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督导培育 发表于 2012-9-14 10:25

为社会组织建一个温暖的窝

                                    为社会组织建一个温暖的窝
                                                               2012-09-14 08:38: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时间:9月6日

      地点: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聚焦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

      寄望十八大

      社会组织必须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内部各项工作机制,自觉走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社会组织自身付出努力的同时,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同时也加强监管的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孙岐坤

      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瓦蓝栈公益”的小牌子映入眼帘。近日,记者到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走访时,见到了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孙岐坤。他笑称:“这里不是社会组织的‘婆婆’,却为我们提供了服务和支持,是草根社会组织温暖的窝。”

       在这个孵化基地,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享受免费的办公设备、场地和后勤服务,而且还能得到培训、政策指引以及互相学习取经的机会。

      10家社会组织入驻孵化

       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目前是在东城街道大井头社区振兴路的东莞市社会捐助接收站临时办公。尽管是暂时的地方,但基地依然布置得井井有条。

      孵化基地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首批有10家已经登记或通过了名称核准的社会组织进驻。

      东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些社会组织涵盖了扶贫、助学、助残、助老、救灾、教育、环保、社区公益、新莞人服务等多个公益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首批入驻社会组织将接受为期两年的孵化服务。

      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办公设备、场地和后勤服务,同时也为它们开展注册咨询、活动策划、能力建设、筹资指导等多种服务,而且还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参与公益创投。孵化基地通过培育孵化,引导社会组织健康规范运作。

       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知名公益机构、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了专业指导团队,为进驻孵化基地的社会组织开展指导服务,帮助它们提升水平。目前,首批进驻孵化基地的10个社会组织中有的入选了东莞市公益创投实施项目,拿到了经费支持。

      遇大事向孵化基地求助

       孙岐坤告诉记者,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原先是一个挂靠在东莞团市委下面从事公益助学的志愿者分队,没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在接收捐款等各方面都没有途径。

       去年底,他们在民政部门成功登记注册,随后进驻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瓦蓝栈的内部制度、人员架构等各方面完善后,我们力求能快点‘出壳’。”瓦蓝栈的干事张金瑶说。

      进驻孵化基地,瓦蓝栈面临着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化运作的压力。孙岐坤说:“我们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定期开理事会、部门会议、月度例会,遇到重大事项,我们会及时和孵化基地沟通,寻求支持。我们从东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的财务和税收政策培训中也获益良多,通过学习政策和好的经验,改进我们自身各方面的机制。”

         培训社会组织提升竞争力

      “在竞争一些公益项目时,有的社会组织能拿到比较高的资助,有的则被拒之门外。办社会组织,光有热心是不够的,必须要规范发展,这样才有公信力和竞争力。”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孵化基地就是让起步阶段的社会组织健康长大,扶上马再送一程。在基地培训的课堂上,会计师事务所会来教社会组织怎么做账;优秀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会来分享经验;中山大学的教授也被邀请来开展讲座,普及志愿文化。

      进驻孵化基地的各个社会组织之间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东莞市天使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是基地里有一定经验的“房客”。近日,它的项目获得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资助,引来其他“房客”纷纷虚心求教,孵化基地成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0914/08/8BBNR5E700014AED.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社会组织建一个温暖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