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钱有多远?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谁谁谁
鉴于当前中国收入分配悬殊的形势,搞清楚自己在产业链的哪一环以及将来钱途的可能性变得十分必要。
我认识的一位杂志美术编辑已经成功把自己运作成新成立的影视文化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这个大飞跃分三步走:第一步,在知名杂志当美编,两三年后跳槽到另一本知名杂志当美术总监,拿固定月薪;第二步,自己开公司,为客户做平面设计并逐渐扩大至动漫设计,自己当了老板;第三步,找到投资商,保留原有项目的同时,又涉足影视领域,成为股东兼经营者。在第一步里,做到死也就是年薪几十万的中产阶级;在第二步里,因为缺乏资金,最多也就是丰衣足食年入百万的小老板;到了第三步,一旦走进资本市场,她就有可能成为亿万富婆了。
她的突破关键在于选择了创业。选择打工和创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选择了与“钱”的关系。对打工的人来说,钱是8小时工作的回报;对创业的人来说,钱是工作的回报,但更是投入的资源,因为掌控着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流程,才掌握着资金流发展的全部可能性。有位采购经理就一直没想清楚这回事。自从他担任采购经理后,他认为自己凭借业内宽广的人脉关系和专业知识至少在三年内为公司节约了几百万资金,而他的年薪却依旧只有三十多万,心理很不平衡。然而,对他所在的公司来说,他的职位无非是颗重要的螺丝钉,价值就在三十至四十万之间。如果这颗螺丝钉不平衡,市场上总会有其他的螺丝钉来替代的。而他心目中的“省下来的几百万”,对公司来说,正是雇用他的价值所在,与他的年薪是对等的。
因为意识到打工在“钱途”上的瓶颈,有位工程师一直以技术入股的模式选择就业,就是拿低于市场价的薪水,但以负责研发的创始人的身份持有15%左右的原始股份。十年的时间里,他创始的前几个公司最终都倒毙了,一度背上“创死”人的恶名。但最近听说他公司上了市,身家一下子变成了两千多万,这个数字打一辈子工都打不来吧。这种技术和金钱联姻的方式可以为更多的专业人士提供进入钱的源头的机会,成为离钱越来越近的人,前提是你真的有点子,有技术,你的项目有吸引钱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有忍耐自己的人力成本长期低于市场价格并且项目很可能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商学院的教授讲创业时最喜欢讲的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第一次创业时都会失败”。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有谁愿意放弃眼前的2万元月薪甘愿拿5000元加一份很可能成为废纸的干股合同呢?可是守住了眼前2万元的大钱,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以后的大大钱。看起来离钱近了,实际上是离钱远了。
(作者电子邮箱:from9to5@live.cn)
页:
[1]