被试者说说他们比较喜欢哪个人,结果,被试者都会比较喜欢照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 G% ~( K, H* C9 [) l
◎亲和效应
' l' g2 ?! z1 r# g8 ~8 _% Y2 @, D  ——像磁铁一样吸引别人 + A0 M; n4 m. [
  亲和效应的主要含义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X& z$ J' s' x; _7 d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比如,有共同的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有相似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
5 v2 }2 h& f( z1 F) y9 t% P  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身边的同事、朋友把自己当成“自己人”,除了本无法改变的血缘外,就要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主动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认同并喜欢自己,就需要拿出“亲和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把周围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才会让别人认同自己,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F6 ]8 R' f6 V. f4 G
◎跷跷板互惠原则   V, m. n2 |4 e( ^( W" c
  ——互利互惠才能皆大欢喜, k, f0 V( g0 S7 L# b+ S
  玩过跷跷板的朋友都知道,两个人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你用力一压,对方就翘起来;对方再用力向下压,你就可以翘起来。翘起来处在上方的感觉是兴奋的,如果游戏的双方都自私不肯向下压,那么游戏就不能继续下去。只有当双方都不停地轮流向下压,才能交替的享受游戏的乐趣。这就是跷跷板互惠原则  ^& S! z; E- M% S7 X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任何关心、帮助和友好等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帮助别人,给予别人,表面上看是一种失去,但在给予中,我们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从而达到互惠互利。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 _4 m6 E6 s1 ~- _◎韦奇定律
3 f" y; k  ?2 X  o) I, W0 w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0 s  |) Y+ ]& Y5 f5 r" b3 O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 h: \% }- m+ m* z1 T  S& H0 Y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 ^; }, P  C, U; d/ V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1 y* d: R# P- |0 E- G5 q5 b3 E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3 b3 E) m- W$ v* S. K% S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6 x8 a! y, Z7 M. I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0 b  B. Y4 l) x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6 `6 {- x+ a# ^7 K8 z
◎巴纳姆效应
: J1 D+ ^5 Q5 B$ N3 T* {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即所谓的“从众”。! v, J. U7 s) D5 `% ~) N. ~7 I% ]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 X7 }$ U) Y( Q$ j/ R8 N, v3 C( [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 m; @' n! a# I' i9 S6 ]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3 m! `# P( g. e, J& i' c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1 z! R# b' T* s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v: `. p: N, U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 o4 @3 n$ K6 ?2 Z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6 M) Z* }9 v  E  第四,要善于总结。 7 T6 H8 |$ ?: \( K, m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1 G4 L1 {% o2 W8 G# l6 J1 L
8 O; I* l! C, @+ R
& O% n, v: Q% _. q  n

, a: P! G4 f- a4 b! s3 |" `+ J
+ w3 F5 {% J: F; P. k 6 d8 `1 [7 y/ }$ A! g
◎杜根定律
2 U2 V2 R4 n# M3 [- ~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 L" k+ v0 U! |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 ^) A4 v" T  M; }+ I2 a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没人能实现这一目标。于是,许多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使人在4分钟内跑l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用4分钟跑完l英里的纪录,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他们相信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罗杰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得到。如果没有自信他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 e- K" ]* J" d+ P) I9 o' p! E        美国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一个人胜任一件事,有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会办好。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A4 k  Z) b7 z
[size=+0] ◎跨栏定律

2 H4 ^$ s, p" \! ]2 G  ——把挑战困境看作一种享受
( N9 L6 D, Y$ h$ H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
( y* }; r- l- M+ m. \  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这个发现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 u1 U" _/ T* r
  因此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 _% H# D; h3 N' M
        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变成了珍珠,我们要善于把局限变成优势。障碍使我们更强大。英国有一句老话:如果这件事毁不了你,那它就会令你更加强大。苦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向上的阶梯。疾病也一样,它使弱者的脏器受损,最后夺取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样能使强者的脏器更加强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顽强。
4 v& ^1 c! u2 T- A- o9 i  F& N/ X1 a! q2 M; u
- M; S, n, r- B( e2 H% E; L" d
◎詹森效应
7 ^% L6 q2 a" P0 {" G" e1 Q  x0 g  ——别让压力成为心灵的羁绊 8 _# Y! i- O9 i1 u6 V% v5 j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詹森效应”。
& @5 T1 z, X0 X  p/ C+ ?7 E9 r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E0 p& Z/ a/ [
[size=+0]        如何避免詹森效应? : e, F- a: ?: M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 B: ?8 U5 I% j/ [. P- E: H
  许多带有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发挥的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竞赛”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5 @2 I, F9 {- E# Z. i5 I
  第二,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
- L0 ^$ D3 R6 a  不要总是去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人生满意的“答卷”。
8 l: E5 g7 n$ H/ |4 C9 G◎冰激淋哲学 - n3 j1 k& |* E1 y
  ——逆境是一种磨练 % K/ I1 R2 Z- j8 d; y, q% \
[size=+0]  卖冰激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同样,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享受生活的美好;经历生死的人才知道生活的安逸是多么快乐;所以,要想在顺境中事业能够蒸蒸日上,那么就必须在逆境中经过一番锤炼,这就是由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的“冰激淋哲学”。
3 F2 C& U9 p9 H* w3 ]4 r
: K1 r+ u9 `. r$ F* p/ O8 z左右逢源的社交心理学
  Y  n0 X) d" _3 Z- c7 v◎首因效应
! x; V0 s  ^8 ^[size=+0]  ——千万别小看第一印象 7 C" s* v# L' E: O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 l2 U+ A7 |# f3 T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 J8 O$ Q+ J, O# t5 R8 q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7 m: K- f; u/ ]! b1 }# _
: C" Q( ~( c& N! o6 H; l

! ^. I! l# \0 ]. |& c2 I  Z0 n3 h/ i* d' L+ K! o4 O, a

2 d1 h4 O: _/ \
: T1 Z: }, s1 m
◎名片效应 & u: `0 a2 t" N, w; B
  ——相似感会快速拉近双方距离
1 q& O6 X- y  Q  苏联心理学专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了“名片效应”,所谓名片效应指的就是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L5 w) t9 R0 K2 K8 ?  有这样两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实验:在一个实验中,首先让被试者看很多人的照片,有的照片让被试看了25次之多,有些照片却只让看一两次。然后,让被试者说说他们比较喜欢哪个人,结果,被试者都会比较喜欢照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k9 [9 P9 M( u: K7 j6 @◎亲和效应 & d  b4 b! ]. V9 z
  ——像磁铁一样吸引别人 ; U* I1 \+ O% i/ S# J" B
  亲和效应的主要含义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F2 s* T# h' g8 D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比如,有共同的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有相似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 b  k) K# [- T  `7 O- ^# w
  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身边的同事、朋友把自己当成“自己人”,除了本无法改变的血缘外,就要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主动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认同并喜欢自己,就需要拿出“亲和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把周围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才会让别人认同自己,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 G+ l. M- s6 j) M◎跷跷板互惠原则 2 }" U2 `8 ~- T- n
  ——互利互惠才能皆大欢喜. K  }3 B9 Y0 ]9 d/ L- `- f$ ?/ M9 [
  玩过跷跷板的朋友都知道,两个人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你用力一压,对方就翘起来;对方再用力向下压,你就可以翘起来。翘起来处在上方的感觉是兴奋的,如果游戏的双方都自私不肯向下压,那么游戏就不能继续下去。只有当双方都不停地轮流向下压,才能交替的享受游戏的乐趣。这就是跷跷板互惠原则
% u, \7 {$ @) E3 T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任何关心、帮助和友好等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帮助别人,给予别人,表面上看是一种失去,但在给予中,我们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从而达到互惠互利。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o, V- e2 ^. f$ L- E*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3 02:06 , Processed in 0.04566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